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5035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吴 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哲学系 ,湖北 武汉 430074)摘 要: 列斐伏尔考察了现代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异化现象 ,提出要消除人类的异化 ,必须实现走向“总体的人”的目标、进行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异化观的锋芒指向现代西方社会、实现人的主体性和解放 ,这是应该肯定的。列斐伏尔对社会主义异化的大胆预言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有警醒作用。但列斐伏尔过于夸大异化的性质和作用 ,认为只能消除异化的某种形式 ,而异化本身是无法消除的。我们要认识到异化是历史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现象 ,不是永恒的。关键词: 列斐伏尔;异化;扬弃;日常生活列斐伏尔

2、认为 ,在现代世界 ,人面临多重异化的危险 ,异化的现实要比马克思所理解的复杂得多;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中的异化并不直接决定政治中的异化 ,当然也不直接决定日常生活中的异化 ,这一切都是在“总体”中互相作用地联系着的。日常生活中的异化同时把经济和政治中的异化包罗和掩盖起来 ,不是经济直接决定政治 ,而是日常生活直接决定政治。一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中异化的表现形式列斐伏尔着重分析了现代社会中异化的表现形式。其一 ,人的思想意识的异化。列斐伏尔根据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 ,论述了思想意识的出现对人带来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及了理论异化的问题。列斐伏尔认为 ,当创造性

3、活动越来越多样化时 ,社会的人继续在自己的活动结果中认识自己。产品成了社会的和抽象的产品 ,这时就出现了精神产品。这样就有了三种外部的但又是基本的产品 物质产品、社会产品和精神产品。最后一种产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物。它是人的意识之外的东西 ,它改变了实际的关系 ,力图在关系之中认识自己的活动 ,从自我中摆脱 ,也就是超越自我。这些精神的东西超越了物质的东西 ,意味着人无法形成对事物和自己的真正认识 ,而在意识上歪曲和颠倒了事物的本来秩序 ,认识不到自己的创造性活动。人类相信自己能在社会上出现 ,有一种超验性的根源 ,按照被政治家们利用的信仰组织起来。理论的异化就这样成了实践 ,并作用于习惯。

4、荒唐无稽的事情和崇拜偶像似乎具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由人赋予并转而反对人的、自己反对自己的力量。即使在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已经相当强大的今天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是自己造成的崇拜偶像的牺牲者。偶像的存在既抽象又真实 ,既是物质的又裹着富有魅力的思想意识 ,人的生命消失在这种生存和意识方式之中。其二 ,人的需求的异化(金钱拜物教) 。需求的异化意味着人忘记了自己真正的需要 ,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目的 ,把对金钱的需要看作惟一的真正需要。这种异化使人变得更为贪婪 ,简直与禽兽无异。人的需求的异化也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列斐伏尔认为 ,把马克思主义的目标说成是使人吃得好 ,穿得好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

5、误解 ,其实马克思思想的是超越经济意义上的人。其三 ,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的异化。人的本质来自社会过程的整体 ,个人只有在同集体的牢固和明确的关系中才能获得它。但是这种关系被颠倒了 ,个人可能认为自身孤立起来就可以使自己认识自己。这样个人就更加彻底地丧失和脱离了自己的基础 ,脱离了自己的社会根基 ,集体越来越分裂了 ,个体助长并维护这种分裂。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 ,列斐伏尔着重分析了“人的异化”和“政治异化” 。首先 ,关于“人的异化” 。列斐伏尔认为 ,人是异化的核心 ,现实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异化的落脚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科技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 ,使得人们完全听命

6、于技术和工具的奴役。这比阶级统治更厉害。它使生产、生活都单一化、标准化、规范化 ,使人失去了自由自主性、个性和创造性。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虽然满足了人的物质上的需要 ,但却压抑了人的本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 ,有一个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对人进行压抑的体系与阶级统治并存。这种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压抑表现在家庭、婚姻、民族关系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通过这种压抑使人的心灵结构适应资本主义统治的结构 ,使现存的阶级关系得以巩固。其次 ,关于“政治异化” 。列斐伏尔指出 ,政治上的异化连同政治迷信在某种意义上是最严重的异化。列斐伏尔以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为例来分析“政治异化” ,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7、 ,资产阶级一方面通过宣传媒介将其思想意识形态灌输给工人阶级 ,从而实现思想观念上的异化;另一方面用现代生活方式和福利分散人们的注意力 ,窒息人们的创造性和革命性 ,掩盖剥削和压迫。在他看来 ,现代社会的异化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 ,即日常生活被国家和官僚政治一体化 ,而无产阶级则在这种社会中“消逝了” ,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那种充满自信的人和无产阶级革命派都不复存在了 ,国家拥有非人性的势力 ,支配着全部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并把这种势力巩固和确定下来。列斐伏尔说 ,这是“在国家中和在国家帮助下的异化”,这是政治上的异化。他认为 , “政治异化”的前提是社会的人二重化为个人的方面和社会的方

8、面 ,二重化为个人和“公民” ,表现为私人意识与社会意识、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分裂 ,表现为“个人和国家关系上的危机” ,即“公民不再想监督国家” ,或者说“公民已经消亡 ,民主也在消亡” ,国家变成了高高凌驾于个人和社会之上的抽象不实的“社会神话” ,并试图使自己永恒化 ,用一整套上层建筑的机构和体制来规范和组织人们的欲望和需要(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群体的) ,不管是在国家政治领域还是在道德法律领域都已异化。但在另一种意义上 ,国家也决定着一个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 ,对异化以及它的辅助手段的斗争和根本批判具有最有效、最必要、最为直接的可能。因此 ,扬弃这些异化现象就要变革日常生活 ,回复到事

9、物的本真状态 ,并把它们重新纳入私人生活之中 ,使私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不再彼此隔绝 ,彼此对立。列斐伏尔面对异化的技术世界与科学世界 ,关注被工业文明所切割的现代日常生活世界的异化 ,以求从生活世界的根基上唤起人反抗异化的冲动。列斐伏尔认为 ,科学技术统御了整个世界 ,整个世界成了一个“被管理的工厂” ,进入了一个“机械复制”的时代 ,日常生活被挤压成了一个“平面” 。科技在当代生活中占据着“霸权”地位 ,一方面我们生活在由其提供的丰富的物质商品世界里 ,另一方面又深受它的“齐一性”的压迫。在科技系统的“千篇一律”的运行中 ,人丧失了自己丰富的本质 ,并且地球 这个人类亘古以来的家园 ,也正日甚

10、一日地受到高科技文明的蹂躏和污染。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家一样 ,列斐伏尔从一种浪漫主义的情绪出发 ,把现代资本主义的异化归咎于科技的进步和“控制消费” 。列斐伏尔认为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更多地看到了生产过程的异化 ,而没有注意到在今天同样被异化的消费过程;异化的消费过程逐渐浸透到人们的灵魂中 ,对人的批判思维和自我意识产生致命的影响;技术理性向生活世界的扩张 ,导致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原来那种“只要生产力发展了 ,生产实践进步了 ,异化就能够逐步得以消除”的看法已被证明为过分的简单化;异化会随着自动化技术而得以克服的见解也被证明为靠不住 ,科技的进步导致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共同体消失 ,促成

11、了官僚制度的合理性和个人的孤立化。列斐伏尔指出 ,在 20 世纪 ,在旧的异化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异化 科技异化 ,技术客体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正是在日常生活的私人化领域里 ,新商品和大众传播工具在维持着群众的消极性 ,使他们安于本份、循规蹈矩 ,汽车使生活私人化 ,电视、广播和报纸使群众镇定;科研和技术开发被金钱与政治势力所左右 ,变成新的撒旦(魔鬼) ;科技异化把世界颠倒过来 ,但这仍然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与此同时 ,通过所有这些异化的极端发展 ,解除异化的需要也越来越紧迫 ,越来越逼人1 。其实 ,技术异化是不可避免的 ,人类社会不可能跨越私有制阶段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也

12、不可能跨越技术理性 ,不可能摈弃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列斐伏尔把社会的一切矛盾和动力都融合到日常生活领域 ,以至给人一个印象:似乎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根源于消费主义 ,正是物质生存的追求导致了现代人类的悲剧;而日常生活批判给现代人指出一种真正的人的生活 ,指出一种“总体的人”的可能性 ,使沉醉于消费世界中的现代人醒悟过来 ,从而自觉地改造日常生活的不合理性 ,达到变革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列斐伏尔解释说 ,根据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 ,异化不仅表现在剥削上 ,即局限在劳动的个人或集体被占有生产手段的个人或阶级所剥夺这样一个事实上 ,而且还是普遍存在和多种多样的。列斐伏尔运用辩证法学说

13、,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独特的解释和阐发 ,把马克思只应用于经济领域的异化理论扩大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去。他认为 ,异化是马克思思想中的酵素 ,异化无处不在 ,充斥于日常生活之中 ,异化的“多面性和无所不在性”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 ,而且表现在意识形态上 ,甚至更为深刻地表现在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其本性的关系上。列斐伏尔不仅系统地解释了马克思的异化观 ,而且据此探讨了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异化问题。列斐伏尔力求把马克思主义改造成一种以现代人的异化为出发点的日常生活批判 ,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视角拉到日常经验中。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向人们揭示:控制消费的官僚机器已经广泛地浸透到每个人的经验深

14、处 ,消除异化必须从自我改造出发 ,使人们克服社会制度网络的影响 ,去掉国家机器物化和神秘化的外罩 ,认识国家机器作为人类行为方式的真正起源。列斐伏尔不把社会经济过程作为考察人及其社会的基本平面 ,而把日常生活的恐惧和压抑、新的匮乏和异化都归咎于现代的各种制度 ,把日常生活当作揭示和消除异化的平面。突出日常生活的平面是因为技术进步扩展到整个统治制度和生产制度 ,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体化能力 ,造成了能够调和一切对立的生活方式。列斐伏尔以异化理论为基础 ,发展出一种适应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并运用这一理论去说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阶级、国家、革命和意识形态等问题。列斐伏

15、尔认为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空前复杂 ,已形成窒息人的网络。要使人们体验到异化的压抑与窒息 ,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 ,进而实现人类解放 ,必须从日常生活的改造开始 ,即所谓“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活批判旨在揭露日常生活中的异化现象 ,戳穿其虚假性 ,唤起人们变革社会的意识。列斐伏尔在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中 ,对现代社会中的日常生活的种种异化现象进行了揭露。他主要是运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劳动异化理论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异化现象作了逻辑的分析与揭露 ,特别是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列斐伏尔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深层、最广泛的异化 ,不是马克思当年所深恶痛

16、绝的劳动异化 ,而是遍布于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的意识形态的“自我欺骗” , “在这个意识形态替代物的过程中 ,通过以新的异化代替旧的异化 ,人们对其自身的异化的意识被抑制了 ,要么被镇压了” 1 56。 “异化假定了新的和更深的意义 ,它使日常生活失去了力量 ,忽视了它的生产和创造性潜能 ,彻底否定了其价值 ,并在意识形态的虚假魔力中将之窒息。一种特殊的异化将物质贫困转变为精神贫困 ,正如它终结了从创造性工人同他们的物质和自然的直接联系中生长出来的丰富关系一样” 1 33。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各种新的异化工具 ,通过各种传播手段 ,使个体被大量的符号和资讯淹没 ,日趋被动和无动于衷 ,并把这些信息中的意识形态符号加以内化 ,使人沦陷在意识形态的“自我欺骗”中 ,成为虚假生活的木偶 ,完全丧失了自我。列斐伏尔认为 ,日常生活已经全面异化 ,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为异化的乌云所笼罩 ,甚至生活中的每件小事 ,都为异化所操控;日常生活既不是外在于历史而反过来评价历史的永恒本真世界 ,也不纯是一个应当被超越与消除的边缘、异化、残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