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构建畜牧业健康生产模式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4828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构建畜牧业健康生产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构建畜牧业健康生产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构建畜牧业健康生产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构建畜牧业健康生产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构建畜牧业健康生产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构建畜牧业健康生产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构建畜牧业健康生产模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构建畜牧业健康生产模式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构建畜牧业健康生产模式畜牧业是人类社会食品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类食品供给、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世界各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畜牧业作为一个古老而有充满活力的产业,其生产规模,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已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充分肯定我国畜牧业所取的重大历史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沿用多年的传统养殖模式、以及某些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以牺牲和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以大量自然资源消耗为前提、以追求最大经济效果为

2、目标的生产方式,已经给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不仅已成为畜牧业自身可持续发展主要限制因素,而且对人类社会的生存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同时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沉重的债务。一、集约化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在我国畜牧业发展进程中,由于只注重发展速度和集约化程度,追求产品产量,忽视了对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的处理,由此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据统计,一个万只鸡养鸡场年产粪便 360 吨,一个百头养牛场年产粪便 680 吨,一个千头养猪场年产粪便 2000 吨以上。一头牛所产生的污染负荷相当于3040 人的排污量。一个规模化奶牛场的粪便排泄量相当于一个小城镇居

3、民粪便排泄量。由于大量的畜禽粪便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致使我国目前存在大量来源于畜禽粪便受砷、铬、镉、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和农畜产品。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 1200 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00 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危害人类健康。从 1999 年开始,北京市畜禽粪便和粪水对水体的污染,已超过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而成为水体的第一大污染源。被誉为“江南明珠”的太湖因水体富氧化,不仅使自然风光受到很大破坏,而且使渔业生产大大下降,其中畜禽粪便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粪便在厌氧条件下,所分解释放出氨气、硫化氢、甲基硫醇、三

4、甲基胺等带有酸味、臭蛋味、鱼腥味的刺激性气味。在我国,集约化养殖场的恶臭现象十分普遍,不仅对饲养人员和周边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而且影响畜禽的正常生长,使动物群的健康水平大为降低。目前,我国的畜牧业污染主要集中来源于集约化生产场排放畜禽的粪便。其主要原因是过于追求饲养规模,区域半径内的耕地面积数量不足消纳畜禽的粪便,绝大多数的集约化场均低于每个畜禽单位至少有一亩耕地的最低警戒线,有相当的生产场所拥有的消纳耕地几乎不足 0.3 亩。加之我国现行的畜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企业的利润空间极为狭小,生产企业无力承担巨额的粪污处理费用,即便是在建场设计中列入了环保工程内容,但在实际施工或在生产运营中,环保设

5、施几乎形同虚设。二、牧区草场资源萎缩严重近几十年年来,在我国以放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牧区,由于只注重发展数量,忽视了对天然草场的保护与改造,草原的生态环境极为恶劣。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开始到现在,全国有 1930 万公顷的草场被开垦。 气候干旱少雨、草场生态脆弱,加之无节制的放牧,超载严重,致使我国牧区草场面积逐年减少,草场质量急剧下降。全国每年的沙化土地以 26.2 万公顷的速度进展,北方牧区的草原退缩了200 公里,西部退缩了 100 公里。在农牧混合型养殖区,牛羊饲养数量的盲目发展,也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极大破坏,林牧矛盾愈加突出,草食畜禽的发展空间逐步缩小。以辽宁为例,上世纪80

6、年代初,可利用草场面积有 4300 万亩,而到了 2005 年,可利用草场面积已不足 3500 万亩。辽阳县小屯镇原有牧业可利用的草场近1.5 万亩,可放养山羊 1000 余只。可在 1995 年以后,当地的山羊饲养量却突破了 3000 只。严重的超载过牧,使得当地的可利用草场近乎成了不毛之地。三、自主程度下降,本土资源受到威胁长期以来,在我国畜牧生产追求急功近利,盲目、无节制地依靠从国外大量引进畜禽品种,而对我国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滞后,外来物种的入侵已经对我国畜牧业造成了许多有形和无形的巨大风险,导致了我国肉牛、肉羊、猪、禽生产对国外品种依赖性性的增加,并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受制于

7、人的格局,所用的畜禽大部分为发达国家的大公司所垄断。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每年仅用于种猪引种耗资的外汇就超过 1 亿美元。由于长期大量引进外国“优良品种”与地方品种进行杂交改良,许多地方优良品种已经名存实亡,灭绝或濒临灭绝,已经对我国畜禽生物多样性构成巨大威胁,畜禽品种数量逐渐减少和消失的问题日渐突出。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我国已灭绝的品种 10个,濒临灭绝的品种有 8 个,数量减少的有 20 个。据 1996年1998 年对全国 17 个省 331 个地方品种动态信息资料显示,有50 个畜禽品种(或类群)濒危,9 个品种(或类群)濒临灭绝,7个品种(或类群)已经灭绝。这

8、种趋势随着大量引种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而进一步加剧,估计至少有 30的畜禽遗传资源处于灭绝的高度危险之中。以辽宁省为例,原始品种中的蒙古马、蒙古牛、蒙古羊已经不复存在;原始地方品种昌图豁鹅、庄河大骨鸡、东北民猪,培育品种(或类群)中的东北细毛羊、东北半细毛羊、澳洲美丽奴羊、复州牛、沿江牛、辽宁黑猪质量严重退化,数量急剧减少;培育品种(或类群)新金猪、沈花猪、铁岭挽马、金州马、盘锦挽马、锦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四、新型重大流行疫病威胁加剧无节制的大量引种,动物疫病随引进畜禽传入我国已成为难以规避的事实。如禽流感、鸡产蛋减少综合征、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猪萎缩性鼻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蓝

9、耳病、牛羊蓝舌病、牛羊赤羽病、山羊关节炎脑炎等新型传染病,绝大多数是随引种传入我国,对我国的畜牧生产安全和动物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的集约化生产绝大多数使用的是外引品种,虽然这些品种具有饲料利用率高、生产性能突出的种性优势,但在适应性、抗病性等方面却往往不如地方品种。高度的集约化,饲养密度大、运动不足,动物抗力极为脆弱、遭受病原微生物侵害的几率陡升。抗生素和疫苗的反复使用,常导致病原体产生一定的随机突变和的适应性突变,引发毒株血清型增加和毒力增强,迫使人们不得不大量地添加和使用抗生素和消毒药,成倍量地注射疫苗。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畜产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而且也成为我国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最大瓶颈

10、。此外,我国的规模化养殖场以及养殖小区大多选建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各场间相距较近,由于人流、物流、车流、空气流、地表地下水流交往渗透频繁,遭受疫病侵害的风险极大,往往是一场发病、波及四邻,一处疫情、殃患全区,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是难以估算的。2005 年冬季,发生在辽宁黑山的高致病禽流感就是一个极为沉痛的例证。五、出路及建议1、 正确的审视和定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离不开自然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依存和被依存的关系。可在过去人类历史发展中,这种关系却被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无尽贪欲和对自然的肆意掠夺导致了严重的扭曲。人们常以万物之灵、自然界主宰的身份去俯视和虐待自然,只

11、讲改造,不讲尊重,只图索取,不做回报,在把大自然视为硕大无比的资源库,任意宰割、巧取豪夺的同时,也把大自然当作自由排放的垃圾场、肆意排污、损害功能。人们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已经铸成了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的严重后果。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气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已经预警着人类的生存要素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工业废水、生产和生活废水对水体的污染对本是极为紧缺淡水资源更是雪上加霜;工农业生产废弃物、生活粪污、畜禽粪便严重影响着土壤质量,直接危及到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毁草开荒、滥伐森林,过载放牧,使得风沙肆虐、人们的生活居处失去了绿色天然屏障,人类的聚集地受到沙漠的吞侵;对热带雨林的肆意砍伐,对灵长类动的驯养捕

12、杀食用,不仅使得雨林的野生动物大量地丧失了栖居地,也导致了原本是天然封存的病原微生物(如艾滋病病毒)直接面击着人类;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任意违背动物不食同类的常规,用反刍动物的肉骨粉饲喂牛羊,导致了疯牛病的流行等等。应该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渐趋恶劣、生存条件受到威胁,这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要深刻地认识到,是大自然孕育了世间万物,人类承蒙着大自然的恩惠,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尊重自然,不爱护自然。在向自然界索取的时候,时刻不要忘记给予自然友善的回报,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一种亲善、友好、和谐、共存的关系。只有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生产活动,人类社会才能得到充实、稳定、健康

13、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无论人们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制度有多大的差别,但维护我们的家园、关爱我们的地2、 构建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其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其最终目的是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地球看成是无穷大的资源库和排污场,一端从地球开采资源生产消费型产品,另一端向环境排放大量废弃物,以“资源产品废弃物”为表现形式;而循环经济则强调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按“物资代谢”和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延伸产业链,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表

14、现形式,是一种集约性的增长方式。如前所述,现行的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有相当大的部分已成为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已经成为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此,引用环保的理念,研究和开发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必将有效地消除粪污的对社会生态的负面影响,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人均粮食占有量是衡畜牧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内在质量损害严重,增产技术几乎穷尽,使得我国的粮食供应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从近期内的国情国力出发,牧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首先是在保护和恢复地力上做文章。畜禽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用简单的物理、化学和

15、生物学的处理方法就能杀灭粪便中的病原体和寄生虫卵,使之变为优良的有机肥料,实现变废为宝,再生利用,对于恢复和提高地力,增加作物产量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是畜牧业循环经济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是农作物秸秆和副产物。一方面,这类资源不能作为食品而被人类所直接利用;另一方面,粗饲料来源广泛,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极大。据估算,全国可年产农作物秸秆约 2.8 亿吨。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用作家畜饲料的不足 20,用作能源的不足 25。有大量的秸秆及副产物被人们所焚烧,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而且也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极度浪费。因此,在农牧混合型的的畜牧业生产系统内

16、构建大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对作物秸秆这一廉价而又宝贵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其意义显得尤为的突出重要。将传统农业中的耕地、种子、肥料粮食秸秆副产物与传统牧业中的饲料畜产品粪尿这两种各自为单一的线性链条相衔接,形成耕地、种子、肥料粮食秸秆副产物饲料畜产品农业肥料的有机循环经济体,这不仅对健全农牧业良性循环体系,提高农畜业的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满足人类对食品供应不断增长的需要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3、解决不同生产类型中所存在的重点问题就其畜牧业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依赖程度、生产目标以及与其它产业的关系而言,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大致可分成 3 种类型:即草地放牧型生产系统、农牧混合型生产系统和集约化生产系统。1、草地放牧型生产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以牧草为主要饲料来源,饲养方式以天然放牧为主,多以牛羊养殖为主,饲养规模主要取决于草场面积和草场质量,并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降水量的多寡。我国的内蒙、青海、甘肃、新疆和西藏等省区的牧区均属于此种类型。近年来,我国的草食家畜发展迅速,饲养量逐年递增,产品数量稳步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