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重点总结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6269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重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学论重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学论重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学论重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学论重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论重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重点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论重点总结教学论重点总结概念题 5 20 四个 辨析四个 8 32 四个简答 论述 10 30 三个 材料题 理论来源于简答 18 分1 教学- 3即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班级教学2 教学目标 96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3 教学内容 161 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的主要对象,表现为各门学科中的事实、观点、概念、原理和问题。4 教学过程 129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按照确定的原则、目标、形式和程序启动、互动,从而现实地生成和开展教学的

2、过程,也就是教学活动合目的合规律地、现实地建构、生成和展开的过程,更是教学质量现实地形成的过程。5 教学行为 194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展现出来的行为,是教师的职业行为,是教学的核心和实体部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细节和内容,也是教学系统中最具能动性的部分。6 教学组织形式 223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制度和程序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7 教学评价 292 指对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和结果的测量、分析、整理和价值判断。8 教学媒体 250 当信息媒体(两个个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信息中介或载体)被用于教学场景,承载、传

3、递和控制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并介入教与学过程之中的时候,就成为教学媒体。补充教学心理学定义,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学校中的教学媒体一般包括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听觉辅助、视听辅助等。9 学会学习 66 (最狭义)指学生掌握运用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10 课程计划 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基本内容: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11 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某一教学科目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1 教学的构成要素 4 从求同存异来说,学生、教

4、师和内容乃是大家都认可的基本要素。学生 学生是一种专门的社会角色,是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者;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具有独特个性,身心不断发展完善。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教师是特殊的专业技术人员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师生活动的客体;教学内容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核心成果;教学内容经过了教育化的加工处理;教学内容具有教育价值。2 教学过程的本质 基本属性 147 150一 教学过程的基本属性是教学过程一般的和普遍的自在规定,是具体教学性质的内在依据,它寓于并通过教学过程的具体特点及功能而得以表征。人为性、对成性、客观性、整体性、实践性、历史性等式教学过程的基本属性。人为性 是指教

5、学过程乃由人的活动所形成的事物。对成性 其最根本的表现,就是教与学双方相互包含、相互依存、相对而成。师生双边活动客观性 就是在教学生成、运行和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客观存在性。整体性 是指教学过程在其运行、演化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因素、各环节相互关联、整体发挥作用的特点。实践性 就是教学在其目的、形态、过程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对人、文化和自身的现实建构、具体改变或能动作用的规定性。历史性 是指教学在历史中发生、存在、演化,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也是自身存在历史的产物。二 教学过程的建构交往本质观 教学过程的本质,即教学过程之所以成为其本身并使其能够区别于其他过程的那种属性。教学过程本质的概念解读

6、 教学过程如何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他物。简言之,教学过程是旨在促进人的文化生成的师生特殊交往时间过程。教学过程是以特定社会历史经验和文化价值内容为中介,以师生间的特殊交往活动为基本形态,以教与学对成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为运行机制,以促进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为根本目的的实践过程。教学过程本质的结构分析-教学过程具有怎样的整体规定性教学过程的本质具有整体的规定性,是内涵本质与外延本质的统一,(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本质与师生间的特殊交往本质)主观规定与客观规定的统一(历史的客观的交往时间活动与人为的能动的文化创造活动) ,以及教学中各种对成关系的统一。3 教学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16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和技术(策

7、略和方法)问题事实问题主要是指有关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发展过程等客观问题。如教学起源问题,教学的社会基础问题,都属于典型的事实问题。价值问题主要是指教学的目的设定、意义判断和各种可行途径之间的意志抉择问题。比如说,关于教学应主要重视知识学习还是应重视能力发展的问题。价值问题实质上是各种价值主张的竞争,其答案与人们最基本的价值观相关联。技术(策略和方法)问题主要是指有关教学的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问题。如何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技术问题的特点是,它和具体行为方式相关联,涉及活动的改进和效能的提高。上述三类问题的指向各不相同,但都是在教学工作中大量存在的需要专

8、门探究的基本问题,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学论研究的基本问题。4 我国古代教育的思想观及其研究的基本特征 23古代中国丰富的教学思想观及其研究方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知识观 孔子系统整理和编纂了六经,形成了以道德伦理知识为主的知识体系,从而奠定了封建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重道(知识)轻器(艺) ,轻自然斥技艺,是古代中国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以人性问题为核心的教学价值观 中国古代的教学价值观,集中体现在对人性问题-人性本原、人性形成问题的看法上。孔子认为人性具有可变性。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 ,王夫之认为人性是逐渐形成发展的,具有可变性。中国文化以“人”为核心,追

9、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鲜明的重人文特点。学思行相结合的知行观 知行关系,涵盖的是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孔子主张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罔。孟子在认识途径问题上,主张用“内省” ,养气的求学方法。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国的先哲们已经认识到了实践之于认识的重要性,强调知行互动,较为辩证的解决了知行关系。整体、辩证、直觉体悟的研究方法 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对教学问题的研究是基于朴素的经验论,强调整体综合以及朴素的系统观;强调辩证发展以及“过犹不及”的折中方法论;强调直觉体悟的内省观。5 近代教学思想特征 30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尊重人的天性,关注儿童的自然发展。教育家们站在新

10、的历史发展高度,对中世纪学校经院主义教育的偏差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反对过度的练习,过度的赘述,提出教育应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寻求教学理论的科学基础 夸美纽斯以维实主义理论为基础建立教学论;夸深受培根的经验主义感觉论哲学和自然哲学的影响,强调感官的学习和顺应自然的学习方法,形成了遵循自然规律、在感觉基础上认识世界的维实主义理论基础。夸提出了直观性原则,论证了感觉经验与教学的关系;夸认为教育应适应自然,以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作指导。赫尔巴特以观念心理学为基础提出教学过程理论。赫尔巴特明确提出了以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他具体从观念、统觉心理学思想出发论证了教学过程。赫尔巴特把人的一切心理机能统统

11、归结为观念,认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其实就是观念的积聚和分散。教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夸美纽斯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大教学论 ,提出了较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赫尔巴特以“统觉”心理学思想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依据不同的方法论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不同的学派。受到培根的经验论、笛卡尔的唯理论以及康德的方法论的影响,在教学论研究领域形成了“实质教育”与“形式教育”两个不同的学术派别。形式教育论重思辨,轻实践经验;实质教育论,重视经验实证而轻理论思维。6 欧美现代教育运动 37现代教育以活动中心主义为特征。活动中心主义教育的特征是高度尊重儿童自然的天性和儿童现时的生活。在教育

12、史上,活动中心主义教育以 19 世纪末 20 世纪上半叶风行欧洲的“新教育运动”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为典型代表。一 欧洲的“新教育运动”“新教育运动”最早出现于 1889 年由雷迪在英国开办的“新学校” 。新学校特点:重视儿童实际活动、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反对单纯地学习书本。新学校的典型: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创办的“隐修学校”和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创办的“幼儿之家” 。德提出了“兴趣中心”和“整体化”的教育原则。蒙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儿童的自发冲动或内在生命力,重视儿童的自发活动和个体自由。二 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进步”以帕克的教育改革和杜威开办实验学校为先导,这两人的教育实验

13、及其理论主张对后来的“进”有着深远影响。帕克深受裴斯泰洛奇和福禄贝尔注重儿童自己的活动尤其是注重儿童游戏作业思想的影响。他主持了著名的“昆西方法”教育实验。他认为,教育中的一切问题中的问题是对儿童的认识,我们应该研究儿童,通过他的活动及活动倾向来研究。 杜威开办的“杜威学校”在“进步”中占有较高的地位。杜威开办实验学校是为了检验他以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而提出的一些教育假设。如何使学校与儿童日常生活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如何激发和调动儿童内在的学习动机;怎样通过指导儿童参加实际活动使儿童获得教育等。1919 年进步主义教育协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进步”已在全国蓬勃展开。7 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98知

14、识本位 这类价值取向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作为制定教学目标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教学被看成是传授-接受知识的过程,这样容易导致教师和学生一追求知识为一元目标,而忽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要素主义是典型的知识本位取向的教育哲学流派。要素主义者主张把“教材”恢复到居于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提倡建构古典和核心知识体系。要素主义的价值取向,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保守意识和渐进思想是一致的。社会本位 这种价值取向的教学目标更多地关注教学对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建设者、为社会更好的发展服务。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容易造成教学独立性的缺失。社会改

15、造主义者是旗帜鲜明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者。社会改造主义者都强调教育应当致力于社会的改造,为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作出贡献。人本位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强调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人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教学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学是为了人的发展而存在的。可以追溯到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在这样的价值取向引导下,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发挥,教学也会因此洋溢着人情味。但由于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而缺乏系统严密的组织形式,从而使教学缺少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8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评价及内容 101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其思想可以概括为:复杂行为可以分解为比较简单的行为,教学目标可

16、以用可见的行为来表示,这样可以使教学效果清楚、可鉴别、可测量,从而便于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将认知领域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类目标。其六类目标是有层次的、有顺序的,知识是最低层次,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余依次是理解?评价是最高层次,是前面五种目标的综合(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给予价值的判断) 。影评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以价值内化的程度为依据。分为五类目标:接受/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学习者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价值观念时,能克服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加以比较选择,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 、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学习者通过对价值观体系的组织,逐渐形成个人的品性)学习团体中一贯表现出合作精神。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不是布卢姆编写,无公认最好的分类。辛普森分类 七类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学习者在学习某动作技能过程中,形成一种创作新的动作技能的能力)新的舞蹈动作等。评价 优点: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在整个教育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