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次公布一二三功能布局规划详细内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2435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首次公布一二三功能布局规划详细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州首次公布一二三功能布局规划详细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州首次公布一二三功能布局规划详细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州首次公布一二三功能布局规划详细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州首次公布一二三功能布局规划详细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州首次公布一二三功能布局规划详细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首次公布一二三功能布局规划详细内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首次公布一二三功能布局规划详细内容广州首次公布一二三功能布局规划详细内容时间:2012-11-05 12:20 来源:南方日报12 年前,广州开全国风气之先河,编制了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引领了城市快速发展。在走新型城市化之路的背景下,今年广州市精心编制了新一轮的 12年战略规划,提出了“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 昨日,广州市规划局首次公布了规划的详细内容:白云、番禺和萝岗的部分地区被划入了都会区,未来都会区内将规划新增 10 条通道,疏解中心城区的穿城交通;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布局,鼓励引导中心城区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等各类优质资源向外围覆盖延伸;

2、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市域面积 69%划入禁建区和限建区;南沙滨海新城将建设南部万顷沙综合交通枢纽;花都副中心将新建 5 条轨道线 广州市希望通过实施一二三功能布局规划,将国内外特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和自身实际充分融合,逐步走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理想城市空间结构。 发展策略发展策略关键词:疏导交通关键词:疏导交通 增增 1010 条通道疏导中心城区交通条通道疏导中心城区交通与很多大型城市相似,之前广州也存在“重中心,轻外围”的城市发展格局。这种格局导致各功能区各自为政,割裂发展;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于集中,旧城区人口未能有效疏解;中心城区交通过于集中;各功能区间的交通联系较弱,“钟摆式”交通特

3、征明显;过境交通穿城而过。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土地等资源日益紧缺,这种发展格局已经难以为继,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而在新增长人口主要向外围城区疏解的情况下,如何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解决交通出行问题备受关注。 本次规划对交通疏导方面作了重点规划。广州将按照“内三、外三”枢纽总体布局,在都会区优化完善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枢纽,在花都副中心加快建设北部空铁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在增城副中心建设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在南沙滨海新城建设南部万顷沙综合交通枢纽。 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交系统,积极发展绿色、低碳、环保、高品质的新型公交系统。构建都会区“安全岛”,规划新增 10 条通道,疏导中心城区

4、的穿城交通。构建都会区与各功能区间的快速联系:向北,规划新增和改造 8 条通道,加强都会区与花都副中心、从化副中心的联系;向东,规划新增和改造 8 条通道,加强都会区与东部山水新城、增城副中心的联系;向南,规划新增和改造 5 条通道,加强都会区与南沙滨海新城的联系。 同时,规划新增和改造 12 条通道,使各新城与副中心紧密联系为一个整体。中心城区占全市交通出行量比例从现状 56%降低到 39%。 关键词:土地利用关键词:土地利用 七成市域面积划入禁建区和限建区七成市域面积划入禁建区和限建区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广州“重扩张、轻保育”的资源消耗方式难以为继。土地扩张速度快,不断挑战生态底线。村庄土

5、地利用粗放,出现大量“空心村”。 广州提出要充分利用广州特有的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资源,将市域面积 69%划入禁建区和限建区,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 5140 平方公里的非建设用地。构建三纵三横、宽度三百米至一千米、长度约 1000 公里的生态廊道体系,限定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和三个副中心的增长边界,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构筑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同时,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绿道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以“三旧”改造为重点,挖掘存量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提高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开发强度,综合开发地下空间。建立规划引导下的土地储备制度,强化新城区和副中心的土地储备,“适度超前、红线储备、应

6、储尽储”,优先保障“三个重大突破”等重点项目与基础性民生设施用地。 关键词:人居环境关键词:人居环境 引导教育、医疗等资源向外延伸引导教育、医疗等资源向外延伸 “重物轻人”的人居环境设施营造方式难以为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公共交通设施服务水平不足,与世界先进城市有一定差距,新区宜业不宜居。 规划提出要紧紧围绕满足人的需求、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布局,促进产城融合。优先落实 12 类 165 项基础性民生设施,构建优质、均衡、与人口分布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引导中心城区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等各类优质资源向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覆盖延伸。 以构建新型城

7、乡关系为主线,以三个副中心为主要载体,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完善狮岭、新塘、鳌头等 19 个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打造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 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合理划分“生活区、生产区、生态区”,实施基础设施“五个一”和“七化”工程,打造花都红山村、增城霞迳村、从化溪头村等一批宜居、宜业、宜游,既拥有城镇品质的配套服务,又享受乡村特色的田园风光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新农村。关键词:城市面貌关键词:城市面貌 打造百座岭南特色现代建筑精品打造百座岭南特色现代建筑精品 广州“国际风格”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具有本土特色的城市面貌却逐渐消失,新区缺乏特色塑造,“千城一面”,岭

8、南建筑风格削弱,“千楼一面”。“重洋轻土”的城市面貌导致广州特色难以为继。 规划提出,为彰显“花城、绿城、水城”特色,要建设兼具岭南特色与国际风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文化名城。要重点保护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坚持中西合璧、崇尚自然、以人为本的岭南建筑风格,打造百座岭南特色现代建筑精品和一批岭南风貌展示区。 功能布局功能布局 优化提升一个都会区: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优化提升一个都会区: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 减少居住人口和规划建筑总减少居住人口和规划建筑总量量 如何优化提升都会区无疑最引人关注。规划中明确,都会区是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

9、的重要承载地,是“千年商都、文化名城”的核心地区,将控制人口增长。优化布局高端城市功能,重点发展会展、商贸、金融、文化、科技和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建设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新十三行等 69 片岭南风貌展示区。 旧城区实现“双增双减”,即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减少居住人口和规划建筑总量。严格限制大型仓储物流、传统批发市场等各类低效用地项目。禁止各类高污染、高能耗产业项目发展,提升用地效益和人居环境品质。鼓励引导中心城区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等各类优质资源向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覆盖延伸。 构建以城市中轴线为主线的标志性城市文化景观体系,建设百里珠江黄金岸线,打造城市

10、“水城”品牌;编制并实施岭南建筑规划设计指引,打造百座岭南特色现代建筑精品。 另外,还将改造广州火车站与广州东站枢纽,新建轨道 11 条,240 公里,新建及改造道路 8 条,80 公里。 创新发展两个新城区:创新发展两个新城区: 南沙滨海新城:南沙滨海新城:建万顷沙综合交通枢纽建万顷沙综合交通枢纽东部山水新城:东部山水新城:逐步退出高污染制造业逐步退出高污染制造业 两个新城区,主要承担交通枢纽、大宗物流、重型制造业、以及会展、研发、教育、医疗等专项高端服务职能,同时完善人居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成为都会区功能、人口疏解的主要承载区。承接新增长的 230 万人口。 南沙滨海新城,定位为面向世界的粤

11、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典范,承担服务珠三角的区域高端新兴职能。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形成“一城三区”的空间布局。 近期重点建设 103 平方公里的核心明珠湾区,其中起步区 33 平方公里。建设疏港铁路等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南部万顷沙综合交通枢纽和庆盛枢纽,新建轨道线3 条,60km,新建及改造高快速路 3 条,40km。 注重人居环境和产业同步建设实施。建设钻石水乡示范区,积极引进广州健康医学中心、省(市)级名校、三级甲等医院和大型购物中心,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东部山水新城规划定位为国家级创新中心与高端产业聚集区,珠三角的休闲旅游示范区和广州东部宜居新城区,承担服务珠三角的

12、区域高端新兴职能。保护广州东部生态涵养区,逐步退出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制造业。 以天然的山水格局为脉络,形成“三组团四廊道”的功能布局结构,由萝岗区政府和增城市政府分别组织实施。萝岗区重点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长岭聚,建设莲塘村等美丽乡村示范区。 增城市加快推进广州教育城等科教项目的集聚发展,建设霞迳村等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镇龙交通枢纽、萝岗汽车客运站,新建轨道线 4 条,110 公里,新建及改造高快速路 6 条,100 公里。 扩容提质三个副中心扩容提质三个副中心 花都:新建总长花都:新建总长 130130 公里轨道线公里轨道线 5 5 条条增城:增城:建设现代田园特色的挂绿新城建设现

13、代田园特色的挂绿新城从化:从化:定位定位“温泉之都温泉之都”发展高端旅游发展高端旅游 三个副中心,以自然生态保护为本底,作为城乡统筹的主要载体,相应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促进农村地区城市化。承接新增长的 250 万人口。 花都副中心,以“国际空港花园新区”为目标,打造幸福宜居城乡、国际空港门户和高端产业基地。依托北部生态屏障,保护王子山森林公园等北部生态涵养区。白云区建设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基地、健康产业城;花都区建设航空运营总部基地、花都中轴线、北站商圈、空港商务城和花都湖地区。加强空铁联运,建设北部综合交通枢纽,新建轨道线 5 条,130 公里,新建及改造高快速路 6 条,190 公里。增城副中心

14、打造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区、广东省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规划形成“一核三区”的组团结构。加强保护北部生态区和水源涵养区,严禁发展工业,依托白水寨生态休闲度假区和小楼人家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和休闲生态旅游。建设国家级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广州最具现代田园特色的挂绿新城。 建设东部新塘综合交通枢纽和增城广场枢纽,新建轨道线 3 条,30 公里,新建及改造高快速路 4 条,65 公里。 从化副中心作为广州的后花园,强化生态优先,定位为世界温泉之都、高端生态旅游区、美丽城乡融合区,承接疏解人口 30 万。北部生态涵养保护区以温泉镇为核心,重点发展商务度假、休闲养生、生态旅

15、游和观光农业。鳌头镇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物流,太平镇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动漫等创意产业。建设从化客运站枢纽,新建轨道线 1 条,20 公里,新建及改造高快速路3 条,130 公里。 链接链接 123123 功能布局规划范围功能布局规划范围 一个都会区: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南部(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萝岗区的南部地区(开发区东区、西区)和番禺区沙湾水道以北地区,面积约为 1231 平方公里。) 两个新城区:南沙滨海新城,包括南沙区和番禺区在沙湾水道以南地区,总面积约 803 平方公里;东部山水新城,包括萝岗区的北部地区(除开发区东区、西区)和增城市的中新镇、朱村街道,面积约 683 平方公里。 三个副中心:花都副中心,范围包括花都区及白云区在北二环以北的地区,面积约 1340.5 平方公里;增城副中心,包括增城市除中新镇和朱村街道以外的范围,面积约 1284 平方公里;从化副中心就是从化市域范围,总面积约 1974.5 平方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