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类阅读题解题策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4628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类阅读题解题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说类阅读题解题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说类阅读题解题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说类阅读题解题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说类阅读题解题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类阅读题解题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说类阅读题解题策略小说类阅读题解题策略 小说考题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命题: (1) “理情节理情节”题型题型: 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 “析人物析人物”题型:题型: 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 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对文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 “看环境看环境”题型:题型: 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 “谈构思谈构思”题型:题型: 说说作品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 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

2、构上起什么作用。 (5) “讲方法讲方法”题型题型: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 “明主题明主题”题型题型: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 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 一、小说的人物形象一、小说的人物形象: 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抓肖像;抓语言;抓动作(所做

3、的事) ;抓神情;抓心理;抓人物之间的 关系。 4、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答题思路: 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 5、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 、动作、心理、细节。 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方法点拨: (1)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分 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 象的特征;

4、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然后找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生活的环境及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 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关于人物形象分析(若“概括形象” ,就不要结合例子分析) 答题思路: 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答题要点:答题要点:A、指出典型性,如:、指出典型性,如:XXX 是一位是一位典型形象;典型形象;B、结合事例分条陈述有关、结合事例分条陈述有关 性格的评语,评语应恰如其分。特别注意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性格的评

5、语,评语应恰如其分。特别注意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比如正面人物有优点,也(比如正面人物有优点,也 有局限)有局限) 二、小说的环境描写:二、小说的环境描写: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 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手法作用等。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揭示主旨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主题。 渲染气氛。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6、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问:小说环境的作用?问:小说环境的作用? 答题要点:答题要点:渲染渲染气氛气氛烘托烘托心理心理交待交待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揭示揭示地域风貌特征地域风貌特征突出了突出了 主题主题为为 XXX 人物的出场安排典型环境人物的出场安排典型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彰显了彰显了 XXX 人物的性人物的性 格,要结合具体环境描写说作用。格,要结合具体环境描写说作用。 三、小

7、说的情节三、小说的情节(细节细节)结构结构 (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 展开、发展的过程) 。 1、 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 性。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起到制造悬念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答题思路:

8、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5、看情节 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 (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答题要点:公式是:答题要点:公式是:“通过通过的叙写,赞扬了的叙写,赞扬了表现了表现了彰显了彰显了,揭示了,揭示了,表达了,表达了 作者的作者的情感)情感) 。 四、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四、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9、1、 小说常用的开头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 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引起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的情节。引出下文的情节。突出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形象。 揭示小说的主题。揭示小说的主题。 2、 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2、小说常用的结局、小说常用的结局 (1)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思维方向)好处: 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 的心灵

10、,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 、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 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之情。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

11、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 以欣慰、愉悦之感。 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 活的愿望。 (4)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它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五、场面描写五、场面描写(人物活动的舞台人物活动的舞台): 作用:暗示主题,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作用:暗示主题,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六、小说的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六、小说的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 4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

12、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七、小说的主题(写作目的)七、小说的主题(写作目的) 1、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2、归纳主题的方法 抓人物形象;抓情节发展; 抓写作背景。 分析主题: 思路:从题目入手分析; 从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分析;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 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 情节的作用:情节的作用: 总作用:为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服务。 (对以下具体作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创设悬念,

13、引人入胜; 前后照应; 侧面衬托、埋下伏笔、打下铺垫;总结上文,点明题意;起线索作用。 叙述的角度:叙述的角度: 全知视角(上帝俯瞰): 叙述人对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清楚 楚; 便于叙述者跑到前台来对人物品头论足,进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便于读者更好地、 更清楚地了解人物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有限视角(凡人眼光): 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给读者以思考、判断和评价的空间。 有限 视角最明显、最突出的作家和理论:海明威和“冰山原理” 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 设置了悬念; 小说的线索; 突出主题或一语双关,对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提示故事的主要人物。“延迟法延迟法”作用作用 把原本激烈紧张的情节节奏舒缓了下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使故事情节有序展开,人物、事件接连出场; 增强结果的戏剧效应,丰富作品主题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