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2191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我们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历年来在中考所占的 比重也比较大。对于文章,我们都能看得见,感觉得到,但做起题来总有点抓 不住、摸不着,心里没底。其实,也不用害怕,所谓锁再坚固,也总有能打开 它的钥匙,只要你愿意去找,善于去找,就一定能找到这把钥匙。今天我就带 领大家一起来寻找阅读理解解题的钥匙。 当然,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需要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 小步地去积累,那就离成功不远了。好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体味词语在 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南京市中考阅读考核要求:南京市中考阅读考核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语句 的表达效果,理解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现代文阅读指导现代文阅读指导 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考查角度:考查角度: 1、理解词语的浅表含义(词汇义),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深沉含义(如:语境义、比喻义、引伸义等); 3、品味词语的运用之妙或说明选用词语的理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活题巧解,方法提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活题巧解,方法提炼。 活题巧解:活题巧解: 【例题 1】

3、李时珍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医学家,他一生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 耗尽毕生精力才著出对世界医学有极大贡献的本草纲目。今天,那些有巨大成 就的科学家也无不是依靠“勤”才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攀登数 学峰巅摘取数学皇冠明珠的事迹,早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他的成就不也是靠 “勤”吗?那整整六麻袋的稿纸就是他“勤”的最有力的见证。可见,任何一项成就 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这这一点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概莫能外。 最后一句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概莫能外”的意思是什么? 【解析解析】这两题都是考查对词语浅表意义的理解。这两题都是考查对词语浅表意义的理解。 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

4、开的;一概都不能例外。 【方法提炼方法提炼】理解浅表含义可用 “词义替换法词义替换法”或或“分解合并法分解合并法”。【例题 2】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 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 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气。 文中“从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中的“气”具体指的是什么? 【解析解析】这也是一道考查对词语特定含义理解能力的考题。这也是一道考查对词语特定含义理解能力的考题。“气气”说起来虽然是很玄说起来虽然是很玄 妙的,但句中给了我们很明显的提示,只要细细一下破折号前后的句子就能很快得出答案。妙的,但

5、句中给了我们很明显的提示,只要细细一下破折号前后的句子就能很快得出答案。精神力量 【方法提炼】理解特定含义,要根据上下文词句间对应关系上下文词句间对应关系。【例题 3】一个六人组成的考察队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遇暴风雪,迷失了方向。 天渐渐黑下来,老队长神色凝重地告诉大家,如此恶劣的天气,营救工作根本无 法进行,我们必须设法熬过今晚才有获救的可能。大家的心一下子跌到了无底深无底深 渊渊。谁都明白,这里夜间温度将降到零下 37 度,要想在野外熬过一夜几乎是不可 能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比喻意义的理解。根据前后文所述的特定环境,其比喻意义本题考查对词语比喻意义的理解。根据前后文所述的特定环境

6、,其比喻意义 不难推断。不难推断。 联系下下文,说说“无底深渊”比喻 的心境。 失望到了极点 【方法提炼】理解比喻义,要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找出本体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找出本体。【例题 4】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 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 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趟了过去,走近一 看,其中竟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 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 “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一句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 样的感情?(朗

7、读)(朗读) 【解析解析】这一题是考查理解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对词语深层含义理解的一种。这一题是考查理解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对词语深层含义理解的一种。 “竟竟”是语气副词,有是语气副词,有“出乎意料出乎意料”之意。结合文中特定的环境和之意。结合文中特定的环境和“眼前一亮眼前一亮”“”“不可能不可能” “不顾一切不顾一切”“”“大声叫喊大声叫喊”“”“英雄英雄”等词,就能领悟到作者发现泥沼中的小花时那种惊讶、等词,就能领悟到作者发现泥沼中的小花时那种惊讶、 喜悦、敬佩之情。喜悦、敬佩之情。 惊讶、欣喜(敬佩) 【方法提炼】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要结合描述的语言体会结合描述的语言体会

8、。(朗读体味朗读体味) 【例题 5】品味词语妙用品味词语妙用 然而,尽管菜摊上的菜都是一色的新鲜嫩绿,但买菜的人多自己动手。这时, 卖菜人的手便是多余,在空中愣了一下,然后,徐徐地缩回去,眼睁睁地看买菜 人的手挑三拣四,把摊子翻个遍。若是你摇摇头走开了,你背后的目光便暗淡下 来。如果你仔细点,定会听到一声轻轻的失望的叹息。此时,我总觉得:他们好可 怜,不买他们的菜,仿佛做了件亏心事。 对卖菜人的动作、神情的描写用了哪些词语?对卖菜人的动作、神情的描写用了哪些词语? 这些词语中有些用得很准确,很传神,请举一例说明。 【解析解析】找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来赏析均可。找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来赏

9、析均可。 如:用“愣”“缩”写手的细微动作,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卖菜人的热心遭到 冷遇后的尴尬与无奈。 【方法提炼】格式:用动词(形容词),准确、传神(形象、生动)地写 出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钻出来。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可从表达效果和内容效果表达效果和内容效果两方面来赏析 赏析运用修辞的,则可抓住修辞分析抓住修辞分析 【例题 6】词语选用词语选用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 来了。 (朱自清背影) 这里“找”字能否换成“看”字? 不能。“看”是普通地“望”,而“找”则是带有目的性地看,在这里父亲的背 影混入到人群里后,“我”仍带有目的性地寻找他的背

10、影,“找”更能准确传神 地写出我对父亲的依依不舍之情。 【方法提炼】思路:先判断选词,后区别词义,再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所选词的先判断选词,后区别词义,再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所选词的 妙处妙处。方法归纳:方法归纳: (1)理解浅表含义,可用 “词义替换法”或“分解合并法”; (2)理解特定含义,要根据上下文词句间对应关系; (3)理解比喻义,要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找出本体; (4)品味词语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要结合描述的语言体会; (5)品味词语妙用,抓富有表现力的词从表达效果和内容效果赏析,若运用修 辞则抓修辞分析; (6)词语选用,先判断,后区别词义,再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所选词的妙处。刚才我们一起

11、弹探讨了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刚才我们一起弹探讨了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 几种方法,但最关键的不是找到方法,而是学会利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学几种方法,但最关键的不是找到方法,而是学会利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学 以致用。下面我们就来小试牛刀,显显身手。以致用。下面我们就来小试牛刀,显显身手。小试牛刀: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语段,从画线词语中任选一处,作简要品析。阅读下面语段,从画线词语中任选一处,作简要品析。 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它们从历史烟尘中Error!Error!而来, 浸满了丰厚的文化意蕴,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弥散出强大的生命力

12、和感染力。“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霏霏细雨,浸湿了祭祖怀亲的心绪,使中华历史长卷笼上一层淡 淡的哀思。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 大地染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节选自在节日里徜徉 (2007 年南京市中考题)“悄然走来悄然走来”,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端午节习俗在不知不,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端午节习俗在不知不 觉中形成了。觉中形成了。 “染染”字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端午节习俗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之大。字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端午节习俗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之大。知能转化升级:知能转化升级: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题目:1.一个

13、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2.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 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 “妈妈,我要那个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3.“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 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4.“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5.“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6.“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7.“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8.“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钱去了,我就现在要!” 9.这个

14、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 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 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子这里瞅上一眼。 10.“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11.“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 一巴掌拍拍在孩子子的屁股上。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 了。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2007 年苏州中考题)1、 说第 1 小节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冰激凌”?为什么?不能。不能。“那个那个”代指冰激凌,但表明孩子不知道他想要吃的东西叫什么,意代指冰激凌,但表明孩子不知道

15、他想要吃的东西叫什么,意 味着他从来没吃过,这里用味着他从来没吃过,这里用“那个那个”则更加符合他家的境况。则更加符合他家的境况。2、第 11 节加点处作者为什么用“拍”不用“打”?请说明理由。 这两个词在表达意思的程度上不一样,这两个词在表达意思的程度上不一样,“打打”比比“拍拍”程度要重,所以用程度要重,所以用“拍拍” 才能恰当的表现母亲既生气但又不忍过分责罚孩子的矛盾与无奈之情。才能恰当的表现母亲既生气但又不忍过分责罚孩子的矛盾与无奈之情。巩固提升: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题目: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题目:从我卧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 日里,

16、花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 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 可是,有一个早晨,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已将它剥蚀 得面目全非面目全非。立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掠过了我的心头!我不由感慨系之: 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磕磕绊绊绊绊,几经周折,几度沧桑,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许多至爱的朋 友,生命不正如同这随风而逝的繁花么?! 这件事过了些时日,也就渐渐地淡忘了。一次,我远游归来,感觉到室内 空气有些沉闷,就不经意地打开了窗户,顿觉眼前一亮亮,在洗尽铅华的芙蓉树后, 又一树火红的三角梅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 能自制,我诧异,当初在落英的背后,为什么竟没有发现这萌萌动动着的不屈的生命 呢? 是的,芙蓉的最后一叶花瓣凋落了,人们对它的嘉许也遗忘在往昔的记忆 里,可是三角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