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规划与建筑设计浅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3992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规划与建筑设计浅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医院规划与建筑设计浅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医院规划与建筑设计浅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医院规划与建筑设计浅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医院规划与建筑设计浅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规划与建筑设计浅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规划与建筑设计浅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规划与建筑设计浅谈一、医院建筑的规划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了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院的建筑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地均有大量的医院建筑项目在建设中,但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遇到过诸多问题,留有一些遗憾,造成一些诸如功能不够合理,经济上有浪费现象等,现就这些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论述。1、建筑项目缺少严谨、科学的可行性论证。目前中国各计委在项目审批的过程中,均要求有可行性论证报告,但大多数流于形式,其内容一般是简单的医院情况介绍,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分析比较浮浅,缺乏整体的医疗环境的论证与分析和项目经济性的比较,这就造成了投资的盲目性。2、在项目论证

2、的初期,缺乏相关专业设计人员的参与。目前在项目论证的初始阶段,一般仅由医院方来组织、审批,拟定项目任务书等。他们虽然对医疗功能较为熟悉,但由于他们对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和规范不很了解,导致有些院方的设想因与建筑规范的矛盾而无法实施或得不到很好的体现。3、另一问题是缺乏长远的规划或规划不够合理。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医院所在城市的规划不够科学,导致医院总体用地、总体位置的不合理,或者由于城市规划的调整而影响了医院建设的环境和发展,如某医院门诊楼建成后时问不长,因门前城市道路拓宽,造成门前广场减小,不得不对入口等做一些变动。还有某医院附近城市规划增添高架路,对医院的交通和病人就医,休息的环境造甩

3、很大影响。2)医院本身的建设缺乏应有的规划,在医院建设的初期一般都做过规划,但限于当时的局限性和后来各种情况的变化,导致不能完全按最初的规划执行或进行合理的调整,造成重复建设或建筑过早拆除等浪费现象。现在国家规范中一类建筑的使用寿命为 50 年,一般砖混结构的房屋也达 30 年,但现在很多医院建筑只使用了 20 年、30 年甚至已只有 10 年多就拆掉了,实际上等于其最早的投资只产生了小部分的效益,而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还有的医院限于建楼时的财力不足,导致新建筑在建成后很短时间内即需改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3)造成规划不合理的另一个因素是城市规划人员和医院规划的评审人员,缺乏必要的医院设计知识

4、,有些设计和评审人员只是按照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观点看待医院建筑。4)医院方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因素,有时是因长官意志,追求形象工程等的影响;有时是因为甲方对工期的要求太紧,造成设计人员无法对医院的规划作出合理的、科学的设想。现在中国的设计周期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设计周期,致使设计不够精细,后来造成不必在的变更和浪费现象。针对以上所述,解决问题的办法已很明确,一是每个项目要做充分的、合理的、科学的前期论证工作;二是每个医院要做出科学的规划;三是在项目的初始阶段即邀请相关专业的设计人员参与论证,策划、制订任务书等;四是在项目各了阶段的论证、评审要邀请真正懂医院设计的专家评审。二、医院建筑的发展趋势

5、与设计理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对健康生命价值的重视,医院建筑总体的发展趋势只有一条,就是人以为本,表现在设计中有以下几点:1、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大同小异,其主导思想就是建筑本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做到最小,物质的循环做到合理、节能,具体到医院建筑上有以下几点:1)重视环境的概念,尽量减少建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2)考虑到医院建筑将来的发展、扩建等,使之能像有机物一样自然生长,而对原来的建筑破坏降低到最低限;2、智能化的概念,医院建筑的功能十分复杂,智能化的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医护人员使用方便,减少物流、人流的长距离运行,同进能使物质的利用,如空调、电力等达到最

6、大程度的合理,有效地利用。一般情况医院的智能化设计有以下几个系统:楼宇自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消防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其他布线系统等。3、人性化的设计,使医院建筑不再仅是就医、诊疗的场所,而是充满人情味的城市化的空间,这一点在后边的论述中再加阐述。三、医院建筑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由于医院的功能复杂,人对健康对生命的认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手段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同时由于医院服务于各种不同的人群,所以医院的规划是一项较复杂的设计活动。1、医院的选址,要求交通方便,便于病人到达,同时要求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2、医院的规模,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医院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卫生部制订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199

7、6 年 12 月 1 日起实行)中认为 200床到 800 床之间的规模比较适中,过大则医护人员、病员人员较多,管理、交通等方面均有问题,过小则资源利用不充分,医疗设施难以健全,从现有医院的发展来说,所服务的人群数量增长的可能性较小,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就医要求的提高,对医院建设的性质逐渐从量的需求,转化为对就医质量的提高,所以并不意昧着建设规模不再扩大。3、从提高医疗水平,提高医疗建筑的使用质量来说,原有的规范有的已不再适应,就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来说,大多数指标可供参考,如用地指标 6070 平方米/米,尚可。因为原有标准是以多层建筑为主进行测算的,但建筑面积的指标看来显然偏低,尤其是病房

8、和医技用房的面积标准现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 3 床间病房为例,有卫生间比没有卫生平均每床大约增加 2.1 平方米左右,如有大量的 2 人间和单床间、套间则面积需更大才行。4、层数的设置:医院建筑总体来说不宜建过多的高层。1)高层建筑不利于人与自然的接近,有资料表明,病人接近自然对其康复大有好处。2)高层建筑的交通压力,因医院主要服务于病人这一特殊群体,医用电梯运送病人时效率较低,而且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病人住院时陪人和探视人员较多,垂直交通压力太大,如盖 20 层左右的病房(每层一个护理单元)则最少人有 10 部左右的电梯才能满足需要。3)从消防上来说,高层建筑不利于病人的疏散,现在一般民用

9、建筑的疏散只有几分钟时间,而医院建筑如为高层,则疏散时间将大大延长。4)就某些功能来就,水平交通比垂直交通更加有利,需要说明的是就大多数功能来说,垂直交通可能更为有利,能有效的缩短物流和服务的距离。5)总体来说高层医院建筑的出现难以避免,也是必然的,但要结合用地条件,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不可一味地追求高大、标志性建筑等。5、管线问题:因为功能复杂的原因,医院建筑各种管线较多,各种动力站房、大型医技用房等一旦确定位置,便不易更改,所以规划设计时尤须注意。6、出入口与流线设计:一般综合医院的出入口应有门诊、急诊入口、探视出入口、后勤供应入口、污物和尸体出口,设计时应做到洁、污路线明确、不交叉,污物

10、出口尽量满足单独出去,减少对院内和周边环境的影响。7、停车场(库)的设置:由于私人轿车拥有量的迅速增长,医院又是大量人流集散的区域,所以应充分考虑停车问题。一般来说医院将来的车量来源有三部分:一是医院自备车辆,如救护车、公务用车、货车等;二是医护人员的私家车;三是病人就医时的车辆。其中前两部分数较少,停留时间较长,第三部分数量较多,停留时间较多,所以医院的停车场应大量的地上的临时停车位,大多数设在地下室可能使用不便,另外地下停车库的设置要和地上建筑有机结合,如地上建筑平面变化和柱网较复杂,便不宜设地下停车场,因为一般地面停车每车位(按小轿车计)约 25 平方米,而地下停车库则需 3040 平方

11、米/车位,如柱网较复杂则可能达 4050 平方米/车位。8、医院建筑采光与间距1)医院建筑应以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为主;2)病房楼之间间距(南北向)不宜小于 12 米。3)病房的日照要求:冬至日应不少于 2 小时的连续日照(上午 9 时到下午 3 时),按民用建筑通则要求病房应至少 50%的房间朝南。9、医院规划布局的主要形式从布局形式上分大约可分为:集中式、半集中式和分散式。也可分为单元式、树枝式等,主要结合每个医院的用地、功能、环境、规划等要求来选择。集中式的好处是占地面积较少,各使用功能集中,路线简捷,缺点是可能有一些暗房间,不利于病人和自然的环境的接触。分散式的优点是自然环境和建筑融合较

12、好,适合于建成园林式医院,缺点是建筑占面积较大,有些服务路线较长。半集中式则介于两者之间。树枝状的布局一般是中间一条主走廊,或是主病房楼作为树干,其他各功能的用房呈树枝状围绕在树干的周围,其优点是各使用功能的用房围绕中间主走廊展开,扩建时对原建筑主体功能影响较小,但在具体发展中也很难做到十分有机的发展。单元式的布局一般是护理单元做成标准模式,有利于与原有病房和医技系统及原有病房连接,但医院功能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有时也妨碍其有面连接。另外还有多种不太常用的形式,不一赘述。10、医院的功能分区医院一般可分为医疗区、教学科研区、行政办公区、后勤综合区等,各个不同功能的分区要明确、合理,既联系方便又不

13、互相干扰,其中医疗区的设置最为关键。四、医院建筑的单体设计的平面布局1、集中式医院的平面布局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空间越来越局促,在用地紧张,医院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集中式的布局成为某些城市大医院的选择方案,随着医院功能的发展和设计水平的提高,集中式的布局形式也不断变化和创新。1)集中式最简单的布局就是将各种不同功能的用房集中设计在一起,从水平方向集中,然后向高层发展,一般为将门诊、医技用房设在低层区,住院病区设在高层区,在底层或地下室将各自的出入口分设。2)最近的发展形式有人提出医院街或城市中心的概念,其基本的概念是创造人性味较浓的医院空间,平面布局上类似于树枝状的布局,将医院的中心区设计

14、成城市中心的模式,周边各功能区除医疗区(联系门、急诊、病房、医技)外尚有购物、健身、休闲、娱乐、餐饮等,这对医院内部的人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做到公共流线、服务路线互不干扰。2、门诊楼的平面布局1)门诊楼:中国传统模式的门诊楼有工字形、一字形等,该种形式适合于科室较少,建筑面积较少的情况,其基本的功能要求自然采光、通风较易满足,也较适合原来无集中空调的条件。现在随着医院规模的发展,用地越来越紧张,科室和医技功能的增加,这种形式已不能适合大医院的功能需要。现在基本上大多倾向于半集中式的布局,即将门诊、急诊、医技、办公等组合在一起,相对集中,围绕一中庭联系门诊、医技、急诊等科室,在适当的位

15、置开设内院或天井,解决要业务用房的自然通风、采光等要求,目前来说,该种形式较适合中国国情。2)门诊楼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A、层数:门诊楼的层数不宜太高,一般门诊、检查用房最好放在四层以下,也就是说不乘电梯,一般人步行也不太吃力的高度,如层数再高,则垂直交通的压力太大,须有大量的电梯、楼梯,从面积和造价上说也不经济。B、入口的设置门诊一般应有以下几个出入口:门诊、急诊、儿科、产科(计划生育)、传染科,以上几个出入口应分设,互不干扰,其中门诊、急诊和儿科入口须明显,现在一般医院门诊楼设置入口多为中间门诊、急诊和儿科入口分列两侧,产科(计划生育),检查者多为健康者,宜分设出入口,但大多数医院出于管理等

16、因素多单设。C、各科室要尽量做成尽端式,各科室互不交叉,各科室互不交叉,既便于管理和使用,也便于病人寻找。D、医技部分的设置要考虑急诊和门诊的关系,既要距离门诊相关科室距离较近,又要与急诊联系方便,便于夜间急诊单独使用,其他的公用部分,如收费、取药等也是如此,否则如果单设则带来管理工作上的不便和投资及面积的培加。E、大型门诊楼收费、挂号宜分区或分层设置,以方便病人。G、门诊业务用房,应以自然采光为主,便于对病人的观察,窗户的玻璃选用也不宜有色玻璃。3、病房楼的平面布局传统的病房楼大多数为一字形,即单廊式或单廊结合形式,结合地形情况与每个医院的使用要求,还有三角形,Y 形、弧形及其他的形式:1)单廊式:该种形式的优点是绝大多的房间均有自然通风、采光,建筑面积较为节省(一条走廊服务于两面房间),没有集中空调也可正常使用,路线简单,易识别,缺点是护理路线较长,医护人员的用房和病房门口相对,互不干扰,占地面积较大,楼层平面不利于手术室的设置。2)复廊式:其优点是建筑占地面积较小(短),现在很多用地较紧张的医院采用该种模式,一般情况病房布置在南向(或有少量其他朝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