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习技巧 文言文虚词的解答技巧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5519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学习技巧   文言文虚词的解答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文学习技巧   文言文虚词的解答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文学习技巧   文言文虚词的解答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学习技巧 文言文虚词的解答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学习技巧 文言文虚词的解答技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学习技巧 文言文虚词的解答技巧 来源:高分网 文言文虚词的解答技巧,你知道有哪些吗?我们来看看文言文学习技巧之文言文虚词的解答技巧。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阅读文言文不可或缺的知识。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根据 2007 年新课标考纲的相关表述,常见的虚词共有以下 18 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

2、”。那么,除了掌握这 18 个虚词的常见用法外,是否有辅助答题的技巧呢?来看梅老师为我们支的高招吧!一、词性界定法一、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如 2002 年高考全国卷第 12 题的 A 项: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以”既可作实词,又可作虚词,考生要能分清虚实。第一句是李广根据敌我双方形势,认为此时如果带领百骑仓皇而逃的话,必致匈奴大军追杀而全体覆没,故第一句中的“以”为实词,作“率领、带领”讲,而第二句中的“以”为介词“把”。显然,两者词性有别,一虚一实,题目

3、要求选择用法不同的一项,那么该项即为正确答案无疑。二、数学代入法二、数学代入法有时候,考生如能巧妙地“拿来”数学中的解题方法,在语文答题中加以灵活应用,往往会收到奇效。数学代入法即是一例。请看例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过于荆,至江上。 苛政猛于虎也。B、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D、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答案:BA、项中第二句考生熟知,“苛政”与“虎”之间存在比较关系,“于”相当于“比”,以此代入第一句中显然讲不通,事实上第一句中的“于”作“从”讲,

4、由此排除该项。D项中,第二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出自苏洵六国论,“以”作“因而、以致”解,以此代入第一句“知不以利为利矣”中显然也讲不通,可知该项也非正确答案。再看正确项 B 所涉及的两句,第二句“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出自课文屈原列传,“因”作“乘机”解,以其代入第一句中刚好符合上下文语境,由此答案不言自明。三、语法切入法三、语法切入法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是解答文言实词题常用的方法,其实该法对解答文言虚词题也同样适用。在解题过程中,当你“苦思冥想无法选”时,不妨从语法角度切入,也许能尝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如: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考察这两句

5、语法结构,第一句主语是“五千人”,第二句主语是“相如”,进一步考察“衔枚击之”和“持璧却立”,两者都是连动结构,且都作谓语,由此可见,两者基本语法结构相同,故句中“因”的用法也应相同,此处都可作 “于是、就”解。再看:遣使约降于燕/故内惑于郑袖。首先补出两句的主语,一为田单,一为怀王。田单是施动者,“降”的对象是燕军,故第一句中“于”译为 “向”;而第二句中施动者是郑袖,受动者是怀王,怀王放在前面作主语,从语法结构来看这是一个被动句,所以句中“于”作“被”讲。进行这样的语法分析后,可以看出,两个“于”显然不同。四、语境推断法四、语境推断法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虚词上下文语境完整,语句的整体意义实

6、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如 2006 年高考辽宁卷第 11题 C 项:此则京邑之人也/无以,则王乎。第一句上文的语境是“令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洛阳即当时的京邑,意思是说“现在你的侄子把他父亲葬在洛阳,这说明他是属于京都人呀”。由此推断该句中的“则”应为副词,判断句子,起强调、确认作用,意为“是、就是”。再看第二句,出自人教课文齐桓晋文之事。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情,说明他有称霸的企图。而齐桓公、晋文公是靠武力而非仁爱称霸天下的,与儒家所倡导的“王道”相对立。所以崇尚王道的孟子轻轻将话题岔开:“无以,则王乎”,“如果不得

7、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的事吧”。此处,“则”为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那么”。综上,两个“则”字用法各异,不符合题干要求,可迅速排除。五、标志识别法五、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如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如“何陋之有”)、“是”(如“唯利是图”)等。同时识记一些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是以”为“以是”的倒装,译为“因为这”:“无以”意为“用来的”:“其,之谓也(乎)”也是一个固定格式,根据情况可译为“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如 2002 年高考全国卷第 16 题要求将“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成现代汉语,如果能记住这个固定格式的翻译模式,解答本题就会易如反掌,可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 “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再如: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于俗也/宋何罪之有。两句中的“之”都是固定格式的标志,一是古汉语中表原因的固定格式,一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两者显然不同。综上所述,在解答虚词辨析题时,如能辅之以技巧,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要想攻克文言堡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是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