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2045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向质量型转化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向质量型转化 2004 年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己取得了预期效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趋 缓,部分过热行业的产值产量降了下来,农业在中央出台多项政策,使农业生 产和农民收入开始扭转了长期增幅缓慢的趋势,全年国民经济仍保持了 9%以上 的速度,居民消费物价扭转了长期下降的局面,全年比上年上升了 4%,为稳定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十月份采取了九年来第一次升息措施。从全年来看,消 费品供应充足,消费物价稳中有升,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消费结构继续向质量型转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小康建设的道路上又迈进了 一步

2、。 2004 年 1-9 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7072 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 7.0%,比上年实际增幅 9.6%有所下降,预计全年将达 9500 元,比上年的实际 增长率为 8.5%左右。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1-6 月平均劳动报酬实际增长 9.1%。2004 年政府加大了对城镇低保人员的扶持力度,至 2004 年 9 月底,已 对 2200 万的低保人员支出 125 亿元,预计全年将增至 2300 多万人、160 亿多 元,受保人数和金额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农村形势开始好转,农业丰收,农产品价格上升,及农民负担减轻, 2004 年 1-9 月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 5.5%,同期农村

3、居民现金收入达 2110 元, 比上年实际增长 11.4%,增幅均高于上年一倍多,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 达 2920 元,比上年实际增长 5.6%,扭转了近年来长期徘徊在 4%左右的增幅。 近年来加大了扶贫力度,在 2003 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千元以下的贫困和温 饱户已由 1995 年的 29.7%降为 11.1%,5000 元以上的高收入户由 2.3%上升为 11.9%。 (一)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 年预计居民消费水平达 4300 元,比上年增长 6%左右,恩格尔系数 (食品占消费支出比例)比上年又有下降,城镇居民由 2003 年 37.1%预计降为 36%,

4、农民由 45.6%预计降为 45%,城乡加权平均由 42.5%预计降为 42%以下,己 属于小康型水平,城镇已上升为宽裕型,穿的比例继续下降,生存型消费比例 的下降,表明了享受发展型消费比例上升,如教育休闲娱乐支出比例持续上升, 城镇居民已上升为 2004 年 1-9 月的 16%,人均消费额己提高到 850 元,增长了 12%,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反映了精神生活等非商品支出 有较大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继续提高,购买公房和商品房以及装修支出 比例已上升至占消费支出比例 9.4%,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买的比例已达 93%,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 2003 年的 23.7 平方米

5、预计上升至 2004 年的 24.5 平 方米,在居民住宅中自有率已达 80%以上。 生活质量的提高还反映在家庭生活的现代化、电气化进程加快,新兴家用 电器的普及和通讯手段信息网络的现代化加速。据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2004 年 9 月底,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 133 台,电冰箱 90 台,空调器 69 台,录放像机 18 台,组合音响 28 台,摄像机 3.1 台,钢琴 2.2 台,家用汽车 2.1 辆, 家用电脑 32 台,移动电话 109 台。 农村消费结构也有较大变化,用于居住的消费已达 16%,居消费支出的第 二位,人均居住面积从 2003 年 27.2 平米上升至 28 平米,其

6、中钢筋混凝土和砖 木结构已达 83%,非商品支出比例上升较快,由 2003 年的 27%上升至 29%,其 中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比例上升最快,两者已占消费支出的 14%,文娱用品及 服务占 12 %。农村每百户拥有彩电预计到 2003 年底已达 68 台,电冰箱 16 台, 洗衣机 34 台,移动电话 24 部,摩托车 119 辆。由于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较慢, 家电普及率不仅大大低于城镇水平,而且农村地区之间差距较大,总的看,家 电普及率的城乡差距约有 10-15 年的距离,这也反映了家电的农村市场潜力很 大。 (二)消费品供应充足,市场繁荣。 2004 年 1-9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 38

7、439 亿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 9.7%,增幅快于上年同期 1.1 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10.6%, 快于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4.6%的 6 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消费品零售额为 515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3%,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 8% 市场机制已发挥了配置资源的作用,已有 90%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 场供求关系决定,工业消费品仍供过于求,在农产品方面,粮食和农副产品开 始供求偏紧,价格略有上升,由于农业丰收,增加了进口提高了供给能力,使 需求趋于平衡;工业品方面,穿着用品供过于求有所好转,耐用消费品和通讯 工具供过于求仍较为突出,价格呈下降趋势。据商务部

8、调查,2004 年下半年在 600 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平衡的占 25.7%,供过于求的占 74.3%,没有供不应求 的商品。 从消费热点看,2004 年呈现了升级趋势,除了住房、新兴家电和旅游已成为大众消费热点外,前三季度汽车仍是消费热点。1-6 月的大中型批发零售额 中,比上年同期增长最快的是:摄像机增长 128%,移动电话增长 68%,照相机 增长 50%,摩托车增长 47%,小汽车增长 44%,空调器增长 40%,此外化工材料 及中西药品增长也很快。 今年虽对房地产投资的过快扩张进行了调控,商品房销售面积,2004 年 1- 9 月仍达 18202 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 19%,商品

9、房销售额达 5054 亿元, 增长 35%,比上年同期的增幅有所下降。据城调队调查,2004 年 1-9 月用于居住 的支出人均为 504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4.6%,占消费总支出 9.4%,住房的热销 带动了建材装修和家具的热销。 大件耐用品中的热点是移动电话和新型电器,一般日用品和家电在城镇已 供过于求,现居民注重高科技含量和时尚的新型耐用品,如彩电、DVD、电脑、 冰箱等不断升级,富裕家庭还拥有摄像机、数码相机、钢琴等,较突出的是移 动电话持续热销,2004 年 9 月底城镇每百户已达 109 台,比上年同期增长26%,全国城乡 2003 年底己达 2.7 亿部,比上年增长 31%,固

10、定电话用户也达 2.7 亿部,比上年增长 21%,电活普及率人均 0.42 部,即 2.4 人中有一部。(三)消费价格指数稳步上升,扭转了持续走低的局面。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上年微升 1.2%转变为 2004 年 9 月比上年同期上升 4.1%,其中 6-9 月均上涨 5%,超过了警戒线,10 月份上涨 4.3%,预计全年消 费价格指数将比上年上涨 4%。 分类剔看,1-9 月与去年同期比较,食品上涨 12.7%,其中粮食上涨 29.8%、蛋上涨 21.8%、肉禽及其制品上涨 18.2%、水产品上涨 15.0%、居住上 涨 4.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 1.0%。 分地区看,城镇上涨 3

11、.6%,农村上涨 5.1%,36 个大中城市上涨 2.6%,郑 州、昆明上涨 6.4%为最高,大部分市上涨 3%左右,北京上涨 0.7%,上海、天 津均上涨 2.3%。 从商品零售价格看,1-9 月比上年同期,除粮食上涨 10.9%外,金银珠宝上 涨 12.5%,燃料上涨 9.6%,建材五金上涨 4%,而交通通讯、文体用品、药品均 有所下降。 有关方面认为,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市场经济运行中正常的、合理的恢 复性上涨,它对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控制耕地流失、提高农民收入都有积极 意义,随着市场供需调节,和农业丰收,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将会得到缓解。 (四)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幅回落 由于本年物价上涨

12、,出现了负利率,使储蓄增幅减缓,2004 年 9 月底储蓄 余额为 115459 亿元,比上年底的 103618 亿元增加 11841 亿元,增长 11.4%, 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 5 个百分点,平均每月增加 1316 亿元,估计到 2004 年底 可达 11.9 万亿元左右,增长 15%,人均将达 9200 元,比上年每人增加 1100 多 元。据城调队调查,55%的居民有债券、股票、外币储蓄、手存现金等金融资产。根据储蓄的增长势头测算,估计到 2004 年底居民的金融资产将达 16 万多亿元。 这些数据反映了大部分居民手头宽裕了,己过着吃穿有余的小康生活。 (五)“黄金周”消费持续增长,出

13、国游增长迅猛 2004 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国内出游人数达 1.01 亿人次,比去年 同期增长 12%,实现旅游收入 397 亿元,同比增长 15%,人均花费 393 元,在旅 游收入中,民航收入占 4.7 %,铁路收入占 2.9%,31 个重点旅游城市旅游收入 170 亿元,前九个黄金周国内出游人数高达 6.3 亿人次,旅游收入 2500 亿元, 以旅游为龙头,带动了交通、商业、餐饮、金融、通讯、文娱及相关服务业的 全面增长。 2003 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 8.7 亿人次,旅游收入 3442 亿元,预计 2004 年将达 10 亿人次左右,人均花费近 400 元,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

14、将成为 大众消费热点,出境游己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增幅快于国内旅游,2003 年出境 总人数为 2022 万人,其中因私出境 1481 万人,比上年增长 47%。近年来国外 对华开放的旅游国家和城市逐渐增多,出境旅游已成为较火爆的消费热点。(六)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全面实现小康生活,除了物质生活提高外,还必须提高文化精神生活, 在消费结构中,近几年城乡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休闲支出都有明显提高,加 上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城镇居民的这三项比重己占生活消费支出的 32.8%, 人均消费额已由 1995 年的 624 元提高到 2003 年的 2131 元,增长了 2.4 倍,预 计 2004 年

15、将达 2300 多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由 1995 年的 18%上升到 35%左右。 农民以上三项加上文教娱乐用品已占消费支出 37.8%。 全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各种艺术表演团体、场所、图书馆、博物馆、 文化馆站遍布全国,2003 年群众性艺术文化馆站有 4.14 万个,艺术表演团体 13.7 万个; 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 93%和 95%; 出版图书、杂志达 96.2 亿册, 人均 7.5 册,报纸 383 亿份,人均 30 份。现代歌舞娱乐场所、各类新兴的游艺 场所,仅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音像、保龄球、台球等及各种艺术品市 场共有 29 多万个,从业人员约有 118 多万人,固定资

16、产 1150 亿元,主营营业 收入达 394 亿元,它满足了不同层次居民的文化需求,这些文化市场的发展和 消费潜力巨大。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居民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比重 由 1995 年的 10.3%提高到 2003 年的 17.7%。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己由 24 人提 高到 2003 年的 86.3 人。 上述数据表明了我国城乡居民在告别了“生存型”以后,已逐步转向“发 展型“和“享受型”的精神文化消费,它已成为小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二、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二、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一)贫富差距已接近和超过了警戒线 贫富收入差距扩大。贫富收入差距是各种收入差距的综合反映,也是衡量社会公正、公平的尺度,一般认为超过 0.30 就属于分配不公平范畴。近年来我 国贫富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经调整后的中国基尼系 数为 0.415,据国内有关专家测算,2000 年为 0.458,比 1988 年的 0.382 扩大 了 0.076,近两年又有所扩大,2003 年有的专家经调查估算,认为己达到了 0.5,超过了警戒线。据国家统计局城调队 3.6 万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