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复习与感悟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6155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候的复习与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气候的复习与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气候的复习与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气候的复习与感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气候的复习与感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候的复习与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候的复习与感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降水要素 因此,降水是空气中有“水(汽) ”且能“降”下来的过程。因此可以从“水”和“降”两个层次去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 水汽 降温 过饱和 凝结 降水 降水的本质: 二、复习备考策略 (2)降水要素 从陆地海洋:干燥 “水”: 海洋(蒸发)陆地(降水)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 从海洋陆地:湿润 二、复习备考策略 (2)降水要素 降水的关键在于降温 何处温度低? 纬度高,温度低 低纬度高纬度:降温多雨,如西风带、夏季风 高纬度低纬度:升温干燥,如信风带、东风带、冬季风 二、复习备考策略 (2)降水要素 何处温度低? 海拔高,温度低 上升气流:降温多雨, 如低压带(区) 、迎风坡、锋面 下沉气流

2、:升温干燥, 如高压带(区) 、背风坡 二、复习备考策略 (2)降水要素 人类活动 修建水库围湖造田 城市“雨岛效应” 二、复习备考策略 气候形成因子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子(不同纬度,气候不同)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洋流因素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季风环流 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比,冬季温度低,夏季高,内陆降水少。 陆 同纬度海洋与陆地比,冬季温度高,夏季低,近海降水多。 海 植树造林 修建水库 滥伐造林 大量排放 CO2、氟氯烃 围湖造田 大量排放 酸性气体 调节气候 水

3、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 温室效应、酸雨,气候恶化 3.气候的成因与分布结合图 特殊区域(下垫面)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 中美地峡东部 非洲赤道东部 索马里半岛沿海 巴塔哥尼亚高原 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 新西兰南、北二岛、火地岛 澳大利亚东南部 二、复习备考策略 气候特征 时间 温度 降水 全年 夏季 冬季 高温 温和 寒冷 多雨 少雨(干燥) 4.气候特征的描述定性 二、复习备考策略 5.气候影响分析 气温要素降水要素 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 农业生产不利的气候条件 不适宜农

4、业生产的气候因素的改造 温度高,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雨热不同期;云雨多,光照不足;台风、干旱、洪涝、寒潮、风沙等气象灾害 温室农业 灌慨农业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复习备考策略 5.气候影响分析 气温要素降水要素 对河流水文特征影响 温度 结冰期、冰川融化 降水 汛期、流量 植被 含沙量 二、复习备考策略 6.复习要点例析中国 二、复习备考策略 (1)说明造成两地年均温差异的原因 (2)说明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3)分析降水量高于地的原因 (4)分析两地太阳辐射差异的原因 解析: (1)说明造成两地年均温

5、差异的原因 地纬度较低,但其地势高,故其年均温较低 (2)说明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 ,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地 (3)分析降水量高于地的原因 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可接受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水汽,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地降水量远高于地。 (4)分析两地太阳辐射差异的原因 地处山地迎风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到山地抬升,多云雨天气。而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影区) ,阳光充足,故地太阳辐射比地少。 6.复习要点例析中国 二、复习备考策略 (5)比较火烧寮和吐鲁番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6)分析吐鲁番气温特点及其原因 (7)分析 11 与

6、 12 两地的气候差异及成因 (8)比较广州 14 与哈尔滨 13 两地的年温差大小,并分析原因 * 气候的复习与感悟 台州一中 康同杰 2008 年 10月 1.湘教版地理学科学习指导意见中大气环境部分 7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状况,理解其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8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9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及成因。 基 本 要 求 1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并绘制相关地理图表。 3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提高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发 展 要 求 没有把气候类型、气候因子作为

7、要掌握的知识点 一、气候部分在高考中的地位 2.湘教版地理学科学习指导意见其它部分 2.4 水循环和洋流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分析不同尺度上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理解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运用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解释地球陆地表面自然带的分布特征。 一、气候部分在高考中的地位 4.2 全球气候变化能运用材料,分析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某一活动的具体影响。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了解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现状、形成的机制和规律。 城市空间结构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

8、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 1.运用农业区位的知识综合分析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能对某地农业区位条件作出分析评价,并提出建议 发展要求 1.了解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基本要求 2.湘教版地理学科学习指导意见其它部分 一、气候部分在高考中的地位 3.国家课程标准中气候部分的要求 一、气候部分在高考中的地位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 在世界气候

9、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79 年级阶段 气候部分 要求学生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培养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一、气候部分在高考中的地位 2.认识地区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自然环境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79 年级阶段 世界地理部分 79年级阶段 中国地理部分 5.认识区域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4.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中对气候的要求 (6)气候的形成 气候的形成因子

10、气候类型 由此可见,在国家课程标准中,初中地理中对气候的要求明显较高。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地理的基础要素就是气候,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必须要掌握地理知识;人文地理方面,气候是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因此,虽然湘教版教材中没有强调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浙江初中教材中也很少强调地理,但我认为浙江版高考地理试卷中气候考点仍然必不可少。 一、气候部分在高考中的地位 一、气候部分在高考中的地位 4.近年高考文综试卷中气候部分题型年份:2006 气候 夏季风 成因分析、气候影响 区位 36 2 、38 2 影响气温(等温线)的主要因素 4 重庆 降水特征 7 天津 影响降水(春旱)的主要因素

11、36(1) 影响气候(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 1、8、9 四川 影响气温(冻害)的主要因素 36(1) 北京 气候类型及判断 37 1 、40(6) 影响气温(等温线)的主要因素 9、10、11 全国 降水、气温描述、区位影响 5、39(2) 全国 考 点 题号 试卷 一、气候部分在高考中的地位 4.近年高考文综试卷中气候部分题型年份:2007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6 4 重庆 下垫面对气候要素(降水、气温)的影响 2、8 降水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36 1 、39 2 宁夏 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6(3) 天津 降水分布特征及影响 39(2)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6(3) 四川 降

12、水量分布特征 36(1) 北京 气候类型、特点、分布及影响 37 2 3 4 40 4 气候类型、气候成因 8、9 全国 气温描述、降水及影响因素 4、5、37 全国 考 点 题号 试卷 一、气候部分在高考中的地位 4.近年高考文综试卷中气候部分题型年份:2008 影响降水主要因素分析 3 天津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5、6 影响降水(大雾)的主要因素 36 宁夏 降水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36(2) 四川 降水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6(3) 北京 气温、降水成因及影响分析 36 下垫面对气候影响 9、10、11 全国 降水对水文影响、降水成因分析 36 2 、39 1 全国 考 点 题号 试卷 从近三年高考试卷气候部分试题来看,直接考气候类型名称、分布、判读的题目很少,大多是气候的形成因子分析或气候因子(气温、降水)的对农业、工业、交通等影响的分析,特别是降水的成因方面,几乎是各地试卷年年有试题出现,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高考经典】2007 四川文综卷 3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指出图中甲阴影区与图 10 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8 分) 考点:气候(气温、降水)对农业的影响分析 高考文综试卷中气候部分题型 【高考经典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