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 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4229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 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 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 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 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 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 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 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 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刘波、丁中文、唐建阳、许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海峡(厦门)现代农业研究院)摘 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促进新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通过建设农业物流综合体、农业综合实验站和智慧农业博览园,完善农超对接、农产品销售通道,建成一个综合服务网络,进而推进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形成科技服务“三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农村;社会化服务;科技;综合体Rural Sci-tech Service Complex is Taken as a Breakthrough to

2、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Liu Bo Ding Zhongwen Tang Jianyang Xu Jing(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traits(Xiamen) Academy of Modern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Abstract: Perfecting the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3、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untryside. Taking rural sci-tech service complex as a breakthrough, a comprehensive network of service will be buil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logistics complex,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station and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exposition park

4、,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ing channel like farmer-supermarket direct supply. The comprehensive network of service will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and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current rural socialized service problems and form a

5、long-term mechanis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ng agriculture,countryside and farmers.Key words: rural area,socialized servi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mplex2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正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变。农业、农村发展需要政府惠农措施的支持、高新科技的支撑、管理水平的提升,三者缺一不可。国内外实践表明,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将政策(金融) 、科技、管理有机融合于农村的重要桥梁。近年来,

6、我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了长足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基础农业高科技、农业物流、农产品加工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建设“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是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对于促进农业科技服务“三农”长效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一、农村社会化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服务业明显滞后。农村服务业包括农村的消费性(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服务业三个层次。由于公共资源投入的长期不足,我国农村服务业历来重视生产服务,严重忽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信息发布等经营服务,农业服务业规模小,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基本处于

7、自然发展状态,农业物流体系欠缺,明显落后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发展的需要。二是科技服务农村的长效机制仍未形成。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呼应不足,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技术需求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发展对接的长效机制与平台缺乏;推动科技人员服务农村的动力和压力不足,服务基层还没有成为农业科技人员的自觉行动和必需的选择。三是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缺乏活力。全省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功能弱,缺少内部约束机制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主要原因是:缺乏农民领袖式的领导者(董事长) ,经营过程财务管理不规范,3多数是依托种养业大户发展而来,内部管理缺乏透明和公信力;组织松散,以产品销售等方面

8、的松散型合作为主,带动作用不明显;缺乏技术支持,对农户的技术指导能力不足;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生产无法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规模小,业务范围仅局限在一个乡镇或一个县,缺少同类组织之间的联合。四是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不显著。我省农业企业普遍规模不大,缺乏人才和资金保障,难以有效持续开展技术革新与新产品研发工作。此外,由于市场地位的不同与信息不对称等,企业与农民多数存在争利现象,将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嫁给农民,农户极难享受到企业在加工、流通环节中的利润再分配,因此企业保障农民权益、带动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就相当有限。五是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全省农产品物流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低,农资和农产品的销

9、售多为分散方式,具有盲目性,导致生产要素的供应时间长而不稳定;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呈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农产品物流信息落后,交易手段单一;农产品物流市场设施滞后,物流技术落后,流通过程损耗大,效益低;农产品物流市场中介组织发育不足,服务功能不强,农超对接能力弱。二、我院科技服务农村的主要做法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我院不断创新服务“三农”机制,探索出等科技下乡“双百”行动、农业实用技术远程培训、规模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技术辅导,建立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农超对接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农业重大疫病远程诊断系统,农场品电子商务体系、农业生态参数自动采

10、集网,规划建设智慧农业博览园、农业科技综合实验站等多种农村社会化服务的有效形式,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4一是实施科技下乡“双百”行动,建立服务农村长效机制。2009 年以来,我院已连续 3 年组织实施“百名科技人员联系百家农业企业”和“百名科技人员下乡服务三农”的科技下乡“双百”行动,围绕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的产业技术链,推广优良品种、攻关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提供技术培训、指导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努力解决技术供给与基层需求的脱节问题。3 年来,全院共选派604 名科技人员(占全院科技人员的 1/3 以上)1.92 多万人次常年进村入企开展科技服务,增加企业效益 3.66 亿元,增加社会效益

11、约 37 亿元。二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针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2010 年,省委省政府将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我院与省农办等 11 个部门密切配合,根据全省主要农业生产情况及农事季节安排,讲授技术要领,解答技术难题,提高农业“五新”科技成果的普及率,每年开展 12 期全省性远程培训,开通 1.5 万多个村镇会场,受训人员近百万人次。这种大规模、系统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的方式为全国首创,收到良好效果。三是支持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发展,提高农民经营管理能力。重点面向农民合作组织做好针对性的科技服务,选择基础较好的农民合作组织进行对接帮扶,实施全程跟踪

12、,终身辅导,培植合格的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促进农民合作组织运营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增强其带动农民增收的综合能力。目前还在探索建立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集团代理,与企业结合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四是搭建桥梁推动农超对接,推进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永辉、新华都等大型超市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建立直供基地5大宗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与全程监控系统,编制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GAP) ,推动农民合作组织与超市开展农超对接,为超市提供稳定货源,为农产品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和农民收入。五是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增强其带动农民致富能

13、力。在“双百”行动中,我院科技人员加强了与企业的对接服务,定点、长期服务联系 385 家企业,与企业建立联合技术创新中 25 个,企业在我院设立科研工作站 20 个。协助企业或与企业联合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 167 项,争取经费约 5000 多万元,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327 项,帮助企业编制技术手册(规范) 、标准化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 106 件。与企业结合,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效益和效率。三、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的概念范畴与建设重点在多年的农村科技服务实践中,我们发现必须对现有的各类农村综合服务形态进行整合,资源共享,建立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通过市场化运营,构建

14、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形态,才能促进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化、常态化。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是通过农业科研、企业经营与政府管理的紧密结合,建立以农业物流中心、农业科学综合实验站、智慧农业博览园为一体的县域经济新型农业服务业态,推动农业科技、生产、经营同步发展。其主要建设思路是:建设三个载体,打通两条通道,形成一个综合服务网络。简单地说,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农业物流中心+农业科学实验站+智慧农业博览园。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以县域经济为单位,在县城中心建立农业物流综合体实施农超对接,建立农业科学实验站实施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建立智慧农业博览园集成农业科技的展示和农业观光休闲,在县域重要农产品生产乡镇6建立农业物

15、流中心,形成村镇商业中心,集农产品加工、农业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农村教师商住、农村医院、农村培训教室、农村养老院、农村娱乐中心等为一体,推进三化同步和新农村建设。(一)建设“三个载体”一是建设农业物流综合体。以县为基本单位,通过产学研结合,在县城建设占地 30-50 亩的农业物流综合体,在主导或特色农产品生产较集中的乡镇建立物流中心(站) ,形成一县范围内较为完善的农业物流网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村的物流组织,为农民搭建一个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和农资产品规模化采购供应平台,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整合,解决单个农民或合作社无法解决的问题,减少流通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16、降低流通成本,保证农资及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设农业综合实验站。结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行业实验站建设等,院县合作,在主导(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县或乡镇,建设 1 个或若干个各占地 10 亩左右的农业综合实验站。其主要作用是:推广应用农业“五新”成果;开展对农业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作为科技人员长期定点科研与服务基地等。形成集“观测、研究、试验、示范、人才培养”五位一体、具有科学数据积累、科技创新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技示范功能的农业科研数据野外观察科技服务平台。三是建设智慧农业博览园。在有条件的县建立一个占地千亩以上的智慧农业博览园,重点建设创意农场、农业科研公园、农业博览园等,建成集农业科技创新、种质资源保存、农业成果展示、都市农业示范、食品安全监控、科研产品中试等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功能多元化、科技产业化、装备现代化的现代农7业科技与产业展示、示范与带动作用。通过博览园建设,还可以推进农业科研机构与推广机构的有机衔接和密切协作。(二)完善“两个通道”一是打通农超对接通道。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业科教单位三方合作,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