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准确率追赶期望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5248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气预报 准确率追赶期望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天气预报 准确率追赶期望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天气预报 准确率追赶期望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天气预报 准确率追赶期望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天气预报 准确率追赶期望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气预报 准确率追赶期望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气预报 准确率追赶期望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是生活好帮手和防灾“发令枪”,有时也会“空报、漏报”天气预报:准确率追赶期望值(绿色焦点)天气预报:准确率追赶期望值(绿色焦点)本报记者 刘毅 人民日报 ( 2013 年 07 月 27 日 09 版)入汛以来,我国多地遭遇强降雨等气象灾害,从中央气象台到各地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备受瞩目。气象工作者付出巨大努力,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服务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一些地方也发生了预报失准的现象。例如,北京 7 月 8 日气象预报显示,7 月 9 日至 10 日,北京城区和南部将有大暴雨天气,局地降雨量可能会达到或超过历史同期极值。结果北京的降雨强度远没有预计的严重。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为什么会出现空报或漏

2、报,应该怎样用好天气预报?记者最近采访了多位专家。世界性的难题天气预报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从科学上讲不可能完全准确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节目主持人宋英杰,曾经担任过天气预报员。他说,有很多人一说起天气预报,就有“不靠谱”的印象。在网上流行一个句式“我再也不相信”,这个句式当中流行最广泛的句子,一是“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二是“我再也不相信天气预报了”。对网上调侃天气预报的段子,宋英杰了如指掌:气象台有 10 个预报员,领导问明天下不下雨,7 个举手认为下雨,3 个认为不下雨,于是得出结论“降雨概率 70%”;问:什么时候容易下雨?答:不带伞的时候容易下雨,预报不下雨的时候容易下雨;老

3、奶奶对小孙子感慨地说:“局部地区”的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天气预报天天说那里不是刮风就是下雨,好在我们没有生活在“局部地区”如今,天气预报已经成为防灾减灾的“消息树”和“发令枪”、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天气预报靠不靠谱、准不准,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张庆红看来,“从科学上讲,天气预报不可能完全准确。只能不断努力朝更准确的方向走。”专家告诉记者,现代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最终形成的。天气预报由大气综合探测、

4、气象资料采集、气象信息加工处理、天气预报制作、气象信息服务等几个系统“接力”产生。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预报结果都与实际一致。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现代天气预报方法的建立只有几十年时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误差为何难免制作天气预报,从“原材料”、“加工厂”到“产品检验”都不完美张庆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等专家表示,制作天气预报相当于一个制作产品的过程。从“原材料”、“加工厂”到“产品检验”,都是不完美的,都可能产生误差。首先,作为原材料的观测资料不全,而且会有误差。大气是没有国界的,各地的天气

5、变化相互关联,制作天气预报需要全球观测资料。如果把全球每一个经纬度算作一个格点,沿着纬线是 360 个格点,沿着经线是 180 个格点,垂直方向大气也是运动的,考虑 50 层,也就是 50 个格点。这样,描述全球大气运动需要格点的数量级为 106 到 107。但是,现在远远做不到全球这些格点上都有观测。目前,全球每 3 小时观测数据为 105 到 106,差了一到两个数量级。像青藏高原、海洋等区域,观测资料就更少。这个观测网络对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会有疏漏,就像大网捞小鱼,容易漏掉。另外,观测数据会有误差,而初始观测的误差会导致后来的天气预报有很大的出入,这就是美国气象学家罗伦兹提出的著名的“蝴

6、蝶效应”。其次,加工厂不能完全再现真实大气运动,也就是说,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不能完全模拟大气演变。阴晴冷暖、雨雪风霜,各种天气产生和变化,都是由大气不断运动造成的。天气的变化,是地球周围大气运动变化的结果,而大气运动变化,物理上要符合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定律,这些定律可以用数学的语言,写成数学方程。人们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根据现有的天气状况和已知的初始条件,进行运算以推演天气发展变化,这样的方法叫数值天气预报,这是现代天气预报的核心。然而,目前任何一套模型都不能完全真实地模拟大气演变,只是近似或接近,必然存在误差。此外,在求解方程组的时候,要用差分的方法,必然会引起计算的误差。这些误差决定了加工厂不是

7、一个能够完全再现真实大气运动的加工厂。最后一个关口是“产品检验”或“后加工”,预报员根据数值天气预报的结果进行修正,而预报员之间的经验及水平会有差异。数值天气预报模型计算出来的预报结果,不能直接作为预报结论,预报员还要综合运用动力学、天气学、统计学的各种原理和方法,进行解释应用,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订正。预报员的实践经验在复杂天气的预报中起着重要作用。预报员拿到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时候,这个产品显示的可能是方圆 100 平方公里的平均值,而这一区域内可能有高山、湖泊、农田等,预报员需要考虑不同的地方温度怎么报、雨怎么报,有一个人工分析的后加工过程,不可能是完美的。张庆红说,总体上看,现在天气预报对大

8、尺度天气系统比小尺度天气系统预报更准。冬天气旋、雪、夏季台风来的时候,预报比较准;夏季雷暴预报准确率就没有大系统准。天有不测风云公众和预报员相互沟通、理解、体谅特别重要;大家要养成了解最新天气预报的习惯近年来,我国各级气象台站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逐步提升。去年 24 小时暴雨、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为 23.7%、74.1%和 80.1%,均创历史新高;24 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缩小到 94 公里,第一次降到了 100 公里以内,预报水平处于世界前列;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 86.5%,连续五年高于 85%;北京等大城市预报时间分辨率由 12 小时提高到了 6 小时。不过,气象

9、专家们指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精细化程度、服务水平还有一些差距。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小概率事件经常发生,加大了天气预报的难度。“天有不测风云”,在这样的背景下,公众和预报员的相互沟通、理解、体谅特别重要。宋英杰认为,尽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对天气预报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预期值要在一个适当高度上。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在不断提高,但人们的预期值提高得更快,这中间的不平衡是怨言出现的一个根本原因。一方面,公众不能苛求预报一定尽善尽美,预测科学达不到那样的水平。另一方面,当预报对的时候,气象从业人员也不要“吹”。此外,一些公众存在的误解还有待消除。例

10、如,夏季,一些地方的公众感觉实际温度比气象台预报的要高,有人怀疑气象台是不是故意压低温度,避免预报高温后工厂要停工放假。实际上,按照国际统一标准,气象观测和预报的温度,是距地面 1.5 米的百叶箱中的大气温度。百叶箱中的温度排除了各种干扰因素,具有代表性、可比性,但可能比人们在大街上、工地上感受到的温度低一些。专家们还特别强调,大家要养成了解最新天气预报的习惯,尽可能根据最新预报安排好生产生活。目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已经成为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之一。不过,大家在头天晚上了解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后,还要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微博等渠道滚动获取气象信息,随时关注最新的临近预报(06 小时的天气预报)。不同的天气系统,其可预报性时效是不同的。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从生成到结束往往只有几十分钟、几个小时,不可能提前很长时间预报。目前美国对龙卷风也只能提前十几分钟发出预警。对这样的天气,只能依靠临近预报来准确预警,使大家规避强烈天气造成的风险。宋英杰说,看天气预报知道“明天下雨”,但是后面气象台做了哪些更新、更正却不知道,这是不行的。大家应该养成关注临近预报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