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如何处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4601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宝发烧如何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宝宝发烧如何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宝宝发烧如何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宝宝发烧如何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宝宝发烧如何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宝发烧如何处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处理宝宝半夜发烧? 宝宝 40 天半夜发烧该怎么处理?在家里没有药的情况下,用什么办法给宝宝降温比较好呢? 多少度才算发烧?腋下温度和脖子,屁股温度那个比较准确,新生儿的体温在哪个部位测 的比较准?我听说不同位置测的都相应的要加减温度是这样吗?许多新手爸妈,第一次遭遇宝宝半夜发烧,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六神无主,连夜跑急诊。 到了急诊室,医师为得正确诊断,建议抽血检验时,父母却又心疼不已,验嘛舍不得,不 验又不放心,怎么做才好,真是为难!其实,除了少数较为严重的疾病须立刻送医院外,如果孩子是因感冒、肠胃炎等引起 的高烧,不必急着上医院,应该先做一些简单的护理,同时仔细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然 后再

2、决定是否要送医院诊治。正常人腋下温度为 3637 度,口腔温度比腋下高 0.2 0.4 度,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 度高 0.3 0.5 度,以肛温为准。而一般体温通常指口温,当口腔体温在 38.5 度以下,应 以物理降温为主,不用药,如酒精或温水擦浴;若超过 38.5 度时,应结合药物治疗降温, 若体温持续不退,再次给药需间隔 6 小时以上。“如果发现孩子半夜发烧的话,应该先将室温保持在 2426,并确保室内空气流 通。 ”专家说,应该减少孩子身上不必要的穿着,同时多给孩子喝一些温开水,有腹泻症状 的孩子,可适时补充一些电解质水,防止其脱水。然后再为孩子量体温,之后仔细观察孩 子活动力变化,并留

3、意是否有高烧以外的其他病征出现。同时,用温水擦拭孩子脖子、腋 下、腹股沟、膝窝等处,促进体表散热。“如果体温超过 38.5,应该考虑用一些口服退烧药帮孩子退烧。 ”专家说,每次服药 中间需隔四至六小时。如果是六个月以下的婴儿在使用退烧药物时,还需要详细计算药物 使用剂量。宝宝发烧的几种物理降温法 婴幼儿体温中枢发育尚未完善,遭遇呼吸道感染、过敏、接种反应等都会出现宝宝体温升 高的情况,但又不能乱用药。那么当宝宝发烧或高热不退时,妈妈该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宝 宝降低体温呢?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 发烧的宝宝。不要给宝

4、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 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2、低温室法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 24oc 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 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有条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这种方法适用于 1 个月以下的 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 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3、退热贴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其实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在 宝宝的额头贴上一贴,宝宝的头部会舒服一点,家长的心也会舒服一些。应该是有益无害 吧。4、35%酒精擦浴

5、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准备 75%的 酒精 100 毫升,加温水等量,保持温度在 2737 摄氏度左右,不能过冷,否则会引起肌肉 收缩,致使热度又回升。酒精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进行,腋 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有利于 降温。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5、温水洗澡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 2737 摄 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 氧,加重病情。6、热水泡脚泡脚可

6、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 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 2/3 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 40 摄氏度左右,以宝宝 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 适感。7、冰袋冷敷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出,包上毛 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 用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装水打结放冷冻柜,冻成固体后取用。如果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 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取出,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8、冰枕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

7、又好。去医院买个冰袋(不是热水 袋) 。把冰块倒入盆里,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装入冰袋,加入 50100 毫升水,不要 装满,2/3 满就可以,排净空气,夹紧袋口,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 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体温会降下来。友情提示:以上是基于统计的结果,每个宝贝儿童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各位家长可 以参考本文灵活运用,家长朋友要因人而异,活学活用方能收到成效!切忌生搬硬套。同 时,尽快咨询您的医生。在此祝福您的宝贝健康成长每一天!宝宝发烧的 5 大养护误区发烧,恐怕是孩子冬春季节最常见的一个症状了。如何科学地予以养护,对于疾病的康 复非常关键。遗憾的是不少一知半解的父母

8、步入了误区,从而给孩子带来了本可以避免的 损害。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误区 1:忽视并发症常见误区:孩子的体温一旦超过了体温表上的警戒线,每一位爸爸妈妈都会心急如焚,恨不得一 下子把体温降下来。因此,他们的心思几乎全放在退烧上,忽略了对眼、耳、心等器官可 能发生的并发症的监护。结果导致一些孩子患上眼病、中耳炎、心肌炎,甚至失明等恶果 发生。常见并发症:眼病一些孩子发烧时,眼睛紧闭,眼屎增多,逐渐出现白眼仁(医学上称为巩膜)干燥, 随后黑眼仁(医学上成为角膜)混浊、穿孔甚至失明。症结在于发高烧导致体内的消耗增大,特别是维生素 A 供给不足,加上细菌感染,白 眼仁就会因营养障碍而变得干燥,继续发

9、展下去,整个眼球(包括黑眼仁)发白而混浊, 最后角膜软化、穿孔,而成为瞎子。 中耳炎由于人的咽部与中耳之间有一条通道,医学上称为耳咽管。成人的耳咽管较细、较长,且越靠近耳朵位置越高,总体上呈倾斜形。孩子则不然,这条通道相对较粗、较短,且呈 水平位,即靠近耳朵的一端与靠近咽部的一端差不多高度相当。因此咽部一旦有感染灶存 在,细菌就会很顺利地通过耳咽管抵达中耳,并在那里生长繁殖兴风作浪,中耳炎遂告形 成。心肌炎发烧对心脏的威胁更不可小视,虽然这种几率较小,原因在于引起发烧的病毒大多数 与心肌有特殊的“亲和力” ,可以诱发心肌炎而闯下大获,若不及时救治可以危及生命。正确做法发烧的病儿要做好“三护”:

10、护眼、护耳、护心。护眼父母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净眼屎,滴入一两滴眼药水,保护角膜不受细菌感染; 多安排一些富含维生素 A 的食物,增加眼睛的营养供给,如牛奶、猪肝、胡萝卜、柑橘等。耳朵和心脏父母应随时关注这两个部位有无异常征象出现,如孩子诉说耳心痛、 耳道流出分泌液、脸色发灰或发青、稍一活动就气喘吁吁、脉搏时快时慢等,一旦出现, 立即上医院诊治,不可延误。误区 2:大量供给蛋白质常见误区: 宝宝发烧了,父母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体质虚弱,需要补充营养,于是诸如鸡蛋、瘦肉、鱼 类等高蛋白食物便堆向宝宝的餐桌,而这样做是不对的。大量的蛋白质进-入孩子的体内,会使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增加,刺激人体产生过多的 热

11、量,进而提升孩子本来就已升高的体温,加重发烧。研究表明,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三大产能营养素中,蛋白质的特殊动力作 用最大,可增加产热量 15%-30%,远远高于脂肪(增加 3%-4%)与碳水化合物(5%-6%) , 对宝宝的消极影响也最严重。正确做法:应该适当限制蛋白质的供给量,至少不能增加蛋、肉等的进食量。宝宝的食谱力求清 淡易消化,多给一点富含维生素与矿物元素的食品,如粥类、蔬菜、水果等,以提高孩子 的抗病能力,促进早日康复。误区 3:滥挂盐水针和滥用抗生素滥挂盐水针相当数量的父母迷信盐水针,认为比口服药降温效果好。实际上,发烧病儿体内氧与 营养的消耗大,应该重视卧床休息、补充水分

12、,吃些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配合必要的口 服药物,一般不必输液(俗称盐水针) 。输液并不能迅速退烧,也不会缩短病程;其次,在病种复杂的医院观察室输液有发生 交叉感染的可能,以至染上新病;再次,可能出现输液反应,甚至加重病情。滥用抗生素父母往往一见孩子发烧就要求医生用抗生素,而且还要高档的,如头孢类-如果发烧 是由细菌引起的,倒也碰巧了。可发烧的病因极其复杂,而且最为常见的还是病毒,用抗 生素就属于“无的放矢”了;至于结缔组织病、血液病、肿瘤等引起的发烧,除非合并感 染,也不必使用抗生素;至于少数属于生理性的发烧如生长热等,用抗生素更属于谬误之 举。滥用抗生素既可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待到以后该用时疗

13、效减退,又可因其本身的毒副 作用而给孩子招来危险,如过敏反应、二重感染、肝肾损害等,可谓有百弊而无一利,当慎之又慎。误区 4:过度使用退烧药根据烧度,对症下药发烧并不完全是坏事,乃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能最广泛地调动体内免疫系统的力。 如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生成,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有利于病情康复。一般来说,低于 39 摄氏度的发烧,不会引起体内环境的紊乱而造成损伤,多可通过休 息、饮水等措施缓解,不必使用退烧药物。当然,如果体温过高,特别是婴幼儿常可因之而发生抽风等严重症状,这时就需要起 用一些较为“厉害”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温热水擦浴、冷盐水灌肠等) 、药物降温 (安乃今滴鼻、扑

14、热息痛口服或打退烧针) 。因此,对于发烧这一症状应当辨证地来看,科学地处理,不可不论热度高低,不问病 史,一律复退烧药,打退烧针。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少成年人使用的退烧药物,如阿司匹林、感冒通、速效伤风感冒 胶囊等可诱发孩子消化道出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甚至出现血尿,严重危害宝宝健康, 不可不防。误区 5:烧退了就万事大吉孩子的发烧会把妈妈的心悬得很高,孩子的体温一降下,妈妈的心也就随之踏实了。 她们不知道退烧以后并不意味着彻底治愈,还需要调理。孩子退烧以后常常会感到疲乏,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容易出汗。这些症状的产生, 主要是因为发烧对机体造成的损害没有修复。一般来说,发烧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二是对器官 活动的影响。发烧可以使脂肪的消耗增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加,消化液分泌减少,消 化道的运动与吸收功能降低。此外,水分消耗也很大。这些病理改变都需要一个逐渐恢复 的过程。因此,小儿退烧以后,家长不能马上“收兵” ,而应请中医药大夫进行病后调理治疗。 中医中药可以进一步清除体内的余热,并可使机体各器官的功能得以恢复,从而消除烧退 后出现的食少、便秘等一系列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