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带来的影响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7278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带来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技带来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技带来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科技带来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科技带来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带来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带来的影响(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带来的影响科技带来的影响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从近代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共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使生产力发生巨大的飞跃,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纺织技术的改进为开端,以蒸汽动力技术达到实用为标志,形成了一个以机器技术为主导技术的技术体系。使得人类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传统的农业革命向近代工业社会跃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气化技术为主导技术,推动了工业的电气化进程,使社会生产力又有了一次新的飞跃。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极其产业为标志。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二战后出现了一

2、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生产大发展时期。从近代以来,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地、大规模地转化为生产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一些学者竭力赞美科学技术,认为科技进步毫无疑义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甚至消除了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和痛苦。培根曾说:“在所有的能为人类造福的财富中,我发觉,再没有什么能比改善人类生活的新技术、新贡献和新发明更加伟大的了。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这些变化不都是朝着好方向发展的。一、环境污染。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业生产的急剧增长,环境污染日益显出全球性,对整个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核放射

3、污染是具体的一些环境问题。二、生态危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特别是利用科学技术向自然无限索取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和瓦解,从而危害人类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森林毁坏、物种灭绝加快、土地荒漠化是具体的一些生态问题。三、战争和恐怖活动及犯罪活动。战争中,交战双方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各种武器,人类之间互相残杀。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恐怖分子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恐怖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社会动荡。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

4、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时下的新科技相关,如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网上诈骗等。四、资源短缺。长期以来,人类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随者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已经面临自然资源短缺的局面,如矿产资源匮乏、能源危机、水资源精湛等。联合国有关机构已发出警告:“不要认为水是无穷无尽的天授之物,事实上世界上的水荒正在不断地加剧,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五、人口和健康问题。人口问题好似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恶果之一,它又为成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粮食紧张等全球问题的重要根源。其中人口膨胀、人口老龄化、粮食危机等问题日益严重。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

5、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六、科学技术还带来伦理问题,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带来的社会、伦理与法律问题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反思,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海德格尔通过对技术的本质的分析,认为在技术时代中,不是人控制技术,而是使人完全束缚在技术的框架中,受技术的统治和支配,自觉不自觉地按照技术的需要去行动。结果,地球及其环境变成了原料,人也成了人力物质,以满足技术生产的需要,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今天具有双重职能

6、,他们不仅是生产力而且也是意识形态。作为当代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已成为奴役人的力量而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提出人的解放方向是重新恢复实践理性对工具理性,交往合理性对目的合理性,实践问题对技术问题的优先地位,途径是建立一个交往合理性的社会。着眼与科学技术结构本身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在科学技术影响下社会本身的变化,以及改造社会具体目标和方案。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能源环境等几方面去探讨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能源环境等几方面的统计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科技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

7、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也对人类能源、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关键词:科学技术; 经济全球化;核能 ; 环境保护2 1 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真正的高科技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将主导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将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科技的发展,也为自由、民主、正义等人生价值创造了物质基础;科技的发展,更为人类构建人类文明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但科技发展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就将从

8、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能源环境等几方面的去探讨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便探讨引导人类利用好科技这把双刃剑去造福子孙后代的方法。从人类发展历程来看,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世界市场、从而形成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无不依靠科技进步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手段,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为人类物质文明建设所带来的巨大的、广泛而深刻的积极变化是有目共睹的2。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巨大杠杆,它不仅为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为这种过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

9、现代经济中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实际上是世界经济这一概念的延伸,它和世界经济一样,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使信息传递更快、更便捷,促进了全球经济协调机制的形成。当前国际分工的资源基础不断削弱,技术基础大大增强,科技进步的水平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依据。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发挥各有关国家的技术优势,一件产品的零部件可以在许多不同的国家生产,然后在某国组装,这说明当代国际分工与协作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空前紧密。受科技进步的作用,当代国际交换的规模、速度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国的生产和消费越来越离不开世界市场。对经济全球化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国际投资近年来迅速发展,这也是因为科技进步提

10、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国际投资机会大大增加,并使金融、交通、通讯等行业空前发展,为国际投资提供了便利条件。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著名的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兹这样说到:“标志着现代经济的时代创新特征,是科学广泛地应用于解决经济生产的难题。 ”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后,虽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经济总量是不断增长的。仅从年算起,全球生产总值由万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万余亿美元,增长了近倍。世界经济总量的增长,是由科技进步推动的。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企业产品创新速度的快慢和科技含量的大小决定了企业的盛衰成败。科学、技术、生产之间以及各门科学和各项技术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科技成果转化

11、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纪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现在已达到3。而在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政府更加重视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并形成了一大批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高新企业,注重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使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科技产业在对我国GDP 的贡献率日益增加(见图一) 。在这些年发展中,我国的 GDP 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见图二) ,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

12、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3 年至 2005 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 GDP 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 13.8%,仅次于美国的 29.8%,排名世界第二3。在科技产业的推动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也得以巨大的提高(见图三) 。 图一:1951 年-2005 年科技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图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GDP 增长情况图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变化情况近年来,在一批高技术研究成果的有力支撑下,我国以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效益逐年

13、提升,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三,出口总额跻身世界前两位。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统计结果显示,2006 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41322 亿元,是2002 年的 2.7 倍。 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据统计,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 5288 亿美元,是 2002 年的 3.5 倍;其中出口 2815 亿美元,进口 2473 亿美元,分别是 2002 年的 4.1 倍和 3 倍;进出口贸易实现了由 2002 年的逆差 150 亿美元到 20

14、06 年顺差 342 亿美元的转变;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份额由2002 年的 20.8%提高到 2006 年的 29.0%,增加了 8.2 个百分点3。由上述资料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系统对经济社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4 。因此,我们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首先,政府应该认识到劳动者是生产力

15、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整个社会生产的第一资本,必须重视人的作用,人民群众的作用,在经济建设和生产经营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其次,也必须注重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发挥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认真深刻的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利用好科学技术,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创造更多辉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可是,在充分肯定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具有积极和消极乃至破坏的两重性。现如今,科学技术越来越像人类手中挥舞的一柄“双刃剑” 。一方面,它成为了人类扫

16、除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之利器;而另外一方面,人类也因为对它的使用不当而使其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核技术就是一个例子。核能是 2O 世纪人类获取的一项新能源,可控制的核裂变反应可以作为发电站、核动力的能源,不可控制的核裂变反应则用来制造原子弹。核技术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为了人类的一个潜在的威胁。1986 年 4 月 26日,前苏联(现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4 号机组发生爆炸,8 吨多的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使 5 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 多万人遭受核辐射侵害。事故发生后,发生爆炸的 4 号机组被用钢筋混凝土封起来,电站 30 公里以内的地区被定为“禁人区” 。大约有 4 3O0 人最终死亡,7 万多人终身残废。科技滥用的沉痛教训远不止这些,由于现代工业和交通每天向空气中喷射数千种化学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导致许多有害现象,如酸雨、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以及大气臭氧层空洞等。另外,当前世界的淡水资源约13 受到工业踱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海洋污染以及过度捕捞使得近 13 的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