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是做什么的? ——被误解的设计学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是做什么的? ——被误解的设计学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是做什么的?设计是做什么的? 被误解的设计学科被误解的设计学科设计是做什么的? 被误解的设计学科经过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深的发现,很多设计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虽然嘴里谈论着“创意” ,手里做着“设计” ,但对于“创意”和“设计”的理解确谬误多多!加上社会中一些别有用心的宣传,设计本身的意义被模糊了,甚至有学生认为设计的含义是神秘的、不能言表的。我觉得很有必要抹去这道面纱来为设计正名。“创意”是目前在设计界中走红的名词!很多设计比赛被冠以“XX创意大赛” ,设计职业被称为“创意职业” ,设计师改名为“创意人” 。教师分析优秀作品时说“创意点很好” ,批评学生作品时说“能不能再多点创意”
2、 ,在这样的环境里的大学设计系学生们都以“搞创意”为荣,称赞别人时说“有创意”!我想,既然“创意”这个名词使用频率如此高,就很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创意”了。问问学生,他们是如何理解“创意”的,多数情况会得到“就是要有新意、要与众不同、要打破常规”这样一些很有气势的回答。呜呼!“创意”的含义大约可以等同于“创造新的” 。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东西就是有“创意”吗?我曾看到一个学生对成都传统的盖碗茶茶碗进行的“改良”设计,他在茶盖上开了一道三角形的槽,这个槽可以使盖子插在碗壁上,初看起来十分新颖,但细想起来,这茶碗可不怎么好用,首先盖子上开了一个大口,跑气落灰,盖子本来保温防尘的作用便失去了,再者那个开
3、口会让瓷盖在烧制的过程中容易变形,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次品。这样的设计简直是又费马达又费电,还不如原本的茶碗有“设计”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 “20 世纪 60 年代,美苏对抗处于白热化阶段,美国航空航天局决定研制一种特殊的圆珠笔,以便在太空零重力的情况下也能书写流畅。结果,他们斥资 500 万美元研制了一种超级圆珠笔,它可以在太空舱中任意书写。有一个美国航空员很得意,把这支笔拿到苏联航空员面前炫耀,说它的功能如何如何强大.苏联航空员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说:我们用的是铅笔。 ”苏联人不花一分钱就解决了在无重力条件下书写的问题。是美国人有创意?还是苏联人有创意?这个故事在向我们讲述这
4、样一个道理:单纯的创造新的东西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造新的东西,那太容易了!有一个本书叫奇怪的设计 ,里面就记载了很多古怪的设计,如一把茶壶,壶把和壶嘴在壶身同一侧壁上。这把壶造型可谓独特,不过全然无法使用,因为当你握住壶把时,壶嘴是朝向你自己的,这样你想把水倒出来而不烫到手,便成了不可能。这样奇怪的点子,随便什么人都能冒出很多来,不过这样的产品除了能够满足少数人的猎奇心理之外,就再没有其它的用途了。我曾经听美籍学者王受之教授说:你们说的“创意”就是美国人说的“idea” 。 “idea”是什么意思?就是点子、就是想法、就是主意,但是点子、想法、主意是分好和坏的,比如有些主意是好主意,而有一
5、些则是馊主意。那又如何区别其好坏呢?分辨的原则是什么?我想:首先要了解设计这个行业的目的是什么才行。很多学生不明白自己是为什么才来做设计的,他们中有些认为:设计就是为了得奖,能得奖的设计就是好设计。有一些认为:设计就是为了找工作,设计公司总监认可的设计就是好设计。还有一些人为:设计就是为了能赚钱,能奉迎客户的设计就是好设计。可这些就是设计的目的吗?如果我们阅读一下设计史,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翻开设计史,我们就知道,最早是没有“设计师”这个职业的,艺术家们包揽一切。 “设计师”一词是从一战后才出现的, “设计师”的出现意味着一群肩负着与“艺术家”不同历史责任的人出现了,他们的社会分工全然不同。一
6、战结束后的德国饱受了战火的摧残,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一群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们认识到:在这样的时代中,将自己放纵于自我陶醉的艺术中,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他们要为大众作一点贡献来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于是他们毅然放下画笔,创办了包豪斯设计学院。在包豪斯学院里,创办者们认识到市面上的手工业产品制作的精美奢华,上面的装潢虽然只有装饰作用却费工毫时,使得手工产品价格昂贵,贫民百姓消费不起。而机器大量制造的工业产品虽然价廉但极其粗燥简陋(在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时,机器都非常粗笨,只能加工非常简单东西,跟现代的机器没法比,所以当时还有艺术家痛斥工业产品的丑陋,导致了工艺美术革命的兴起) ,于是设计师们开始设计更出
7、色的工业产品来满足贫民百姓的需求。有名的例子如包豪斯的茶壶,茶壶上面没有半点装饰,半球形的金属壶身,下方用金属圈焊接成底座,笔直金属管为壶嘴,弯曲的金属片和木块作为壶把,整个壶造型极其简单,即使用当时最粗笨的机械也能很容易的加工而成,外形虽简单却有一种简洁的美,于是,该设计大受欢迎。当记者采访设计师时,问道:您是怎样想到这样一个漂亮的造型的时,设计师回答:我根本没有考虑过造型,我只考虑茶壶的功能,我想这个茶壶要能装水、要能在桌上的放稳、握住壶把要能到水而且不会烫手、最后制作起来越简单越好,等这些功能都得到满足了,茶壶的造型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还有有名的例子就是包豪斯的“火柴盒”房子,在这之前的
8、欧洲建筑,充满了复杂的结构与造型,华丽的尖塔、廊柱、窗洞、拱顶是建筑的主要元素,建筑内部更是雕梁画栋,极尽奢华,这样的建筑造价昂贵而实用性不强,老百姓更是买不起住不起。包豪斯的设计师们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设计出新型的平顶建筑,这种建筑采用当时新型的材料钢架、玻璃和水泥,成本低廉,结构又极其简单,建造快捷方便,建筑从外到内不要任何装饰,只解决居住和使用问题。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大获欢迎,在当时就涌现出一大批这种风格的建筑校舍、住宅、医院、办公大楼。而这种风格一直影响到今天!可见设计的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要!能改善人们生活、满足人们需要的主意才是好主意,并非那些新奇怪的玩艺儿。
9、评判一个设计的好坏,其依据,并不是看该设计是否获奖,也不是看设计公司是否认同,也不能看客户是否买单;而是看它是否真正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要,如果没有依照这种标准,即使获奖、获得公司总监的认同、获得客户的肯定都可能并不是好设计。有一个例子,美国一家大型公司要修建两座办公大楼,其中一座大楼的设计完全交由一家有名气的设计事务所来完成,而另一座在设计时参考了很多公司员工的意见,并让员工自己来布置自己的工作区。两座大楼完工以后,那座完全由设计师操刀的大楼,因简洁精致的外观,得到了建筑协会的年度大奖,而由员工参与设计的大楼,因为布局较为零乱,有一种家庭氛围,而没有获得任何奖项。但是公司在后来的
10、员工问卷调查中发现,在获奖大楼中工作的员工的工作效率没有任何变化,而在未获奖大楼中工作的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的 4%(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工作台上东西既多又乱,但是自己使用起来却非常顺手,而被家人收拾以后,虽然整洁,但反而感觉使用不便,于是很快又恢复到以前那种“凌乱”的状态) 。这就说明如果没有尊重前面提到的原则的奖项,即使获奖也非好设计!同样,如果一个设计总监,他对设计的定义并非是满足人们的需要,那么即使得到他认可的设计也非好设计。那么客户买单的设计也不一定是好设计,客户有时候会对设计方案做出错误的判断。曾经有一家大型女性用品公司,要推出新品卫生巾的宣传广告,设计公司拿出 2 套方案,第一
11、套画面上,一座正在开闸放水的水库,巨大水柱从闸门中喷涌而出,如脱缰的野马,右下角有卫生巾的图片,广告语是“即使量这么多也不怕” ,第二套画面上,一支精巧的玻璃花瓶的瓶壁下端出现一条裂痕,瓶子里的水都流了出去,不过水都被瓶子下面垫的卫生巾吸走了,广告词同样是“即使量这么多也不怕” 。设计公司推荐女性用品公司采用第二套广告方案,但女性用品公司认为第一套方案更能体现出他们产品超强的吸水性能,而采用了第一套。广告推出以后,女性用品公司才发现,很多女性不喜欢新广告,她们大都觉得画面太夸张,广告中比喻让她们觉得难为情,甚至有被侮辱之感。女性用品公司这才恍然大悟,赶快将这套广告取消换上第二套。最近有学生给我
12、看一了张精美的插画,是由矢量软件绘制的简化过人物,人物周围有繁复的几何和具像图案作背景,色彩简单鲜艳,他告诉我:“这是北欧风格,现在最流行的”!这种画风的确是近年来才多见的,学生求新求奇,大量模仿,使之迅速的弥漫得到处都是,任何场合都有使用,让人产生千篇一律之感。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大约十年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派遣了一批优秀学生,到美国洛杉矶设计大学访问。这批学生一到美国,就急切的到处打听美国现在最流行的是什么风格?美国学生被问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中国学生的问题是什么意思。最后美国学生回答道:我在设计东西的时候,从没考虑过什么是流行的,我只考虑设计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卖得掉” 。我想,北
13、欧的设计师一定没有想过要设计一种“流行”的风格,他只是根据客户的需要绘制了一张风格适合的插图,当他面对另外一名客户时,他又将产生出另一种新的风格来。有学生问过我, “美观是不是功能性” ,我觉得:美观当然是功能性,一件器物要是设计的美观,人看了心情舒畅,使用起来也就更带劲。这是在满足人的心理需要,自然是功能的一个方面。不但是设计的美观,如:设计的很酷、有趣、好玩都可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这样的产品不但让人看着舒服,玩着有趣,甚至可以拿来向别人炫耀,这些都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但是要把握好美观与实用功能间的尺度,一件好的设计是美观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不可以为了美观就牺牲功能,反之也毅然。每次学生听到这里都会很为难地说:“这很难做到啊!”我回答:“如果很好做到的话,又如何彰显设计师的聪明才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