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探微——起源发展以及养生价值技击价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0484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推手探微——起源发展以及养生价值技击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太极推手探微——起源发展以及养生价值技击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太极推手探微——起源发展以及养生价值技击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太极推手探微——起源发展以及养生价值技击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极推手探微——起源发展以及养生价值技击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推手探微——起源发展以及养生价值技击价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太极拳家所重视。太极推手 的起源、发展以及养生、技击价值等,也成为历代太极拳家与太极爱好者进行 探索、研究的重要领域。本人才疏学浅,就上述问题做点粗浅的探讨,一孔之 见,谨请有识之士批评、指导。一、追根溯源,理清脉络探讨太极推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首先必须弄清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太 极拳是谁创立的?在太极拳历史的研究中,众说纷纭,其中有张三丰创拳说、 陈卜创拳说、陈王庭创拳说等等。张三丰创拳说的依据为王征南墓志铭最 早提出张三丰创内家拳之说,其文云:内家拳“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 丹士,徽宗诏之,道梗不得进,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

2、后 来宁波府志又重叙张三丰创内家拳说:“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 其法言起于宋之张三丰。”然而,一些道教典籍只提到他“善剑”,且语焉不详; 再者,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张三丰所遗太极拳论述及套路,故张三丰与内家 拳特别是太极拳渊源问题,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陈卜创拳说起源于陈卜为 陈氏始祖,更有陈鑫在太极拳图说自序中的阐述为证:“明洪武七年,始 祖讳卜耕读之余,而以阴阳开合,运转周身者,教子孙以消化饮食之法,理根 太极,故名太极拳。”然而,从历史资料上考证,无其人创拳的确切证据,因此 也不足为据。陈王庭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庠生,文武双全,据 温县志记载,明崇祯十四年,陈王庭任

3、河南温县“乡兵守备”,明亡后隐居 家乡耕田习拳,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通背拳,博采众家之精 华,创编了太极拳,其技法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 棍、剑、锏等器械套路,如其在遗词所云:“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匪, 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 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作为 其创编太极拳之自述。始见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两仪堂的古拳谱拳经总论 ,属太极拳的原始理论,经武术史家唐豪先生考证,证明为陈奏庭所作。据此 推论,陈王庭创太极拳之说比较确切。太极推手古代称为“打手”、“揉手”、“挤手”

4、、“搭手”等等,是陈王庭创立 的以身体上肢躯干为进攻部位,运用、捋、挤、按、采、肘、靠八法,借力 打力,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的一种集文化性、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为一体 的太极拳对抗形式。陈王庭在其拳经总歌的开头即说:“纵放屈伸人莫知, 诸靠缠绕我皆依。”指的就是两人用手臂互靠,缠绕往来,随伸就曲,运用“、 捋、挤、按、采、肘、靠”八种方法和劲力,以粘黏连随、引进落空为技术训 练的基本原则,在攻防招法的不断转换中,来练习全身触觉的灵敏度,它概括 地阐明了推手的特点和方法。后来经历代太极拳家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懈探索中, 逐渐完善、丰富、升华了太极推手。传统太极推手开展得比较广泛的大致可以 分为三个流

5、派,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一是陈式太极推手,主要有管脚、 拿关节;二是杨式太极推手,主要是劲大,以发劲为主;三是吴式太极推手, 主要以柔化为主。二、主要价值,养生技击太极推手作为太极拳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伴随着太极拳诞生、 成长、发展的脚步。它以其丰富的内涵、柔美的风格、独特的情趣、实用的技 击而深受太极拳爱好者所推崇。太极推手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主要价值体现 在养生与技击两个方面:、养生保健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为战争服务的近身搏击技术 早已在沙场征战中失去了其克敌应用价值。作为体育运动的一个分支,在世界 范围内各种搏击技术不断朝健身、娱乐、养生、观赏等方向

6、发展,人们除了寻 求提高自身搏击、防卫技能外,更多的是在寻求一种集各种功能于一身的体育 运动项目,来调剂自己的生活方式、丰富生活内涵,培养战胜自我的一种意志 力。太极拳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大拳种,受到各国人民所喜爱,就是符合了这 种时代变迁所引发的社会需求。太极推手具有较强的养生保健效果,其主要表 现在:1、精神方面:太极推手运动过程中,必须排除杂念,全身贯注地投入于 招法转换过程中,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只有做到“静中触动动犹静”,才 有可能达到“因敌变化示神奇”,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调理作用。长 期演练,可使人大脑清晰、精神振奋、反应敏锐。2、肢体方面:太极推手过程中,要求两人双臂

7、忪柔、缠绕,身体中正安 舒,重心稳定,步伐移动矫健、灵活,劲力柔中有刚、收发自如,从而增强了 身体的柔韧性、稳定性、敏感性以及爆发力,达到提高肢体机能,强健体魄的 目的。3、内脏方面:推手过程中,因为招法的转换必然引起劲力蓄与发的转换, 而劲力的转换又与呼吸的控制紧密相连。在太极拳运动中,人们有意无意间多 采用逆腹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方式既有利于任督两脉的通畅,也能够带动腹腔 内内脏器官的缓慢移动,从而起到柔和的按摩作用,进而有利于增强和改善内 脏器官的功能及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达到养生保健的良好效果。、技击训练价值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大家庭中的一个优秀拳种,与其他拳种一样,实战技 击技术是其拳法

8、的灵魂,如果丧失了实战技击技术,就成为了一种单纯靠肢体 运动来增强体质的体育运动形式,也就变成了一种体操。太极拳在创编过程中, 既突出了自己的拳理特点,又吸收了各家拳法之长,因此,具有较强的防身技 击功能。太极推手作为一种对垒技击形式,对习练者不断提高太极拳水平具有 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检验套路演练中动作的准确性,提高套路演练水平。太极拳的套路, 是以太极拳的技击技法为基础编排而成的,除了具备武术套路演练的一些规范 要求外,必须将其技击技法鲜明地刻画出来,演练者对套路中各种技法的理解 和掌握程度,决定着套路的演练水准。套路演练中,虽然要求眼前无人似有人,但毕竟无

9、人与有人是有明显差别的,与实战对垒的差别更大。一些招法在自己 单独练习时无法验证其准确性,两人交手对练,也就是通过太极推手,自己的 招法是否正确,精炼程度如何,就可以很直观地体验出来,从而进行自我修正, 使演练水平得到不断提高。2、加深对太极拳拳理、拳法的理解。太极拳“舍己从人”、“随曲就伸”、 “粘黏连随、不丢不顶”、“引进落空”等技击理念与法则,以及各种技击技术, 只有通过太极推手,才能够切身的体会和掌握,并经过反复锤炼,完成从感性 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的无数次循环,不断地去感悟、去升华,方可学有所 成。3、增强功力。武术技击,是需要一定功力做保证的,否则,再巧妙的招 法,也无法发挥出其

10、神奇的威力。而武术功力,是需要按一些特定的方式方法 进行长期训练和积累的。千百年来,历代武术家摸索积累了丰富的功力训练手 段和方式,这些专门的功力训练手段,对武术功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此之外,相互交手试招也是增强功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交手过程中,双 方身体状态变化不定,在不断变化的运动状态下,能瞬间将自身的能量释放出 来,并控制对手,这本身就会对自身的功力训练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4、锻炼胆量。常言道“勇者无敌”。明代著名抗倭名将戚继光认为“胆大艺 更高”,他指出:“临战之时,若使仍是照前从容酬应,如教场内比试一般,不 必十分武艺,只学得三分亦可无敌。”由于胆量不足,临战迎敌“手忙

11、脚乱,平 日所学射法打法,尽都忘了”,平日武艺练得再精熟,也不一定能克敌制胜。 “如用得平时一分武艺出,无有不胜,用得二分出,一可敌五,用得五分出,则 无敌矣”。太极推手中两人直面对手,你来我往,攻防转换,是锻炼胆量的有效 手段。5、增强实战能力。太极推手是一种实战演练训练手段,通过推手训练, 能灵活、熟练地掌握太极拳的技击技术,达到会用招法,能灵活地变通招法。 根据先易后难、由简到繁的训练原则,太极推手的方式方法很多,推过长期系 统、严格的训练,能显著提高训练者的搏击实战水平,从而达到强身、防身、 娱乐、修心等多重目的。6、锻炼肢体的敏感性和大脑的反应能力。太极推手运动中,两人遵循一 定的规

12、则,在招法的生克转换之间感触对方劲力的走向与技法的变化,从而走 粘化打从容应对。通过长期的演练与摸索,能显著增强身体各处肌肤的敏锐性 以及大脑的应急反应速度。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又对提高训练者的技击实战能 力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三、革除流弊,促进发展 太极拳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影响广泛,习练者众多,其发展势头令人欣喜。 由于太极拳习练者练拳的目的不同、心态各异,因而在太极推手的普及与发展 过程中尚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得到不断改进与完善:1、只练套路,不练推手。在一般太极拳爱好者中,许多人只是把太极拳 作为一项养生保健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认为平时忪柔舒缓的练练套路、活动 一下筋骨、静静心就可以了

13、,对太极推手不感兴趣。这部分人不明就里,以至 于习练多年太极拳,其水平依然比较低,耗费了不少时光,也付出了不少体力, 然而没有达到应有的锻炼效果,结果事倍功半。究其原因自然多种多样,其中 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业余教习太极拳的老师,也是现学现卖,无多少造诣,也 就无法向学员交待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2、古板教条,自我束缚。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许多太极拳师,为了证明 自己所练、所教的拳法是最正宗的,从而一概死守老师传授,觉得技法路数越 古老、模仿得越像,就越正确、越正宗,容不得半点改动;二是培养学生只为 比赛而训练,训练的内容严格限制在竞赛规则范围内。对于培养专业队员来说, 为了取得竞赛成绩,此举

14、本无可厚非,但对于一个拳种来说,这样的训练是有 失偏颇的。任何事物如果没有了创新,也就失去了其活力与发展的源泉。取其 精髓,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全面发展,才能发扬光大。否则,不论是对太极 拳这一优秀拳种还是对太极拳师来说,其发展都是有很大局限性的。3、内部交流,孤芳自赏。从古至今,民间武术习练者是中华武术最庞大 的传承群体。对于民间武术的传承来说,太极拳与其他拳种一样,都是在特定 武术师傅的口传身授下进行的,一个拳师所带领的弟子,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 小圈子,平时切磋技艺,基本上都在这个小圈子中进行,极少与其他太极拳习 练者及武术门派发生联系,这样就限制了与外界的交流,容易自我封闭,孤芳 自赏。

15、4、追求美感,华而不实。太极推手训练的目的是锤炼技法,增强技击技 能。一些传统的太极推手方法,是有固定演练模式的,在这些模拟交手训练中, 双方如果招法娴熟,动作柔和流畅,会产生一种特有的韵味,给人带来很好的 视觉享受。有些人特别是有些业余爱好者,一味追求运动美感,反而忽略了招 法的技击应用价值,华而不实,本末倒置。5、争强好胜,生拉硬拽。纵观当前太极推手比赛以及日常推手演练,许 多太极拳爱好者在推手过程中,不是由浅入深,严格按照太极拳的拳理、拳法 去变化应对,而是一上来就争强好胜,急于把对方发出去,其结果是招法粗糙、 单调、呆板,生拉硬拽,既无多少技术含量,也全无太极拳的运动美感。6、心胸狭窄,贬低他人。中国有句古语:“同行是怨家。”此言用在武术界 也由其针对性。有些拳师之间、同门师兄弟之间互不服气,为了抬高自己,不 惜贬低他人,相互之间面和心不和,影响了团结,限制了拳艺的交流与提高。 凡此种种流弊,我辈当戒。太极推手,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极拳训练的一种特 有方式,无论是业余太极拳爱好者还是专业人士,皆应高度重视。要在传承中 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大家的共同 努力下,太极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一定会越来越大,太极拳运动一定会发展的 更好、更快! (少林寺武术学校 鵼嚄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