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看孔子的大一统思想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2112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春秋》看孔子的大一统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春秋》看孔子的大一统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从《春秋》看孔子的大一统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从《春秋》看孔子的大一统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从《春秋》看孔子的大一统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春秋》看孔子的大一统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春秋》看孔子的大一统思想(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从春秋春秋浅谈孔子的浅谈孔子的“大一统大一统”思想思想课课 程: 诸子导读 学 号: 121331 姓 名: 肖路楠 任课教师: 商国君 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 13 日 - 0 -目录目录目录-1-内容摘要-2-引言-3-一、 春秋经蕴含的春秋大义-4-二、孔子的“大一统”思想-4-三、从春秋经推断“大一统”思想-5-(一)研究方法-5-(二) 从春秋经分析-6-1、从纪年说起 -6-2、 春秋经之“不书”-6- 1 -3、从“为尊者讳”分析-7-4、西周初年的爵禄制度-8-参考书目-10-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孔子修订春秋时所暗含的微言大义,从而作为文章深入的开端;

2、然后重点诠释了孔子在春秋中所寄托的的最重要的一个政治理想,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大一统”思想。接着用论证“春秋三传”来对研究春秋的必要性,其中左传主要是用来补充史料, 公羊传和毂粱传主要是用来发挥经义;最后通过对春秋一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别从纪年、 “春秋之不书” 、 “为尊者讳”和孔子对西周爵禄制度的重- 2 -视等四个层面对孔子的“大一统”思想进行层层分析。关键词:关键词:春秋 “春秋三传” 孔子 政治理想 “大一统”引言:引言: 近些年来,国学热在各地逐渐兴起,传统文化也开始重新被重视。而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学者们对其研究是最多的。春秋作为儒家最为基本的五部经典之一,是儒学的奠基

3、之作,- 3 -其“微言大义”历来就被古今中外学者反复推敲。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中断,一直延续下来。很多学者都指出是孔子“大一统”思想的遗产, “大一统”思想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学术界关于孔子首倡“大一统”思想已经取得很多成果了,我也尝试着从春秋和“三传”等元典入手,从几个角度分析我在其中发现的“大一统”思想。在本文中,我采取以春秋为文本,仔细分析文中每一处史料;同时借助“春秋三传” ,特别是借左传用来进行史料对比,以求更加清楚明了地把握春秋的大义。用此方法来探求孔子在修订春秋时所暗含的微言大义,进而发掘孔子的“大一统”思想。一:一:春秋春秋经蕴含的

4、春秋大义经蕴含的春秋大义春秋是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 4 -后世学者认为几乎每个字句都暗含褒贬之意,被称为“春秋笔法” 。其实后人对“春秋大义”的阐发是有根据可循的。早在孔子之前,史官的工作就是依附于现实政治的。如许兆昌所说“周代史官从事记事编史的工作,绝不是为了保存历史资料以供学术研究,而主要是为了发挥这一行为的政治功效。 ”1 因此可见,当时的史官记事编史,完全是一种政治行为。孔子作为那个时代的人,其行为活动也自然会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在修订春秋的过程中,必然会夹杂对当时政治的情感态度。孟子是最早阐述“春秋大义” ,在孟子滕文公下中:“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

5、作,臣弑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 ”由于孔子出生在礼乐制度完备的鲁国,孔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求学,耳濡目染,所以他的思想偏于守旧。然而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年,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混乱时期,这是他不能容忍的。孔子的政治理想社会就是西周的“礼乐文化” ,他赞美周礼,信从周礼,在论语八佾中记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是他一生奔走呼号要达到的政治目标,就是恢复周礼,实现“礼治”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记载的孔子之言:“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深切著明也。 ”2 论语:“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从这两句话可以推出孔子有复兴西周盛世之志,并把自己的志向寓于

6、春秋 ,在文中表达对历史的认识和批判。二:孔子的二:孔子的“大一统大一统”思想思想早在西周时期, “一统”的观念已初步形成。3 如诗经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还有在礼记曾子问中:“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在这两部儒家经典中都集中体现了“天下一统”的观念。在“大一统”思想中,大是作为动词,表“推尊” 、 “推崇”之义;一统是指政治上的统一,在西周时期是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但是到了孔子的时代, “礼坏乐崩”的现实状况却让他感到失望。自从周平王东迁后,王室越来越衰落,诸侯越来越强,尊卑无序,赏罚无凭。孔子心中1 周代史官文化前轴心期核心文化形态研究

7、,徐兆昌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 312 页2 史记 ,司马迁著,第 10 册,第 3297 页 ,中华书局,2007 年3 朴学与清代社会 ,黄爱平著,第 203 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 月- 5 -的理想帝王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即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然而从鲁国的视角来看,周平王经历了鲁孝公和鲁惠公两代也没能成就中兴之治,到鲁隐公的时候终于辞世,这一来周王室再无复兴之望。孔子只能把他的“大一统”思想寄托于春秋之中了, “大一统”思想也成为春秋的核心思想。在孔子编撰春秋的方法上就可以看出其“大一统”思想, 春秋本来是鲁国史书,但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不仅记载鲁国的

8、历史,也记载周王和其他诸侯国的历史。钱穆先生说它是“一部诸夏的国际史,亦可称为乃是那时的一部天下史或称世界史” 。所以说孔子是用天下一家的大一统观点来修订春秋的。西汉的董仲舒就首先明确地概括出春秋中的“大一统”思想,在春秋繁露玉杯中提出:“屈民以伸君” ,1 即全国人民都要服从最高统治者的,当然这里的“民”主要是指诸侯国,因为只有诸侯国才有叛乱的可能性。在古代中国,人民要过安定的生活,就需要社会稳定。为了社会稳定,就要确立天子的权威。就如恩格斯所说“王权是社会秩序的带表” ,只有“屈民以伸君”,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才能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三:从三:从春秋春秋经推断经推断“大一统大一统”思想思想

9、(一)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要研究孔子的“大一统”思想,就必须从春秋经入手,从孔子在文辞运用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来分析出他的主张和理想。但是由于春秋记事过于简约,离开了论本事的传就不能使读者了解它的意义;北宋的王安石讥讽春秋为“断烂朝报” ,曾巩也称其为“散绝残脱” 。2 而今人周予同也认为“春秋 “一经,缺文缺义,殊不易研究。 ”那么我们研究春秋经就必须借助注释春秋经的“三传” ,即公羊传 、 毂粱传和左传 。其中公羊传 、 毂粱传是阐释春秋经义理的,它们对春秋经的文本常常进行一字一句地解说,它们的任务就是发挥经义。而左传则注重史事的记载,成书要比公羊传和谷梁传都要早,大概在战国的中前期。由此

10、可见, 左传的的史料价值更高,可信度也更高,它补充了大量春1 春秋繁露 ,西汉董仲舒著,周桂钿译注,第 21 页,中华书局,2011 年 1 月2 经传研究 ,刘黎明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 年 5 月- 6 -秋经没有记载或记载不详的史料。从这样的分析来看,对于“三传”的引用应以左传的史实为主要依据,并与春秋经进行对比;同时兼采公羊传 、 毂粱传的大义。(二)从(二)从春秋春秋经分析经分析1、从纪年说起、从纪年说起春秋隐公元年开篇记载:“元年,春,王正月” 。1 因为春秋是记载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编排史实,因此其中的“元年”就是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 722 年;而“春”为

11、四季之始,是西周编年体史书记载的开断。但是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在鲁国纪年后面又加了一个“王正月”的纪年,从这里可以推断春秋时期虽然周王室衰微,已经名存实亡,一些大的诸侯国藐视周王权威,如楚国甚至都称“王”了,但是鲁国还是奉行周王的历法。历法在古代中国既是一个生活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王正月”表示尊崇周王的历法,奉周王为正朔,承认周王室对天下的统治地位。这里的“王”应该是指周文王,周文王一向被认为是周人当中第一位接受天命委任的王,即“始受命王” ,后来世世代代继任的周天子都谨守周文王当初定立的法度,施行周文王的正朔。2 孔子在春秋中用周王的纪年是不符合当时的政治状况的,但是孔子这么做了,说明孔

12、子把“大一统”的政治理想首先暗含在春秋的纪年上。春秋中同样的记载还有桓公四年:“春,王二月” 。3 在春秋一文中,这样的纪年是非常普遍的。2、 春秋春秋经之经之“不书不书”从春秋和左传两部编年体史学的详细比较,就可以发现春秋中很多史料是没有记载上去的,这也就是说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编辑删定了很多内容,从孔子删定的这些内容可以体现孔子的微言大义,这种史学表现手法被后世称为“不书” 。首先在春秋隐公元年记载“三月,公及邾仪公盟于蔑”4 接下来就是“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对比左传就可以发现, 左传在“三月”1 春秋左传今注今译 ,王云五编,第 2 页,商务印书馆,2012 年 6 月2 春秋大

13、义2隐公元年 ,第 64 页,熊逸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 1 月3 春秋左传今注今译 ,王云五编,第 17 页,商务印书馆,2012 年 6 月 4 春秋左传今注今译 ,王云五编,第 2 页,商务印书馆,2012 年 6 月- 7 -和“夏五月”之间还记载了四月份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即“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费伯是鲁国大夫,费是鲁国的城邑,鲁国首封者伯禽曾在此誓师,后来成为费伯的采邑。1 左传的记载是说夏四月费伯率领军队去修筑郎地的城墙, 春秋之所以不记载,是因为这件事并不是奉鲁隐公的命令而行的。孔子之所以把在春秋中删掉这段史料,是认为鲁国大夫的这一行为是不符合礼制的。在周礼中,下级对上级是要服从的,费伯作为鲁国大夫,其修筑郎地应该上报给上层统治者鲁隐公,但是他却没有按周礼行事,擅自修城墙。孔子企图用周天子作为统一的象征,来实现“大一统”的政治理想,而“大一统”最看重的是上级统治者,特别是周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3、从、从“为尊者讳为尊者讳”分析分析从春秋经中孔子在描述同一事件时选择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