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诚信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0461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诚信建设构建和谐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强诚信建设构建和谐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强诚信建设构建和谐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强诚信建设构建和谐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强诚信建设构建和谐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诚信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诚信建设构建和谐社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诚信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加强诚信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诚信诚实守信,就是讲真话办实事、言必行行必果、守合同重信用、一言既出四马难追。诚实守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对于人类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现实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规律的新探索和本质的新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诚实守信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主要表现,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核心要素和基本保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主要途径。一、诚实守信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

2、要的意义。1、诚信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和首要任务。自古以来,我们就崇尚“和为贵”;然而“和”以“诚”为要,“诚”是“和”之首、“信”是“和”之根。从诚实守信方面来说,诚信贵在一个“真”字真实、真诚、真情、实在、实意;而其前提,则是一个“心”字真心、诚心、善心、良心、慈心;人如若没有“心”没有真心、没有诚心、没有良心、没有慈心、没有善心,则根本不可能讲真话,不可能做到诚实守信,甚至根本不能称之为“人”。因为,诚信、诚实守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做人之本,是做事之基、立业之基;甚至于“一言既出、四马难追”,言行一致、取信于民,是立党之要、执政之基、威信之本和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创造

3、力乃至于生命力之源。因此,诚信是和谐的核心,诚实守信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关键,诚实守信的目的和目标就是社会和谐。社会不和谐的焦点就是风不正、气不顺,大话、套话、空话、假话、废话充斥官场、商场和社会,因此而导致风气的不正、思想的困惑、人心的离散。因此,社会和谐就成为现今中国人民的最大企昐,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为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重要使命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最重要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原则、实施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的最重要任务。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关键就是加强诚信建设,确立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的社会风尚。我们坚持诚实守信以弘扬正气、凝聚民心、营造

4、温馨的环境,就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社会。正是因于此,诚信建设就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任务,加强诚信建设也就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建设是的根本目标和重要途径。“和为贵”之“和”,以“诚为重”;“诚”是“和”之心、“信”是“和”之本。从社会和谐方面来说,和谐之“和”,首先在于心之和,在于心平气和,在于人之真心,而和之基在于诚与信;和谐之“谐”,关键在于关系协调,在于法制法治,在于程序秩序,而谐之基也在于诚与信。因而,和谐的根本在于社会的主体即人的心地善良、心平气和,在于真心实意、真诚待人,在于家人相亲、互敬互爱,在于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在

5、于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在于社会经济、运行有序,在于安定安祥、安居乐业,在于团队精神、万众一心,在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等;而这一切,都有赖于社会的主体即人的心善、良心,即真心、真诚、诚心、诚实,即诚实守信。今天体制改革、社会变革、经济转型、发展市场中利益的诱惑、风气的不良、人性的堕落所导致并加剧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最根本的就是丢掉了诚信、不讲诚实守信。因此,诚信是人之所以作为人的前提和条件,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和象征,更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核心要素和基本保证。一方面,社会和谐以诚实守信为基础和条件来构建;另方面,诚实守信的目标和追求就是构建直至实现社会和谐。因而我们致力于加强诚信建设,

6、致力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完善社会主义机制,建立诚实守信的体制机制、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良好风气氛围,致力于强化管理、整顿经济秩序、维护健康的经济发展秩序和正常的社会运行秩序,就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并最终实现诚实守信、真诚互信、坦诚相见的美好社会。正是因于此,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任务就是诚信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诚信建设。二、加强诚实守信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实守信建设、和谐社会构建,都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历史任务。当前,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倡导和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道

7、德风尚。一是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标志和社会主义社会正气的集中导向。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正气的集中导向,倡导和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鲜明标志和社会主义社会正气的集中导向。正直诚实、诚实守信、知道好歹、明确是非、区分善恶、辨别真伪、知荣知耻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实质是人的德性集中表现、是人类的基本标志,即人性与兽性的根本区别只在于人的懂事理、明是非、知真伪、辨善恶、讲真话、办实事、当老实人的德性,德性是人的根本。在人类社会、尤其是三明文明城里,真假、虚实、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必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诚实守信

8、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旗帜鲜明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推崇什么、排斥什么,追求什么、抵制什么,确立和形成诚信、诚实守信的做人、做事、做官的基本要求和社会氛围。二是倡导形成新三明精神以呼应新世纪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和强烈呼唤。诚实守信品德既是人类精神的本质要求,更是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因而倡导和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风尚是新世纪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和强烈呼唤,倡导和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就是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今天,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就生动而鲜明地具体表现在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知难而进、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

9、神和“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精神之中。而且,每一次具体而生动地体现在潘清江精神、张仁和精神、郑忠华精神、林先雄精神、大田县建设法庭精神、三元区白沙派出所精神等等精神之上的时代精神、三明精神的凝聚和升华都意味着三明改革开放的一次次进步、三明建设发展的一次次胜利。尤其是在实施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建设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的重要时刻和关键时期,一旦诚实守信的三明人的精神的号角响彻三明的城市、乡村,我们三明就会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和谐三明、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集中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诚实守信品德是社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诚

10、实守信就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时代呼唤社会主义诚信公民,并且造就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公民。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在现实纷繁复杂的时代里,虽然曾经是八闽明珠、但却是地处闽中腹地深山区的三明人如何观察身外的世界、如何体验宝贵的人生、如何审视过往的历史、又如何创造美好的未来,都与三明人民的品格塑造和精神历练息息相关。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以社会主义诚信观修身养性、进德修业,这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要求。当此之际,建设、发展三明一定要从时代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发展以诚信建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

11、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激发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崇高精神追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而诚实守信的三明人。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立诚实守信体制。就其本质而言,诚信是一种社会正气、道德风尚、思想要求;然而,在法治社会里,诚信更是、也必然是一种法制理念、法治力量、强制约束。这是因为:作为约束、协调、调节、维系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的诚实守信,本身是一种软性、柔性的约束、协调、调节、维系的力量,必须有法制和法治的刚性、强力的约束、协调、调节、维系的力量相辅相成,共同进行和共同完成约束

12、、协调、调节、维系我们这个社会里各种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人际、亲情、血缘、工作等社会关系。因此,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立诚信体制,是我们加强诚信建设这一社会系统工程的根本任务、重要内容、主要途径,也是我们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法制和法治建设、依法治国、依法治党、依法治企、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必然之举。一是必须深化改革领导决策体制。必须彻底改变任凭长官意志、追求个人政绩和“拍脑袋拍板、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或是“新官不理旧帐”的领导决策体制,建立健全民主领导、民主决策、科学领导、科学决策的领导决策体制,做到实事求是决策、科学民主领导,对国家、对人民、对百姓、对事业负责任,而不是对领导、

13、对上级、对官帽、对个人负责任的领导决策体制机制,加强诚信建设。二是必须深化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必须按照责任、职能、权力、利益相统一和人、事、权、责相结合的原则调整政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实现政府职责、机构、编制、行政的科学化、法制化,加快建立和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从而避免常见的“衙门做派”和“衙门作风:机构是因人设立而交叉重叠、推诿扯皮,部门是因人设事而人浮于事、批亢捣虚,建立办实事、高效率、负责任又清正廉洁的人民政府以加强诚信建设。三是必须深化改革干部人事体制。必须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选贤任能、唯才是举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

14、对任人唯亲,选拔任用素质高、德性好、能力强、本事大的人才,克服甚而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官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空政绩、只怕没政绩”的状况和问题,避免选择重用那些“指鹿为马”、选拔任用那些“溜须拍马”、累死气死那些“当牛做马”,杜绝封建官场上吹牛浮夸、弄虚作假、溜须拍马的“官场艾滋病”,加强诚信建设。四是必须深化改革政绩考评体制。领导好政绩、作为不诚信,既有主观因素,更有体制的因素。也就是说,好的考评考核制度可以保证好人讲真话、办实事,也可以促使不好的人不敢讲假话、办假事;而不好的考评考核制度则可以鼓励不好的人爱讲假话、好办假事,也可以促使好人不敢讲真话、不愿办实事。因此,必须

15、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观重大战略思想的科学要求,建立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实在的而不是臆造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总体的而不是局部的、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科学的而不是经验的实绩考评体系、政绩考核体制,从而真切地、准确地、实际地、全面地科学考评干部、考核领导,为加强诚信建设提供制度保障。3、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的社会信用体制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必须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的社会信用体制体系;而构建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必须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的社会信用体制体系。因此,形成以社会主义道德为支撑、社会主义产权为基础、社会主义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主义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

16、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更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的社会信用体制体系的根本之举。一是建立以社会主义道德为支撑的社会主义社会信用制度。即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两手抓、两手硬”,不论是在经济活动、政治生活还是社会活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都必须始终如一、矢志不移的坚持诚信建设,讲正气、弘扬正气,讲诚信、诚实守信,重合同、克守信用,在全社会营造和形成讲实话、办实事、当老实人的信用氛围和信用环境、信用体制和信用制度。二是建立以社会主义产权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信用制度。物与益是公民诚实守信的物质根源;因此,产权、物权、财权等各项财产权的明晰和公平并得以保护是社会诚信的物质基础。必须按照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要求,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才能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才能利于社会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才能增强企业和公众的创新、创业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