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的十大学习秘诀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4715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尖子生”的十大学习秘诀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尖子生”的十大学习秘诀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尖子生”的十大学习秘诀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尖子生”的十大学习秘诀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尖子生”的十大学习秘诀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尖子生”的十大学习秘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尖子生”的十大学习秘诀(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尖子生尖子生”的十大学习秘诀的十大学习秘诀http:/ 年 08 月 10 日本文选自莒南三中唐顺利的博客,点击查看。获得高分最可靠的因素是懂得怎样开发本人的潜力。研究表明:“尖子”生名列前茅的技巧,其他人并不难学到手。根据教育专家和尖子生自己的意见,总结主要有以下十项: 1、 以学为先。在他们心目中,学习是正事,理应先于娱乐,一心向学,气定神闲,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忘我备战。2、 随处学习。善用零碎时间,每天在晨跑中、吃饭时、课间、课前、休息前等零碎时间里记忆词语,背诵公式,破解疑难,调整情绪。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他们是一致的:保证学习时间,学会见缝插针利用好空余时间,经过日积月累,效

2、果很可观。3、 讲究条理。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书立或指向装好,分类存放,避免用时东翻西找。 每天有天计划,每周有周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事,不一暴十寒。4、 学会阅读。学会速读和精读,提高单位阅读量。学会读一本书或者一个单元的目录、图解和插图,提前了解内容,获取更有效的信息。当积极的阅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特别要弄懂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梳理好知识要点。 5、 合理安排。该做啥时就做啥,在合理的时候做合理的事情,不背道而驰。比如抓课堂效率,当堂听,当堂记,当堂理解,不理解的话课下或者当天找时间主动找老师请教,做到堂堂清。比如利用好时间,勉励自己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

3、做到日日清。比如能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相宜 。比如坚持紧跟老师步伐复习,不误入歧途。比如坚持勤睁眼常开口,对课本上的东西多看,对未懂的内容能多问。总之做好学习、工作、生活的“司令员” ,从容做事。6、 善做笔记。尖子生往往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不是事无巨细全盘记录,特别善于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特别是思维方法更是认真记录。能及时整理笔记,对老师强调的重要知识点格外注意,特别注意让知识系统化,积极思考能解决什麼问题。7、 作业规范。认真审题,冷静应答,把每次作业当作高考,作业工整,步骤齐全,术语规范,表述严谨。规范不仅训练仔细认真品质,更能养成细心用心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潜能。8

4、、 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一条应贯穿于听课、做作业、复习等各个阶段。比如:做完一道题后,要对答案,这里应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要弄清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又如:学习时不仅要将课本中各知识点记住,还要通过思考,抓住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甚至要注意到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9、 学习互助。与同学开心地相处,遇事不斤斤计较,宽容豁达;珍视同学间的友谊,在学习中互相支持和帮助,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有了这种和谐的同学关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10、自

5、我调整。不回避问题,遇到问题能通过找老师或者同学或者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调节,摒弃外界和自身的压力,自觉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压力为动力,不管是课业繁重还是轻松顺利时,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这样不断的积极心理暗示下,信心值就不断上升,从一点信心都没有逐渐到有了坚强的不可动摇的信心,通过努力,去想了、去做了,Nothing is impossible!。情绪千万不能浮躁,要用良好的方法从容应对。一旦在学习中遇到了挫折,心情变得非常急躁时,就暂时停止学习,一个人静静地思索,进行心态的调整,不断地在告诫自己“宁可不打仗,绝不打乱仗” 。备考阶段与前期一样,每一天都努力学习,完成

6、当天的学习任务,追求高效每一天,不把时间浪费在焦虑上。相信同学们通过规范习惯、调整心态、训练技巧、利用环境,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成为真正的尖子。未选择的路佛罗斯特曾几何时,我们也那样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

7、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中科院院士称行政过多干预教育致大师罕见2009 年 08 月 11 日民国 38 年间,全国共有 25 万人获得大学毕业证书,平均一年不足 7000 人;而 2008 年我国一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达到 559 万,大约是民国时期培养规模的 800 倍。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变化翻天覆地。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出这样的疑问:民国时期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而现在为何培养不出像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这样的拔尖创新人才?8 月 8 日下午,国家图书馆学津堂教育家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在题为“求解

8、中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困局:教育体制和思想”的主题讲座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梳理。招生规模扩张,但大师罕见 几年前,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对此,朱清时颇有感触。他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 年设立以来,共有 14 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 11 个是 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战乱年代大师辈出,为何随后和平的 60

9、年,反而成为了不出大师的年代?“最大的教训,就是管理上没有理清。 ”朱清时认为,过去的几十年,对教育的行政干预过多,虽是出于好心,但一定程度上却适得其反。朱清时说,1952 年教育界的一件大事“院系调整” ,一直影响了中国高教 60 年。从那时起,举国开始学习苏联专才教育模式,把教育变成工厂制造产品一样。这种教育方式有致命的缺陷,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每个人都有个性天赋,强行让他做不喜欢的事,做不好。后来事实证明就是这样,专才教育没有生命力, “才能发挥不出,教育也就没有生气了。 ”一个故事让朱清时记忆犹新。在英国北部偏远地区有个郡,一名女生毕业考试成绩达到全A,是当地多年来第一个有资格上牛津大

10、学的学生。当地的官员都很关注,希望她进入牛津。然而,牛津大学的教授在对该女生面试后认为,这个学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创新能力,只会死读书,拒绝录取。当地官员找到教育大臣,请他出面说情,希望给予破格录取。在被牛津大学拒绝之后,教育大臣又找到副首相前去求情,还是遭到拒绝。副首相只得请布莱尔首相出面疏通,但牛津大学表示,教授委员会的面试结论和决定,任何人都不能推翻。布莱尔此后抱怨牛津大学太古板了,应该改革。牛津大学的师生得知后,极为愤慨,学校立即取消了授予布莱尔荣誉博士学位的原定计划,并对政府行政干预学校事务的这一严重事件提出抗议。“教育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都是教育生出来的,要敬畏她。 ”朱清时希望

11、,对待教育,要少一些干预,多一点爱护、敬畏。知识多不等于创新能力强2008 年日本获得物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益川敏英,之前从没出过国,连护照都未办过,从来不出席国际会议,被称为“土包子学者” 。因为他对英语一窍不通,从小文科成绩就不好,在班上平均学习成绩只是中等。这位科学家的经历在中国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他在中国没法升迁,没法评职称没法当干部。在中国,英语不好,很多事情都被卡掉了。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考察的知识分子,朱清时院士对中外教育思想有了一些比较和思考: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学历要求都越来越高,教育者追求给学生灌输越来越多的知识,我国培养的博士有一半被选拔做了行政工作这背后是中国教育

12、思想的极大误区:大家以为知识越多学历越高创新能力就越强。朱清时说,有时候知识多可能会局限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科学史发现,一个人创新能力最强时,往往是年轻时,那时知识并不多。知识多为什么会约束创新能力?朱清时就此解惑:知识多确实有助于创新,前提是你的知识是对的而且自己已经消化它。但如果你掌握的知识多了,其中有好多是错的,是被误导的,或者你对知识食而不化,你遇到问题后要在知识堆先转一圈,哪还顾得上思考。在朱清时看来,好奇心、想象力这些对创新最重要的东西,是与生俱来的,只不过我们的学生在上小学时,这些能力就慢慢被扼杀了,学生们都被逼着去背课本、背老师讲的答案。洞察力也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诺贝尔奖获得者杨

13、振宁当年留学芝加哥大学时,上量子力学课,老师泰勒是美国氢弹之父,世界级的大师,上课从不备课,他天才横溢,想到哪儿讲到哪儿。但由于不备课,上课时有时会犯错误,有时走入陷阱。杨振宁最感兴趣的就是看泰勒一步步走入陷阱,又怎么一步步走出来。 “泰勒走到陷阱时,脑袋就像天线张开四处探测看哪里有出路。 ”“现在,我们的教育亟待改革,应该从学生培养的好奇心和兴趣起步!”年轻人要避免被文化垃圾淹没 朱清时告诫现场上百名前来听讲座的年轻学子,人的精力有限,读书要少而精, “不要被知识垃圾、出版垃圾淹没。 ”朱清时与年轻人分享自己的上网心得:我发现上网很可怕,因为网上信息太多了,一个链接接着一个链接看下来,一晃几

14、个小时就过去了,好像看了很多,但是没有时间思考,脑子还是空空的。就好比一个家里很清爽,看着就容易安静下来,如果陈设很多,看着就耗费人的精力。所以我现在要写文章时“不敢接电话,也不上网” 。而一些年轻人遇到的问题则让他有些忧虑。前不久,朱清时和自己的博士生就专业研究方向进行探讨,本以为学生会动脑筋自己想,但几天后学生们都在网上搜来一大堆资料。 “就是陷入网上的东西了,没有自己的想法,而这些往往是垃圾。 ”朱清时希望学生要少接触信息垃圾。博学从少读书开始,花少量的时间,掌握最本质的东西。大二学生做小升初奥数题得零分2009 年 08 月 11 日50 名大学理科本科生做了奥数网上和去年民校小升初的

15、两套奥数题目,结果很多人都是仅仅合格。信息时报记者 郑启文 摄“我很认真做的,怎么会全错了!”做完广州学而思奥数网上的一份小升初奥数题目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生物系大二学生小吴哭丧着脸说,他做的奥数题全部错误,得了个咸鸭蛋。做了去年十三所民办初中入学的奥数检测题后,华师数学系的小方看着自己最后刚过 60 分的结果,也傻了眼。是什么样的题目难倒了大学生们?中学、大学里的数学专家、老师认真研究了大学生们做的“小升初”奥数,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题目让学生做,只会越做越蠢!为了解这些本来给升初中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做的奥数题目的难易程度,记者组织 50 名大学理科本科生做奥数网上和去年民校小升初的两套奥数题

16、目,结果不少学生仅仅合格。大学生:做奥数好吃力啊记者让 50 名广州高校的理科本科生做 20062008 年十三所民办初中入学的奥数检测题,按考试时间进行了测试,最后平均分是 79分;而这些学生在做广州学而思奥数网上的小升初奥数题目后,平均分是 65 分。对此,华南师范大学统计系大三小李同学表示,这种程度的奥数对小学生来说难度无疑是有点吃力,有些问题根本就需要初中或高中的知识来求解。 “太难做了,有些我也不会!”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系阿明同学则称这比大学的编程还难想,搞个 BGP 协议还没有这么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数学系小蔡则表示:“完全被吓到了,题目很难,有故意刁难之嫌!小学奥数根本是在浪费小学生生命,还不如多开展创新性科学发明。小学生打好基础最重要,没必要每个学生都进行拔高训练,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家评鉴:怪、偏而且出题错漏多专家们评鉴表示,相对奥数网上的题目而言,2006 年至 2008年民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