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题(一模后)35837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4689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题(一模后)35837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三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题(一模后)35837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三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题(一模后)35837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三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题(一模后)35837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三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题(一模后)35837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题(一模后)3583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题(一模后)35837(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题初三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题( (一模后一模后)35837)35837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林宽 初三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题(一模后)(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1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 扶苏以数谏故 B 陈胜、吴广乃谋曰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项燕为楚将 楚人怜之C 贤能为之用 D 二世杀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 (2)度已失期 度: (3)会天大雨 会: (4)宜多应者 宜: 3.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偶然性: 必然性: (二)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练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3、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陈涉世家 ) 答: 和 2. 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 (渔人)皆叹惋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 (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 答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翻译: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答: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答: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

5、文,完成练习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屠惧,投以骨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A. B.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彼竭我赢,故克之一

6、狼径去 止增笑耳C . D.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非梧桐不止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译: 其一犬坐于前译: 3、填空本文按照屠户 、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 “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4、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答: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7、:“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 纳: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翻译: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翻译: 3.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答: (五)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练习题嗟夫!予尝求古人之

8、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2)是进亦忧,退亦忧( )(3)微斯人,吾谁与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翻译: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翻译: 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形成了对比4“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

9、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答: (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练习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

10、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翻译: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答: (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练习题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吓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沈复闲情记趣 )1、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细察其纹理(细小) B 果如鹤唳云端(果真)C、方出神(正) D、徐喷以烟(慢慢地)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蹲其身,使与台齐翻译: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翻译: 3、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答: (八)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练习题甲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