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师法五十颂》释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45134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师法五十颂》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事师法五十颂》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事师法五十颂》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事师法五十颂》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事师法五十颂》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师法五十颂》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师法五十颂》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事师法五十颂释【序文序文】上师、本尊与空行护法为金刚乘修行者的三根本上师为加持之根本、本尊为成就之根 本、空行护法为事业之根本,既名为根本,如佛德圆满巨树的根处,若无其吸取内外资粮、 摄传承法脉深广果德,必使枝叶凋零,无法抵抗那对因偏执邪念所化的狂风骤雨,自遭拦腰 折损的下场,是故三根本之重要断不容小觑! 而上师列为其首,画龙点睛之妙自不待言。一切密法之灌顶法教,必须经由于无间断传 承之具格上师授予,若无此殊胜法源,作为迅速解脱之道的开启承接者,行者纵历百千劫, 犹如失怙孺子,无所措其手足,更遑论即生成就了!所以,具慧金刚弟子须知,本尊与空行 护法乃是传承上师功德力的延伸,同由法界自性所呈现

2、,实属一体。饮水故当思源,恭敬上 师,即是恭敬本尊与护法,即是恭敬传承历代成就者,自是恭敬十方如来,因金刚上师为至 尊法要枢纽,三界最尊贵故! 时值密法普传之际,虽密乘行者众,但遍视所思所行,多有轻忽、指责上师者,无怪乎 邬金莲师曾谕示末法时期成就者希也!具器行者须引以为鉴,把承事上师作为修学金刚乘侧 重的要项,故于此揭示 事师法五十颂 ,盼行者进退有据,并身体力行,由内而外,使 谦恭敬谨远离种种麤细过患,感召圆满修行果德!【源起源起】事师法五十颂作者是印度大班智达跋维谛瓦上师,有次尊者要去著名的岛度母小 岛去供养度母时,遭挟持到了住地岛,期间他祈请救度佛母来使他脱离困境。救度佛母依愿 使其回

3、到印度故寺,他惊讶的发觉人事已非,浩叹度众时间已过,一时怒由衷生,便用了地 震咒轮消灭的住地岛,报复其阻碍道务。未久便蒙度母告知:你为大乘弟子,如不救度众 生也不应杀害众生,今尔破慈心众生戒,必须全力忏悔。尊者感到非常懊悔,决心到中国 五台山谒见大圣文殊菩萨跟前布萨。 随后又梦见度母指示: 即便到五台山也可能消不了你的罪业,就为初学金刚乘的行 者作事师法五十颂与根本堕的根本经论,来指引众生,使其获得快速的成就!因此尊者恭 造此颂,使初发心的行者能够依颂奉行,于求法过程中竭力事奉上师,无违师心,必逮最上 法益! 是故,吾等应先礼拜跋维谛瓦尊者,祈愿一切见闻受持者,皆可领受切行,共成无上佛 道!【

4、正文正文】第一条:十方世界中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佛三世一切佛 恒于灌顶师恒于灌顶师 三时伸礼奉三时伸礼奉 解释:上师总摄佛、法、僧三宝,具足诸佛身口意无尽功德,若无上师,则无法领受佛 法加被,波罗密多乘如此,于金刚乘更是至关重要,故有名谚:若无上师,不闻佛名!所以 受法弟子必须要一日三时(早、午、晚), 时时礼拜上师,忆念上师,祈速证与上师无二 的悉地。2第二条:起最上恭敬起最上恭敬 合掌以持花合掌以持花 散彼曼荼罗散彼曼荼罗 头面接足礼头面接足礼 解释:曼荼罗大致可分四种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与羯摩曼荼罗,前所 成之图相称之为心外事相曼荼罗;然由自心本具的悲智二德,由净菩提心自然流

5、露,为心内 真正之曼荼罗。所以弟子进入坛城,应提起圆成清净内曼荼罗,上供各庄严外曼荼罗予具恩 上师,并至诚行大礼拜,顶礼至尊金刚师莲花足。第三条:彼师或在家彼师或在家 及新受具戒及新受具戒 置经像于前置经像于前 则息诸疑谤则息诸疑谤 解释:金刚上师不管是在家或出家,或刚受具足戒,受法弟子置恩师法照于佛堂时,应 敬之如佛,不得有因诸蕴无明而产生各种怀疑及毁谤的颠倒念头。切知若视上师如佛,则得 佛的加持;若视上师如菩萨,则得菩萨的加持;要是把上师当成凡夫,甚至是黑业造作的对 象,那不但得不到任何的加持,还造作了下金刚狱的因,行者岂可不慎!第四条:若出家弟子若出家弟子 常净心承事常净心承事 已坐当起

6、迎已坐当起迎 唯除于敬礼唯除于敬礼 解释:要是出家弟子,必须净心承事,恃师左右。除了在礼拜诸佛外,若见上师来到, 必定立即起身迎接并敬奉之。第五条:彼师及弟子彼师及弟子 当互审其器当互审其器 若不先观察若不先观察 同得越法罪同得越法罪 解释:修学金刚乘,上师与弟子间必须严守三昧耶戒,清净坚定方有成就。因此不仅上 师要选择弟子,弟子也必须要审慎观察选择具格上师,否则同样犯了不如法的过失,都是轻 忽的过患。第六条:若忿恚无慈若忿恚无慈 贪爱多轻浮贪爱多轻浮 傲慢自夸矜傲慢自夸矜 抉择不应依抉择不应依 解释:对于脾气暴躁,常失慈悲,贪恋虚荣,傲慢自夸的老师,弟子应有智慧去抉择不 皈依,所以要皈依前先

7、观察老师的习性,以免守戒不易,徒增不净因。第七条:具戒忍悲智具戒忍悲智 尊重无谄曲尊重无谄曲 了秘密仪范了秘密仪范 博闲诸论议博闲诸论议 解释:具德金刚上师具足慈悲、智慧种性,并严守戒律,自尊自重,不谄不曲,并通达 显密教理,可指导弟子们迈向解脱大道。第八条:善达真言相善达真言相 曼荼罗事业曼荼罗事业 契证十真如契证十真如 诸根悉清净诸根悉清净 解释:金刚乘上师必须兼备内外十真如,方有真正的能力引领弟子们突破诸无明,照见 本来面貌,启诸识妙用。外十真如有加持、打手印、诵真言、修火供、开光、四灌顶法、指 导观想入定等法式正确无误的仪轨教授;而内十真如乃指所契入的菩萨十地所证真如法性 遍行真如、最

8、胜真如、胜流真如、无摄受真如、无别真如、无染净真如、法无别真如、不增 减真如、智自在所依真如、业自在真如。第九条:若彼求法者若彼求法者 于师生轻毁于师生轻毁 则谤诸如来则谤诸如来 常得诸苦恼常得诸苦恼 解释:上师乃清净自性化现,总摄诸佛身口意殊胜功德,谤师等于谤佛,而佛身遍一切 处,所以毁谤所造作诸业也将遍一切处。四十二章经言:圣人不可毁,毁圣者如仰天吐沫, 随堕自身!下愚者将只自取其辱,无损于如圣上师及虚空。第十条:由增上愚痴由增上愚痴 而获于现报而获于现报 为恶曜执持为恶曜执持 重病相缠缚重病相缠缚 解释:弟子因愚昧无明毁谤上师,借着身、语、意三业的增上缘,将很快获得现世报应, 使天上视察

9、善恶星宿所执持,必得重病缠身,无法解脱。第十一条:王法所逼切王法所逼切 及毒蛇伤螫及毒蛇伤螫 冤贼水火难冤贼水火难 非人得其便非人得其便 解释:由于毁谤,种种灾难将纷至沓来-违犯国家法律,遭诸毒物所伤,冤家汇聚,盗 贼均至,水旱灾频仍,一切恶鬼神与宿世仇怨敌寻伺作诸多障难。3第十二条:彼频那夜迦彼频那夜迦 常作诸障碍常作诸障碍 从此而命终从此而命终 即堕于恶趣即堕于恶趣 解释:频那夜迦为相如人身象头,专障难行者。化网经云:毁谤上师人,妖魔控制心。 因此若造谤师罪,自有恶神来赐灾难,死后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第十三条:勿令阿阇梨勿令阿阇梨 少分生烦恼少分生烦恼 无智相违背无智相违背 定入阿鼻

10、狱定入阿鼻狱 解释:弟子承事上师,勿令轻生烦恼,若违上师意旨,或是背叛上师,生时必遭诸多苦 厄,死后必入阿鼻地狱。第十四条:受种种极苦受种种极苦 说之深可怖说之深可怖 由谤阿阇梨由谤阿阇梨 于中常止住于中常止住 解释:凡是金刚乘弟子必须遵守密宗根本十四戒,千万不可对上师身口意有所不敬, 更何况是诋毁具恩上师,必遭无法承受之种种苦果。若是造作谤罪,即便千刧学法,仍是金 刚狱;是故钻石金刚经云:若谤阿阇黎,千劫无食睡,精学金刚乘,亦学金刚狱。第十五条:彼阿阇梨者彼阿阇梨者 弘持正法藏弘持正法藏 是故当一心是故当一心 辄莫生轻慢辄莫生轻慢 解释:金刚上师代佛宏扬,执持正法,解众生于倒悬,伴弟子至解脱

11、,恩泽莫深于斯, 故要一心虔敬承事,不可稍生轻慢心。第十六条:常于阿阇梨常于阿阇梨 承事而供养承事而供养 发生尊重心发生尊重心 则蠲除障恼则蠲除障恼 解释:尽奉上师己所珍爱物,并将身口意供养,习师言行与之相应,由于上师垂慈加持, 始可灭障碍、烦恼,迅速获得殊胜悉地的成就。第十七条:又复于师所又复于师所 乐行于喜舍乐行于喜舍 不吝于己身不吝于己身 何况于财物何况于财物 解释:对自己恩重如山的如母上师,若是必要时生命都可牺牲,何况是身外可取舍的财 物,因此尽可能布施资材用具,使上师欢悦受用,必定累积行者无量出世与入世资粮,终至 圆满佛果。第十八条:勤修无量劫勤修无量劫 难证如来果难证如来果 今于一

12、生中今于一生中 阿阇梨赐予阿阇梨赐予 解释:尊贵的金刚上师已于无量劫精勤修证,圆满菩提后,方教授诸多根器众生。于波 罗密多乘(显教)修习佛法,必须经约三大阿僧祇劫,历时甚久;而今值遇灯将灭时还欲明的 殊胜密法,可快速积资净障,圆成无上悉地。而这一切必得从上师处获得正确珍贵传承教法, 因此有了上师的加持与教导,便可达到密法金刚乘难思意的修持境界,对于沉浮于六道而思 解脱的众生,实在是无以回报的大恩德!第十九条:普护其深誓普护其深誓 供养诸如来供养诸如来 恭敬阿阇梨恭敬阿阇梨 等同一切佛等同一切佛 解释:身为佛门行者,必须要时常提醒自己切勿忘失自觉觉他的菩提心誓愿。而对于施 予一切成就的具恩上师,

13、更是要虔敬供养。正法时期日已远,佛陀便化现凡夫身的尊贵上师 来传道授法,所以上师身口意便是诸佛三密,若有不敬思维,应立即持百字明忏悔。第二十条:微细所爱物微细所爱物 特诸最上珍特诸最上珍 求无尽菩提求无尽菩提 诚心悉奉献诚心悉奉献 解释:金刚行者应随时以各种内外供品,供养坛城与至尊上师,绝不使生活、传法上有 匮乏之处。如此不但能消除对爱物的贪执,更可长养清净菩提心,耕种至上福田,果德迅增!第二十二条:如是求法者如是求法者 具戒忍功德具戒忍功德 不虚诳于师不虚诳于师 当获金刚智当获金刚智 解释:行者若以正智正慧承事恭敬供养上师,并严守各种密戒,绝对可获得如上师般的 功德与悉地,吾人执此应坚定而无

14、疑义!第二十三条:若足踏师影若足踏师影 获罪如破塔获罪如破塔 于床坐资具于床坐资具 骑蓦罪过是骑蓦罪过是4解释:金刚弟子如果足踏上师的影子,黑业就像毁坏浮图一般,其罪甚大。另外也不得 坐上师的床,或未经允许使用其器具,哪怕是不经意,该罪已具足。此颂主要目的乃是要行 者诚于内则行于外,让恭敬心自然流露,珍视上师的点滴细微处,累积无量资粮于二六时中!第二十四条:若师所教诲若师所教诲 欢喜当听受欢喜当听受 自己或不能自己或不能 则善言启白则善言启白 解释:有大智慧的弟子,一切身口意的供养并不是勉强的,而是出自于至诚乐出,要是 超乎己力而不能胜任,必须要向上师仔细且恭敬的详释原由。吾人须知:虽难行能行

15、,其志 可勉,但若硬撑浮夸,贻误师命,则为欺师,不但毫无功德,反造深业,行者须明了其差别 之处如云壤。第二十五条:由依止师故由依止师故 所作皆成就所作皆成就 现乐及生天现乐及生天 何敢违其命何敢违其命 解释:由于上师慈悲的传法,弟子依止修行与实践,才能获得升天或是各种修行果位, 所以上师是无上福田,必须不违背金刚师的谆谆教诲,方能有所成就。第二十六条:师财如己命师财如己命 师爱敬若师师爱敬若师 师眷如己亲师眷如己亲 敬奉母疏怠敬奉母疏怠 解释:看护上师的各种资财时,必须视同如己的生命般,上师所尊敬或是喜爱的人、事、 物,我门皆应爱屋及乌,如爱上师一般恭敬其亲眷、事业金刚或是护法侍者等,使具恩上

16、师 欢悦乐受,不但消行者怨怼诸业,更可圆满殊胜果德!第二十七条:不应于师前不应于师前 覆顶及乘御覆顶及乘御 翘足手扠腰翘足手扠腰 安然而坐卧安然而坐卧 解释:金刚弟子在尊贵的上师面前,内心必须戒慎、仪表要端庄,绝不可做出裹头戴帽、 双足翘起、二手叉腰等轻率的动作。第二十八条:或事缘令坐或事缘令坐 勿舒于双足勿舒于双足 常具诸威仪常具诸威仪 师起速当起师起速当起 解释:面上师或是坛城而盘坐时,若因疼痛无法隐忍,可转姿舒缓,但切忌因图双足舒 服而伸向至尊处。上师一旦下法座或是起立时,行者必须立即离座起身敬谨接迎,随时保持 庄严威仪。第二十九条:若于经行处若于经行处 不应随举步不应随举步 端谨立于傍端谨立于傍 无弃于涕唾无弃于涕唾 解释:于上师经行之路,避免恣意跟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