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乐于自主合作学习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5221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乐于自主合作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乐于自主合作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乐于自主合作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乐于自主合作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乐于自主合作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乐于自主合作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乐于自主合作学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乐于自主合作学习作者:霍成祥联系电话:13139045659工作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甘河滩镇班沙尔学校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甘河滩镇班沙尔学校邮编:811600内容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亲自实践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徒劳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经常性地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学生才敢大胆质疑,才会得法善问,并能从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开放了自己

2、,锻炼了自己,也展示了自己,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提升 主体意识 自主合作正文: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 ,老师们拓展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有了新的收获。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可见,作为一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必须遵循这一“标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下面谈谈自己学习与实施课程标准的一点体会。 一、师生关系友好平等,使学生敢于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

3、过程,是亲自实践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徒劳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切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来体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 、 “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和教师沟通,在教师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潜能。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面带微笑,用真诚而亲切的目光面对全体学生,而决不能仅仅把这种目光留给那些所谓的“尖子生” ,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只有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就会

4、喜欢你这位任课老师,喜爱你所教的学科,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善于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争辩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息对话,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同时在合作交流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

5、指出和帮助。如在理解苏教版第九册快乐给予一课中“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句话时,我就引导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学生各抒己见,气氛活跃,经过讨论,他们对这句话理解得全面、透彻,他们知道了这句话实际上包含了三层意思。保罗、小男孩及小男孩的弟弟一起坐车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圣诞之夜,三个人都感到难忘,但三人感受到的“难忘”的内涵不同:对保罗来说,难忘的是小男孩的言行,让他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的深刻哲理;对小男孩来说,难忘的是他做了一件能够让小弟弟开心、快乐的事;而对小男孩的弟弟来说,难忘的却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坐上了汽车,第一次欣赏

6、了圣诞之夜的美景。正是这种开放的学习过程,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引发了不拘泥于一种的认知结果。 三、激发学生生疑质疑,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常给学生讲一些科学家如何发现问题和创造发明的小故事,讲只有发现才能学得更好的道理,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但学生并不都是善于发现问题的,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老师问自己答的学习方法,而不善于自己去发现问题,因而创设“生疑”的情境就很重要。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滴水穿石这一课,在精读第 1、2 自然段后,学生对这两个自然段基本理解了,但我并不就此作罢,而我引导学生抓住“水

7、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这一重点句深刻领会、感悟。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安排了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生疑、质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刚才的朗读、品味,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因为备课时,我估计有的同学胆小,不敢发问,有的找不出疑问,还有部分学生有“滥竽充数”的毛病,我抓住两个重点词语,准备用另一种提问的方式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文中有这样两个词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请你读一读,看看自己还有没有疑问,如果有,请提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用第 1 种方式提问,结果没人提出来,紧接着我用第 2 种方式引导学生发问,果然有人就提出了疑问:“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两

8、个词是讲(用刀)不断地雕刻一件东西,而水滴怎么能雕刻呢?问题提出后还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答不上来呢!我就让学生再读课文,共同讨论。学生在自我学习中知道了这里主要指太极洞里的水滴滴石不止,领悟到了我们做事要像水滴那样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并从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从而产生了成功的喜悦。 当然,学生的提问难免是五花八门的,我们教师切不可用简单粗暴的话来扼杀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如“你提的这个问题连最差的同学也懂了,你还不懂!” 、 “这个问题刚才有人解答了,你怎么没听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爱因斯坦曾说过

9、: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投以赞扬的目光、热情的鼓励,同时,要耐心细致的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明白应该怎样提问题,提些什么问题。只有这样经常性地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学生才敢大胆质疑,才会得法善问,并能从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开放了自己,锻炼了自己,也展示了自己,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相辅相承的互动过程, “教”的目的是为了“学”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不单是看教师是否有精辟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是否学得主动,是否真有收获。所以,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唱主角,而老师随时当好点拨引路的配角,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学习。把属于学生的多半还给他们,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