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生和谐人文素养内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44668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师生和谐人文素养内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师生和谐人文素养内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师生和谐人文素养内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师生和谐人文素养内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师生和谐人文素养内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师生和谐人文素养内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关于师生和谐人文素养内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贺萍贺萍 一、师生和谐人文素养的内涵一、师生和谐人文素养的内涵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 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人们把 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很好地处理人 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 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 的整体素质。 具体表现在人文知识;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

2、道德品质;对人的命运、存 在的意义、价值、个性自由深刻的关注;先进的思想、开阔的胸襟、淳朴做人、对弱势 群体的关怀。 师生和谐人文素养即主要指在学校如何正确处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具备了师生和谐 人文素养会减少许多矛盾冲突,形成教学合力,以最大的动力去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素 质。二、师生和谐人文素养的影响因素二、师生和谐人文素养的影响因素 师生和谐人文素养是综合的、多元化的社会工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社会因素、学 校因素、家庭因素。 (一)社会因素(一)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公德和公民道德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深 入学生的心灵。关心他人、尊老爱幼、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等良好

3、的美德会激励学生,形 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也为学校实施和谐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 础。 “八荣八耻”教育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是师生和谐人文素养的中心内容。 (二)学校因素(二)学校因素 1校风 校风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呈现,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生活、管理、服 务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是非标准、审美情趣诸方 面的综合凝聚。它包括校训、校园文化等,对形成师生和谐人文素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校训:中原中学建校十年,坚持倡导“团结、自强、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勤学、好 问、善思、进取”的学风。为了打

4、造学校精神,迎接十年校庆,学校倡导“六要风尚”:要 与时俱进,要遵守规则,要团结和谐,要师生平等,要乐意助人,要诚信待人。学校不仅 把这“六要”风尚以标语形式镶嵌在花坛里,更是在升旗仪式上请学生老师反复演讲,并 落实在日常学生学习、生活的规范上。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和谐人文素养的主阵地,探索如何构建浓郁的 人文环境,营造健康幽雅及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从各方面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去。 A构建校园人文环境:首先校长很注重校园环境的绿化工作,为师生学习营造良好 舒适的环境氛围。一进校园,犹如置身在花园中。其次注重橱窗这一校园人文精神的窗口 阵地,或

5、展示师生先进个人事迹、优秀班组事迹,或展示艺术节、外语周专题活动照片, 或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掠影。从橱窗阵地聚焦了中原中学师生学习、生活的诸多侧面。学校大楼注重人文环境布置,学生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用匾的形式挂在每一层的醒目之处。 B健康的心理、完整的人格是师生和谐人文素养得以培养的基础。我校的心理教学、 “心理辅导中心”在心理健康教育和调适学生心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全区进行 了展示,赢得专家的好评。 C为培养爱心精神,学校施行“蓝天下的至爱”义卖义拍活动,学生纷纷把家里心 爱的东西拿出来拍卖,卖得的钱款作为援助街道孤老、困难学生的爱心捐款。培养学生懂 得爱、传递爱、输出爱,知道具备爱心

6、的人,才是人格完整的人。对学生实施爱心教育还 贯穿在学校各科教学和各类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的高尚品格, 激发学生热爱同学、热爱师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2从教师角度来看师生和谐人文素养 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才能赢得学 生的尊敬。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教师要关 爱学生,尤其要关爱弱势的底部学生,使他们得到温暖,重树信心与力量,如我们学校到 高三针对各班各学科较差的学生实行“认养制”,各学科老师对所“认养”的学生进行个 别辅导,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从而使学生顺利地投入高考。 教师要有

7、丰厚的文化底蕴。它包括这样几个层面:对作为文化之根的中华文化的基 本认识;对现代文明基本观念的认识;对现代教育发展的认识;对所专学科渊源的走向以 及相关学科发展的认识等。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 现在和未来,更应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 学习的楷模。教师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新了教育思想观念,往往更具有文化育人的魅 力。 教师要用激情去点燃学生。要充分调动教师的情感和课本的人文因素去感染学生, 激发起他们对知识学习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

8、生互动与和谐发展,课堂教 学的效果才会更好。同时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才能不断 得到培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感情、合理的要求和健康的 个性,从而避免师生之间的隔膜、抵触以至冲突,达到平等和谐,互相尊重。所谓尊人者, 人尊之,就是这个道理。师生间平等的人格关系的建立,必将推动着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3从学生角度来看师生和谐人文素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作为学生的向导和伙伴,引 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设计、自我经营,从而成为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的 新人。如我校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时空,使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学生

9、自我培养的自觉要求。a. 学校校园保洁工作全部由各班轮流负责,通过打扫,美化了校园,也净化了学生的心灵。b. 学校聘请学生会干部担任校长助理,反映学生的心声和要求,拉近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 离;让学生自行负责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策划、组织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外语周等活 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让学生负责接待来校参观者等,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组织成立辩 论社、文学社,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学校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地培养学生,使学生自 我管理走向高水平,使学生的能力融合了人文素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要求学生热爱老师,尊师重道,虚心求教。教师也会因为学生对他们的尊敬和爱戴 而更加致力于教育事业。惟有这样

10、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知识互动,敢于质疑、创新,做到教学相长。一方面,由于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学 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已无所不在,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 “弟子不必不如师”已比比皆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转变,形成双向交流。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提倡学生敢于质疑, 敢于创新,有自己的创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融洽师生关系,切实做到教学相长。 (三)家庭因素:(三)家庭因素: 1学生最先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也是学生最早体验教育的地方。学校使师生 和谐就要充分发挥教廷教育所具有的优势,及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如因血缘关系亲近 而特有的亲情教育,融于日常生活关照之中的隐性的关爱教育,

11、营造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 微观环境和氛围的个别教育等。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人文素养,我认为就要建立和谐的家校联系。 “走出去”:每位班主 任至少对每个学生进行一次家访;“请进来”:就是召开学校发展研讨会,邀请家长代表 参加,让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开家长会,班主任和校长都要向家长述职,这样能 融化阻隔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冰山” ,又能加深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和 谐的师生人文素养才得以培养。 2在当今独生子女的时代,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抱有一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 心理,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过高的期望,为人父母者在这方面有两个误区。一、把自己未实 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比如,没上大学的

12、希望孩子能上大学,艺术之路没走上的希望孩子 能在这方面有些作为等。二、希望孩子达到或超过自己的成就。事业比较成功的家长容易 以自己的尺度规划孩子的前程,认为孩子不如自己便是失败。一旦不能实现家长的原有期 望,就出现了怪这怪那,指责老师没有责任心,没有水平等等,不和谐的因素就容易产生。3父母离异,出现了许多单亲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说,班级就是学生家庭生活空间的 延伸和拓展,学生在某个时刻在家里的遭遇和感受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在班级的学习和生 活状态,而这种影响往往是潜在的、微妙的,甚至是严重的,特别要针对个别来自“问题 家庭”的学生做好备案,避免不和谐因素的产生。总之,师生和谐人文素养是一项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共同 参与的系统工程,其宗旨在于使师生提高人文素养,进而达到师生之间和谐相处,形成教 学合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少教育家、社会学家痛感中国基础教育在人文关怀 方面的缺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的科学,没有先进的技术,一打就垮; 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的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鉴于此,正确理解师生和谐 人文素养的内涵及影响因素,以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就越发具有重要而迫切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