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4086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鲁木齐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乌鲁木齐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乌鲁木齐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乌鲁木齐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鲁木齐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乌鲁木齐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铜、锰、铁、黄金、石材、砂石、 粘土、盐、芒硝、矿泉水等 乌鲁木齐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截止目前,共发现各类矿产 29 种,129 处矿产地,大、中型矿床30 多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铜、锰、铁、黄金、石材、砂石、粘土、盐、芒硝、矿泉水等。其中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达 100 亿吨,约占全疆总储量的四分之一,且分布广,埋藏浅,煤层稳定,煤质优良,品种齐全,易于开采,故乌鲁木齐又被称为“煤海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雅玛里克山、水磨沟、芦草沟等地;盐储量 2. 5 亿吨,芒硝储量 1. 1 亿吨,盐和芒硝产于芒硝盐池,分东、西盐湖两部分;石灰岩储量 1

2、. 2 亿吨;锰矿储量 2. 2 万吨。另外,柴窝堡地区石油资源有良好的前景。乌鲁木齐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截止目前,共发现各类矿产 29 种,129 处矿产地, 大、中型矿床 30 多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铜、锰、铁、黄金、石材、砂石、粘 土、盐、芒硝、矿泉水等。其中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达 100 亿吨,约占全疆总储量的四分之 一,且分布广,埋藏浅,煤层稳定,煤质优良,品种齐全,易于开采,故乌鲁木齐又被称 为“煤海上的城市” ,主要分布在雅玛里克山、水磨沟、芦草沟等地;盐储量 2. 5 亿吨,芒 硝储量 1. 1 亿吨,盐和芒硝产于芒硝盐池,分东、西盐湖两部分;石灰岩储量 1. 2 亿吨;

3、 锰矿储量 2. 2 万吨。另外,柴窝堡地区石油资源有良好的前景。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世界上距海洋最远的城市,著名的亚洲地理中心就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 30 公里处。市区三面环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 800 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寒暑变化明显,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 6.4 摄氏度,降水 236 毫米。现辖 7 区 1 县,总面积 12000 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区面积 10800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166.8 平方公里。居住着汉、维吾尔、回、哈萨克、蒙古等 49 个民族、总人口 208.2 万人(全

4、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 24.6%,市区人口占 83.5%。乌鲁木齐,古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战国时,属古车师人活动范围,当时乌鲁木齐南郊已居住着较多的人群。西汉时期,乌鲁木齐及其周围地区居住着较多的人群。西汉时期,乌鲁木齐及其周围地区居住着十几个部落的游牧民,史称“十三国之地“。到了东汉,乌鲁木齐成为车师六国的一部分。贞观 22 年(公元 648 年),唐政府在距今乌鲁木齐以南 10 公里处设置轮台城,是当时丝绸之路新北道上唯一的收税城、管理城和供给城,也是乌鲁木齐第一城。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在此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5、梨花开“的著名诗句。十八世纪中叶,城市雏形开始形成。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 年),乾隆皇帝将扩展后的城池命名为“迪化“。光绪十年(1884 年),新疆设置行省,以迪化为省会,遂取代伊犁成为臂控天山南北的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后,迪化成为自治区首府,并于 1954 年 2 月 1 日恢复乌鲁木齐市名。乌鲁木齐资源极为丰富。因地处准噶尔储煤带的中部,煤炭储量在 100 亿吨以上,故有“煤田上的城市“之称。加之北有准东油田,西有克拉玛依油田,南有塔里木油田,东有吐哈油田,又被称为“油海上的煤船“。境内油页岩、食盐、硭硝储量均以亿吨计,石膏、石灰石、磷、铁、铀、锰、金等矿产储量十分可观,待开发的光、热

6、、风能资源也极为丰富。达坂城风力发电场装机容量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境内有高山冰川和永久性积雪 164 平方公里,皑皑白雪化为涓涓细流,浸润着 98 万亩耕地,963 万亩天然草场,135 万亩森林。域内盛产粮食、油料、蔬菜、瓜果、啤酒花等作物和各类牲畜。乌鲁木齐有着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富有地域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久负盛名的达坂城、景色迷人的天池、令人神往的亚洲地理中心,被誉为“冰川活化石“的一号冰川,以及风光秀丽的南山天然牧场、甘沟菊花台、白杨沟瀑布等,都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矗立在市区的红山,是乌鲁木齐的象征,登山远眺,整座城市尽收眼底。主要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地有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毛

7、泽民烈士故居、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旧址、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等。主要古迹、古寺有乌拉泊古城、陕西大寺、阿拉沟“石垒“、文庙、巩宁城遗址、纪晓岚微草堂、“一炮成功“等。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民族民俗陈列馆已被列为国家级的重要旅游景点,二道桥民族集贸市场是民族风情最集中、最浓郁的地方,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乌鲁木齐有着特殊的地缘和区位优势,自古便有“开天辟地之门户“之称,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贯通后,乌鲁木齐已成为我国扩大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全市建成一个一类口岸和五个二类口岸,直接与新疆接壤的八个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五国的重

8、要口岸相对应。乌鲁木齐机场为全国五大门户机场之一,开通国际国内航线 69 条。乌鲁木齐火车站是全疆铁路的总枢纽,兰新铁路复线和南疆铁路的建成运营后,其承担内地和中亚地区的客货集散运输能力大为增强。公路四通八达,3 条国道穿过市区与全疆、全国及周边国家相连,市区主干道河滩快速路与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乌奎高速公路和衔接,外环路现已贯通。乌鲁木齐是全疆的通讯邮电枢纽,已形成以数字微波、卫星、光缆为主体的长途通信传输网络,可与全国 1046 个市县及世界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直通电话。亚欧通信光缆、GSM 数字移动通信、DDN 数字数据网、IP 宽带城域网相继开通,使城市信息化水平大为提高,具备了与国

9、内外进行大规模、高速率信息交流的条件。 解放前夕,乌鲁木齐市人口仅 10.77 万,城区面积 8 平方公里,全市除 6 座小楼外,大都是低矮的平房,没有一条象样的公路和一家象样的工厂,3 座木质小桥连接着乌鲁木齐河两岸。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带领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使乌鲁木齐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贫困落后的边塞孤城逐步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综合性工商业城市。1992 年,乌鲁木齐市进入“中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五十强“行列,位居第 24 位,同年被评为“中国城市投资环境首批四十优“之一。1998年,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在全国 50 个社会经济综

10、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中,乌鲁木齐位居第二类 31 个城市的第 6 位。2000 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三番的目标,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2002 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352 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 10.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 16.8%,第二产业增长 7.7%,第三产业增长 11.9%。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40.1 亿元,同比增长 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152 亿元,同比增长 1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50 亿元,同比增长 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653 元,同比增长 9.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根据

11、近年统计数据,乌鲁木齐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占自治区的五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左右。人均 GDP、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居于中国西部十大城市前列。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中国入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乌鲁木齐在全疆乃至西部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在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龙头带动作用、全疆及中亚地区的辐射作用明显加强,区域内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正加速形成,乌鲁木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明确提出了我市2010 年在全疆率先实现全面

12、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到 2007 年我市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2010 年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各项指标,2020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三番,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这一目标,2003 年,全市计划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396 亿元,增长 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1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70 亿元,增长 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2 亿元,增长 1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9130 元,增长 7%。农牧民人均纯收增长 300 元。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今年和今后五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3、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建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的目标,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在工业项目建设、农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改革重点由国企为主向全社会综合改革为主转变,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为经济快速发展增创新的优势。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积极实施扶贫帮困活动,使各族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商贸城和风情旅游城市的定位,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大力加强城市基础

14、设施建设,加快大气污染治理步伐,切实增强城市环境竞争力。按照“三个文明“一起抓的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和文化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方针,毫不放松地抓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确保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改革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作风,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乌鲁木齐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商贸城市而努力奋斗。乌鲁木齐市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处北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东经 863733“- 885824“,北纬 424532“- 4408

15、00“。面积:全市面积按新区划调整后为 14216 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 261.88 平方千米。 海拔 680 米920 米。自然坡度 1215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辖区东以恰克马 克塔格至大河沿一线与吐鲁番市接壤;西以头屯河与昌吉市为界;南以喀拉塔 格克孜勒伊接南山矿区,突出部分折向东南,沿未日洛克阿拉沟以东与托 克逊县相连。在夏泽格山脊线 3 以南与和硕县毗连;西南与和静县为邻;北部 沿博格达山脊与吉木萨尔县、阜康市、米泉市分界。 乌鲁木齐市境最北点在头屯河下游距五家渠镇 3.5 公里处,最南点抵阿拉 沟以南夏格泽山脊,南北最宽处约 153 公里;市境

16、最东点在高崖子牧场东边石 窑子艾肯沟内,最西点在胜利达坂以西的天格尔山脊,东西最长约 190 公里。 地理座标:东经 863733“-885824“,北纬 424532“-440800“。总面积 11793.71 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面积 1600 平方公里。1997 年,城市建成区 面积 82.5 平方公里。 地势地貌乌鲁木齐地势起伏悬殊,山地面积广大。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北部低。 最高点天山博格达峰顶,海拔 5445 米;最低处在猛进水库的大渠南侧,海拔 490.6 米。两地水平距离 75 公里,高差 4954.4 米。山地面积占总面积 50%以上, 北部冲积平原不及总面积的 1/10,市区平均海拔 800 米。乌鲁木齐市区三面环山,北部平原开阔。东部有博达山、喀拉塔格山、东 山;西部有喀拉扎山、西山;南部有伊连哈比尔尕山东段(天格尔山)、土格 达坂塔格等。辖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大致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为山地, 海拔 2500-3000 米或更高;第二级为山间盆地与丘陵,海拔 1000-2000 米;第 三级为平原,海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