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42609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浅谈学生的挫折性教育看学生的周记,里面记述了许多他们认为的委屈:“老师,我不喜欢上物理课,物理老师太严厉了,我害怕,所以我听不明白,所以我的物理成绩在下降!” “老师,我不去上体育课了,体育老师批评我,以后我再也不上体育课了!” “老师,您说话别那么严厉吧,我妈妈从来没有那样说过我!”“老师,我和同学闹意见了,都是他的错,他太不讲理了!”周记里倾诉自己委屈的内容很多,没有一个说自己哪里做得不妥当的,看着这一个个片断,我心中一阵愁绪掠过,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家长也极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生怕孩子受到什么委屈,就是这样的社会环境

2、导致现在的学生吃不了苦,受不得委屈,遇到一点小事会感觉委屈,有的甚至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和行为,这就是平时缺乏挫折教育的表现。从小让学生经受一定的挫折锻炼,使学生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位教育家曾说:“如果孩子的生命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砥石 。 ”为了使孩子生命的“刀”更锋利些,我们教师注重挫折教育,使孩子能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砺。在教育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的:一、引导学生正视挫折一、引导学生正视挫折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有的人可能会怯步不前,萎靡不振;而有的人却

3、敢于面对挫折,并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把自己锻炼得更坚强,更具适应能力,成为生活的强者。面对同样的问题,2何以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与结局呢?究其原因,因为前者心理承受能力差,不敢正视困难与挫折,后者却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能自如地应付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班中一些学生受不得一点点委屈的现象,我捕捉各种教育契机,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各种挫折,我曾经利用班会给学生讲这样的故事:长颈鹿母亲刚生下小长颈鹿,她就抬起长腿,踢向她的孩子,让它翻了一个跟头,四肢摊开。如果小长颈鹿不能站起来,长颈鹿母亲就不断重复的踢,直到小长颈鹿站起来。当小长颈鹿终于第一次用颤抖的

4、双腿站起来,长颈鹿母亲再次把小长颈鹿踢倒,它想让它记住自己是怎么站起来的!在荒野中,狮子,土狼都喜欢猎食小长颈鹿,如果长颈鹿母亲不教会她的孩子尽快站起来,那么它就会成为这些野兽的猎物!讲完这个故事,我问学生,你怎么样看这件事?如果你是小长颈鹿,你委屈吗?你怨恨妈妈吗?听着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我知道学生们已经对挫折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挫折是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挫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通过一次又一次和学生这样的交流,我发现他们的周记中倾诉委屈的内容在逐渐减少!二、让学生经受必要的挫折锻炼二、让学生经受必要的挫折锻炼孟子

5、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泛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过于优越的环境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懦弱、退缩,过于自尊等畸形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导致学生缺乏进取精神,经不起挫折考验。比如对待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我就与其家长的沟通,提醒父母应该大胆放下保护伞,3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自由、健康的发展,多让学生体验必要的挫折,经历失败,吃到苦头。做父母的可以让孩子品尝一点家庭生活的忧愁,多让孩子了解令父母忧愁的事,多给学生一些磨练意志的机会,让孩子懂得人生的路是坎坷的。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上的挫折也是可以战胜的。把学习中的挫折看成是一个个堡垒,攻破它们,品尝胜利的快乐

6、。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学生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学生独自呆在房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挫折教育也应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说明了这一点:个体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信息,比通过其他感官获得的信息,在大脑皮层的痕迹要深,保持的时间也长。因此,在中学阶段除了进行必要的激励和赏识教育外,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必要的挫折环境,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受挫教育。例如有的学生自控力很差而违反纪律的学生,就可以应用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惩罚手段,将纪律处罚与受挫教育相结合,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意创设挫折教育情景,让学生在进行自我反思中改正自己的错误,促

7、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另外,应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创设挫折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 ,亲身体会挫折考验和成功的喜悦,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创设挫折情景。学校和教师应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参与一些稍有难度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增加阅历,开阔视野,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三、帮助学生走出挫折的困惑三、帮助学生走出挫折的困惑直面现实,细致引导。挫折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就是帮助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并走出挫折的阴影。如果我们一味的追求让学生经受挫折,而不注重挫折后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4发展同样不利。因此在让学生亲身经历挫折的同时,家长和教师还应适时

8、地对他们的良好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珍惜并鼓励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许多研究表明,面对同一挑战和竞争条件,充满自信的人更容易成功。因此,通过肯定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帮助他们战胜挫折、提高心理耐受力的重要环节。刘茜是个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孩子,可在一次期中检测中成绩下降幅度较大,得知成绩后,她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不敢正视老师和家长,面对一度消沉的刘茜,家长非常着急,怕孩子这样消沉下去,受影响的不单纯是学习成绩,更怕孩子产生过激的心理和行为。我找来刘茜,帮她仔细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引导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讲一些科学家受挫后战胜困难继续研究直至成功的故事,在我多次的引导中,刘茜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树

9、立榜样,积极暗示。学生在学生期最喜欢模仿,也最容易接受暗示。在挫折教育方面,家长和老师的身教盛于言教。有的家长在对待学生受到挫折的问题上,生怕学生有个三长两短。学生一咳嗽,就送医院输盐水;学生碰到困难,家长比学生还着急,家长的焦虑和消极的态度影响着学生,久而久之弄的学生也很敏感,稍微有点小毛病,就一点不能忍受;稍微一点不顺心,就觉得很委屈。这是家长自身言行暗示的结果。要使学生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家长自身要冷静、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使遇到各种困难和麻烦,也不要轻易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更不能夸大事实或失去理智,而尽量用平和的语气告诉学生,并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家长冷静、不怕困难的态度会使

10、学生受到很好的暗示,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对待挫折,怎样勇敢面向未来。另外还可以教学生运用“精神胜5利法”进行自我安慰和解脱,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当学生因挫折消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指导学生调整目标,使之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从受挫中振作起来。当学生在客观上无法达到某一要求而受挫折时,可以帮助学生寻找自我安慰的理由来减少或消除由挫折引起的紧张不安。比如学生因为长的黑而受到嘲笑,家长就可以说:“皮肤黑更健康呀,我觉得你很可爱。 ”如中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先生读小学时,因学习成绩不好,受到同学鄙视,当他面对巨大的挫折非常失望时,校长对他做了耐心、有效的思想疏导,终于使他

11、振作起来,最终成为一代名家。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在所难免。 “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适度经受一些挫折是有益的。挫折能激励当事者增强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创造性的变迁。法国拿破仑说:“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 。教育的目的不单是教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文化,具备熟练技术能力,拥有健康的体魄,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永不言败,屡仆屡起,应该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老师及家长们的作用,不应只是为孩子遮风挡雨,保护他们不受挫折,而应该让他们在风雨中成长,在自立中磨练。未来社会竞争更为激烈,挫折不可避免。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认识到:在成长的道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他不能也不应该因胆怯而停滞不前,更不应该自卑自怜,意志消沉,麻木忍受。而是应该不怕困难,克服挫折,顽强拼搏,努力进取!这种坚强、乐观、向上的健康情感,是宝贵的财富,将使他们未来的人生过得更丰富、更精彩,让他们受益终生!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