国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7577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目前有 10%左右的少儿不同程 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其高峰期为 710 周岁。也就是说,这类少儿全国约有三千 多万,且大多为入学不久的小学生。这一庞大的数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时期。在一般情况下,其心理发展是正常与健康的,但 由于受认知水平和心理调节能力发展的限制,往往无法正确认识和理解各种自 然、社会等现象,不会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及学习上遇到的困 难,从而产生心理困惑,带来紧张、焦躁与烦恼等不正常情绪,因而形成种种 心理问题,这基本上是正常的。且当今社会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部分家 长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的成长和学

2、习成绩。在生活上尽量使孩子吃好、穿好, 但往往忽视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不少独生子女任性、胆怯、缺乏自信 心,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怕苦怕累,自理能力也较差等, 社会上戏称他们为“小皇帝“。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社会、家庭和学 校的注意和重视,及时发现他们不健康的心理苗头,并从日常生活入手,有意 识地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欲增进与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应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存 在的心理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言语表达由简单句向复杂句发展;思维形式 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地位;动作对思

3、维的影响较 大;动作由简单向复杂精细水平发展,动作技能由简单向复杂发展;好奇心、 模仿力强;情绪化较强,情感、理智水平较低,言行易受情绪和情境影响;自 我意识发展较快,个人评价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二、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1. 学习焦虑问题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比较突 出的是缺乏学习自信、厌学。国家教委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小 学生厌学的有 30%,有的县甚至高达 60%。此外,现在的中小学教学内容过难,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小学生学习理科内容有困难,这对学生学习的 自立性形成更是雪上加霜,致使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2.

4、人际交往焦虑问题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躁不安,无所适从。这种现 象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大约有 10%的小学生存在明显的情绪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的突出问题是自我中心、不遵 守集体规则。3. 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 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4. 性格与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性格问题为依赖、固执任性,行为问题则突出表现为骂人、说 谎、注意力不集中和考试作弊。5. 挫折适应问题小学生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 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

5、面的。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难绕着走 ,一点委屈挫折受不了,很难独立面对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难题。三、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 来自家庭的因素(1)父母的溺爱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国家鼓励一对夫妇 生一个孩子,使我国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越来 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 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甚至子女犯错误时,父母都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 ,子女自然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 、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2)父母的专制 有的家庭,父母从不把子女看作是同自己平等的一员,

6、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使子 女的自尊心受损,独立性受压抑,加之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别,很 容易使父母和子女之间关系紧张,隔阂剧增,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 消极心理品质,为诱发子女变态心理埋下祸根。(3)父母离婚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发以来,在我国家庭变化的同时,离婚 观念也发生急剧变化。离婚案占到民事案的一半,还有逐年增加的势头。父母 离婚,最大的受害者是未成年的子女。在物质方面,他们的困难相对容易克服 ,或者说有的子女物质生活很富有,而在心里上受到的创伤很难愈合。离婚的 父母,有的争着要子女,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

7、都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 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 来自学校的因素(1)学习负担过重 小学生不但背着越来越重的书包,更背着父母的希望 ,老师的期望。他们所处的学校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群体,大家好比赛跑,站在 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我们所处的大社会。这种局面迫使小学生 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活动机能降低,从而影响 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 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其中一些人便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小学本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

8、展至关 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一些学生施 以体罚、变相体罚、侮辱人格等,他们完全背离了说服教育、正面教育的基本 指导思想。结果,“不争气“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没上去,还形成了不良的条件 反射,见到某些教师就害怕,只要提及上某个教师的课就心神不宁。(3)小学阶段心理素质教育几乎是空白 过去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我 国曾不公正地对待心理学。80 年代初,我国在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的教学科 研工作,尽管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的工作做了近 20 年,但心理素质教育尚未进 入小学课堂,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国内稀有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医 生对广大小学生来说更是鞭长莫及。

9、3. 来自小学生的因素(1)气质类型的缺点 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他们的气质类型亦可分为多 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抑郁质和胆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 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就教 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像 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教师批评而服毒自杀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 有直接关系。(2)人际关系的障碍 小学生也有社会交往的需要,这种需要能否满足, 对个体心理有很大影响。有些小学生使尽各种办法,也处理不好同学关系、伙 伴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受他人排挤、冷落。独来独往、多疑、自卑、压抑、 嫉妒便成了

10、他们的特点。4. 来自社会的因素当前,一些改革的负面现象对小学生影响特别大。不适宜儿童的影、视、 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被相当数量的学生所迷恋,他们认为:国家允许放的 、办的都是好的,不管是积极的消极的都去学。有的学生公开说:“饭可不吃, 觉可不睡,电视不看不行,电子游戏不打更不行。“看到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 ,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 是非不明,思想复杂,心理矛盾,缺乏理想。四、如何增进与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了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 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也就必然会找到可以预防和矫治的 方法和措

11、施。为此,家庭、学校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并 采取积极对策,着力解决这些问题。1. 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小学生身心赖以健康发展的第一把安全伞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家庭关系良好,小学生在家里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 家庭给予他安全感、归属感、满足感。这些是自尊、自信产生的良好基础。现 在社会关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家庭经济状况不很理想,家长承受着越来 越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焦虑、烦恼使良好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变得伤 痕累累,小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心理难免不受伤害,许多小学生心理变得 很自卑、易敏感、易激惹,言行退缩、喜欢独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心 理变得傲慢、喜显示、炫耀、影响控

12、制他人的欲望较强等。家庭中父母对孩子 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由于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 子女,父母溺爱孩子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是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 相反,父母虐待孩子也是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要促进孩子的心理 健康发展,父母应注意:(1)多与孩子心理沟通 父母应耐心倾听孩子讲的话,理解孩子的心理世 界,尊重孩子的一些权利(如玩、交友、隐私等),不以成人功利标准衡量和 约束管制孩子,让孩子在有适当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让孩子理解父母的 疼爱之情,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感激和敬仰之情,这样孩子就能自觉自愿与父母 配合、协调,采取适宜行动来学习、做事。心理出现问题的

13、小学生绝大多数不 能与父母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2)寓学于乐 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已经缓慢萌芽、发展,但是在绝大部分 的时间里仍依据快乐原则行事。因此,父母应设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 ,要把学的事情与玩的游戏巧妙结合起来,既顺应了孩子玩的天性,又使孩子 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许多父母把玩与学对立起来,看作两个不可 调和的事项,要孩子玩就必然影响学;要孩子学就必然影响玩,不能两全。在 这种观念指导下,父母以关心孩子前途命运为理由强制孩子学习、陪孩子学习 、请家教辅导孩子学习、不许看电视、不许玩、交友等等,这些作法都以忽视 和泯灭孩子玩的天性为代价,最终导致孩子厌学、逃学、反叛等可悲结局。

14、这 些无视孩子心理发展现状和规律,一厢情愿拔苗助长的做法极大地损害了孩子 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应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寓学于乐,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3)对孩子的行为予以选择性指导 孩子活动易受外在情境、内在好奇心 等因素影响,但是是非辨别能力较差,难分好坏。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能一味 迁就,凡事都好,也不能把孩子看作一无是处,没有出息。行为、心理异常的 孩子与父母的这两种极端态度有很大关系。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行为 无论好坏都是习得的(本能行为除外)。儿童的好行为或坏行为在得到父母肯 定、赞扬后都会巩固强化,在以后的活动中会再次出现。因此,父母应遵循心 理学家总结出的学习规律,

15、对孩子好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赞扬,这样孩子好 行为得到强化而巩固下来;对孩子不对的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并指出正确行 为,帮助孩子改正,使不好的行为在萌芽中就被消除。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与形 成坏的行为习惯是同样不易的,要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好的行为习惯就更 困难了。因此父母不要无原则地看待孩子的行为,要帮助孩子提高对事情是非 的鉴别能力,自觉扬善抑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 鼓励孩子交友 现在的独生子女和封闭的家居环境,使交友问题更加 重要。年龄相近的同伴在一起游戏,能使孩子在许多方面增长见识,孩子的兴 趣、注意力、语言、思维、情感、意志、动作、人际沟通、自信心、自尊心等 诸多方面获得发展。

16、孩子的模仿能力使他(或她)更容易接受同伴的影响。独 学无友、孤陋寡闻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2.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把安全伞(1)作好情感交流工作小学生向师性强,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 外,还应有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心理素质。可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例 子,由于某些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心理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如讽刺、 挖苦、变相体罚,动辄就咎等等,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人为的情感隔阻 ,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这是很不可取的。例如:一位学生,一次由于摘 眼镜而迟了一步做眼保健操而受到教师的呵斥,双方僵持,一直到教导主任出 面才解围。以后,这位学生在这位教师所教科目的成绩一直下滑。心理受挫的 危害决不会低于一场传染病。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基础源于教师的心理素质与 业务能力。在学校,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所谓“为 人师表“则简要地对教师提出了优化自身心理素质的要求。若教师经常闷闷不乐 ,使学生紧张;情绪易波动;没有热情;甚至先入为主地对学生抱有明显的偏 见这对学生无疑是一场灾难。所以教师为了在学生的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