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在幼儿园里学会什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4670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应该在幼儿园里学会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孩子应该在幼儿园里学会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孩子应该在幼儿园里学会什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孩子应该在幼儿园里学会什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孩子应该在幼儿园里学会什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孩子应该在幼儿园里学会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应该在幼儿园里学会什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孩子应该在幼儿园里学会什么?幼儿教育是对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 涉及体智德美方方面面。 根据教 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规定内容,目前幼儿园的教学包括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 社会、科学、艺术。 幼儿教育是对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涉及体智德美方方面面。根据教 育部幼儿 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内容,目前幼儿园的教学包括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 社会、科学、艺术。因此,专家提醒各位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关注点应该放在以 下方面进行。 孩子在幼儿园该学会啥? 锻炼生活能力 学会生存就是让孩子掌握独立生活能力、安全常识,以及各种动作要领。比如中班的小 朋友要学会 的生活能力有:会穿

2、脱、折叠衣服,折叠被褥,会系鞋带,会用筷子,会分发 整理餐具,收拾桌子,会 刷牙,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培育学习兴趣 幼儿能自己探索、发现周围的事物进行学习,对周围事物感兴趣,那么对他今后的学习 十分有益。 而幼儿园各个领域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注重儿童能力的开发。比如科学领域的 能力有感觉、观察能力, 概括分类、数量、形状、时空等数学概念应该重视幼儿亲自 参与活动,通过不断体验、经历,学习 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以及 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开发。 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包括卫 生习惯、行 为习惯,学习

3、初步的社会规则。因此幼儿园的活动里都包含了怎样培养他们的 社会交往能力、品德行为 方式和对情感、情绪的把握、与朋友友好相处等的内容。孩子幼小衔接的问题和策略研究孩子幼小衔接的问题和策略研究 幼小衔接幼小衔接,一直受到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视的 问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 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 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 儿园以家庭、 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 条件” 。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从 90 年至今,幼教工作者 们进行了许多 多样的研究,取得了许

4、多成果:如“幼小衔接”课程为特色的园本课程,抚 顺小学为衔接而建的第一所幼 儿园小学衔接教育实验班,以及大大小小的科研论文。但是 现实工作中的幼小衔接形势却不容乐观。 一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小衔接因为成绩而走样,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目前,在大多数民办幼儿 园和相当一部 分公立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 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 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 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 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 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 地休息或 做游戏

5、。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 荒唐。要 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读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 习。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 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 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 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 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 个字抄写 10 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 还要 做。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本已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 样学习,则更是危害不浅。 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

6、天性, 与社会要求背道而弛,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 要,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 形成负面影响。 (二) 。为个人私利,违规学前班严重存在。笔者看到的是以各种社会名义租小学 校舍办学前班、 小学校内改名换姓办学前班、以及幼儿园为了生源为了盈利办学前 班,美其名曰“大大班” 。这些都不是 个别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经意间阻碍了幼 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顺利开展和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些学 前班还上英语课,某种意 义上是实行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不见得会取得多少效果,一旦实施不当,将 会给 幼儿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对处于天真活泼时期的幼儿心理与生理都是 一种摧残。 (三) 。师资薄弱,幼儿园与

7、小学缺少联系。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 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 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儿心理学、 幼儿教育学知之甚少。师资薄弱局面的存在割裂了 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这种联系 包括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及幼儿与小学生之间联系。幼儿 园与小学没 有一起研究衔接工作。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 法等不 了解。幼儿也没有去观察小学的环境,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小 学的学校环境和小学生角色 都感到陌生,对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 园教师有较深的感情,都有不愿意离开幼儿园的 意念,这对幼儿园这个教育阶段向 小学教育阶段过渡很不利的,同时也

8、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四) 。幼小衔接中,小学的协调工作往往被忽视。现阶段入学儿童个性强、自理 能力较弱、情绪 不稳定,而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 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教师逐渐 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 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 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 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变为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刚由大班升上小学的幼 儿心 理情绪必定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三个时期,由于小学对于协调工作的忽视,新入 学的儿童有着 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 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 (五) 、家长教育

9、理念的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许多家长重视儿童知识积累,而 不注意儿童兴趣 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无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 长,压抑儿童个性,影响健康成长。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 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 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 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 级的 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 他们关注的 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 否聪明,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否 集中、能不能大胆回答问题,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 现这样

10、一种情况: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 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 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 “储 备知识”用 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故而,给 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二。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三方面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三方面的指导策略 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既存在连续性又 具有阶段性。它有着自己的基本标准:学习感兴趣、活 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要 使幼儿身心健康,达到如此标准,使幼小衔接工作能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 小学、家长三方共同努力。 (一)幼儿园1、幼儿园

11、要明确自己的办园宗旨,不能为了一己私利,一味的追求生源及办学 光环。要真真切切 地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 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 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增加男性教师,改变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表明,幼 儿园教师单一由 女性担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利。增加男性教师,则能增加阳刚 之气,提升坚韧性、自信、自尊、豪 放坚毅、诚实无畏、敏捷果断等品质,对耐抗 挫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为幼儿园建立一个小社会,增加 男性教师,将能健全幼儿 的人格、强健体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3、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

12、标准,切实做好 衔接工作。把培 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良 好的学习习惯、百折不挠的品格、正 确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长期目标。从小班就开 始,找准“教与学”的结合点,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 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 趣,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 维 能力,幼儿通过对不同内容的接触,增加感性认识,从而体现美、创造美、展示美。 在教育活动中初 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并倡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培养良 好的生活习惯,能勇于面对挫折、百 折不挠的意志品质,鼓励幼儿形成力争上游的 竞争意识。同时,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谦让、合作能力

13、等,做一个社会的人。到 了大班幼小则应一体化。首先,建立和健全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幼儿园教师 应定 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主动参与一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并向小学一年级教 师介绍幼儿园 的教育方法,展示幼儿的学习水平,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幼儿园 教师还应带领幼儿参观小学,使幼 儿了解小学生一般情况,让幼儿参加小学生的某 些活动,同小学生联欢,举办作品交流展览,以引起幼 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 学和效法小学生的愿望。其次,调整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为幼儿适应小学作 息制度, 幼儿园大班作息制度应适当更改,如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增加上课节数, 减少游戏 及户外活动等。再次,加强幼儿听、

14、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幼儿的一 日活动中,经常组织幼儿互相 交流和倾听同伴所见所闻,在各项活动中注意丰富幼 儿词汇,如在学习单词的基础上,让幼儿用一个单 词说一句完整的句子,从而提高 幼儿造句能力,然后让幼儿把多单词用完整的句子编成一个情节或一个 故事,这样 不但培养了幼儿读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幼儿想象力。在幼教活动中,注意提高幼儿 写的能 力,如让大班幼儿写一些有关联的词语或独体字,如爸爸,妈妈,幼儿自己 的姓名,住址等,这样可以 训练幼儿写的能力。同时,可让幼儿多参加民间游戏 “跳房子” ,充分了解田字格的结构,为前书写做好 充分准备。最后,在一日活动中 要有意识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使

15、其参与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坚持性, 能够独立、 认真、细致完成学习任务。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独立 生活处 理能力,培养幼儿的入学积极态度,使幼儿顺利走过幼小衔接这个“陡坡” 。4、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可有意识引导幼儿开展 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并 告诉孩子“为什么不 可以这样玩” 、 “这样玩会有怎样的后果” ,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 理。为幼儿进入小学能够有安全意识,能 进行自我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5、做好家 长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幼儿园园报、家园联系栏、 家 长开放日等多种宣传途径使家长与幼儿园统一认识、统一方法,充分发挥家长学 校作用,聘请

16、心理学教 授、幼教办教研员以及对幼小衔接颇有研究的教师、有较多 经验的教师或家长给家长们做专题讲座,引 导家长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调整好家教计划,全面认识幼儿的发展。同时教师记录下孩子在幼儿园的 情况,根据幼儿个 人的实际情况,向家长提出有针对性的幼儿的个人方案,与家长共同探讨高效率的解 决的方法。(二)、小学 1、合理调整低年级幼儿的作息时间。科学实验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幼儿上课集中 注意力的时间一 般是 15 分钟,高年级一般是 25 分钟,而实际中每节课都是 40 分钟。对于低年级幼儿来说显然是不公 正的,也是不科学的。尊重科学,减缓幼小 衔接的“坡度” ,小学应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幼儿设计作息时间 表,科学合理安排幼儿 的一天学习,注重动静结合。2、小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首先,要重视 环境创设。在幼儿 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 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 习环境的小天地 , 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 的心里反差。教师可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画 着学生课外活动的图片,时刻让幼儿有一种奋发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