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荣旗发挥党组织在专业合作社中的作用助推土地流转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0029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阿荣旗发挥党组织在专业合作社中的作用助推土地流转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内蒙古阿荣旗发挥党组织在专业合作社中的作用助推土地流转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内蒙古阿荣旗发挥党组织在专业合作社中的作用助推土地流转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内蒙古阿荣旗发挥党组织在专业合作社中的作用助推土地流转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内蒙古阿荣旗发挥党组织在专业合作社中的作用助推土地流转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阿荣旗发挥党组织在专业合作社中的作用助推土地流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阿荣旗发挥党组织在专业合作社中的作用助推土地流转(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0-立足立足实际实际 创创新模式新模式 发挥党组织在专业合作社中的作用 助推土地流转近年来,阿荣旗委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农牧业产业化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内容,拓宽基层党组织服务渠道,全面推行“支部+合作社”党建工作新模式,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形式、强化培训管理等举措,有力推动土地流转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行。截止目前,全旗共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 177 家,拥有会员 1.2 万人,带动农户 4.5 万户,其中村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 89 家,占总数的50.3%。成功流转土地 73.35 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 2

2、0%,涉及农户 1.16 万户,占总农户数的 19.93%。一、主要做法 1、 、强强化化组织组织,明确,明确职责职责,引,引导导党党组织发挥带头组织发挥带头作用。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是确保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为此,旗委坚持牵头抓总,从明确各级党组织责任分工入手,细化工作要求,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带头作用。一是成立领导组织。旗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成立了全旗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指导协调委员会,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原则、主要形式、优惠政策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农村-1-1-专业合

3、作社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明确工作职责。旗委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积极探索和拓展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途径,全面开展“支部+合作社”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确定基层党组织工作目标任务,明晰工作职责,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发挥领导核心和模范带头作用,按照“支部+合作社+市场”、“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模式,通过职责促动、组织联动、宣传发动、典型带动等措施,不断加大专业合作社组建力度,以拓展工作职能、创新工作模式促进农村中心工作的有序推进。2、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创创新形式,探索新形式,探索农农村工作新模式。村工作新模式。在旗委的大力引导和各级党组织的正确指导下

4、,各村级党组织按照“搭台不唱戏、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服务不添乱”的要求,紧紧围绕土地流转工作,坚持走多领域延伸、多形式创办、多元化推进的路子, 由党组织牵头把种田大户、党员示范户、家庭农场、企业业主和群众组织起来,引导和扶持其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了以党组织为引领、以产业为依托、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农户为基础、以富民为目的的党组织领办型、“龙头”企业扶持型、致富能人创办型等多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同时,各乡镇党委结合实际,在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流转的同时,大胆尝试和借鉴其他土地流转模式,探索总结出合作社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家庭农场经营、企业+农户经营、六统一分经营、联合经营、大户

5、经营等符合地方实际的土地流转模式,指导农民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当的流转模式,从而避免“一刀切”的现象,确保土地流转工作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扎实稳步推进。-2-2-3、加、加强强培培训训,拓,拓宽宽渠道,不断提高党渠道,不断提高党组织组织和党和党员员的服的服务务水平。水平。旗委始终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服务能力作为推进农村工作的重要手段,提升党组织和党员工作能力,促进作用发挥,全面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教育培训。结合全旗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采取专题讲座、座谈交流、实地观摩等形式,重点针对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等工作进行培训,确保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及时掌握新政策和农村

6、改革发展趋势,明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能力。同时,要求基层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村务公开栏、广播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和学习活动,使基层党员群众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等工作内容,熟悉各项惠农政策,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二是拓宽服务渠道。村级党组织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牵头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组织制度以及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实现了专业合作社“有组织、有会员、有场地、有章程、有实体”的“五有”目标。并结合在村级党组织和党员中实行承诺制、开展“五型”村级活动场所创建等工作,督促和帮助村级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为专业合作社及成员提供科技培训、市场信息、法律咨

7、询、产品销售、物资供应等服务,在行业自律、沟通协调、矛盾化解、维护权益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4、多方扶持,打造典型,确保工作扎、多方扶持,打造典型,确保工作扎实实推推进进。 。旗委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党建一体化新格局,在组织建设、资金项目投入等方面重点向农村倾斜,确保农村工作的快速推进。一是建立多方联系帮扶机制。通过-3-3-建立健全旗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选聘民营企业家到村任职、开展科技富民行动、实施“双百工程”和开展党建帮联等举措,搭建旗级领导、旗直机关干部、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农业技术人员与村级党组织的联系帮扶平台,为农村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政策

8、支持、资金扶持和技术服务。二是实施资金项目扶持。整合“党费扶贫工程”、“千村扶贫工程”、“党员致富行动”等相关资金 5000 余万元,争取富民产业项目 20 余项,并实施专款专项补贴政策,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提供资金扶持,推进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壮大。三是打造先进典型。在土地流转工作中,六合镇东山屯村党支部工作落实力度较大,领导组织、制度建设、群众发动等工作推进速度较快,旗委结合实际,将其作为土地流转工作典型示范村,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取得较好成效。二、取得成效 在农村开展“支部+合作社”工作,助推

9、土地流转工作有序、规范开展,顺应了全旗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收到了农村党组织巩固、农合组织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好效果。1、基、基层层党党组织战组织战斗堡斗堡垒垒作用明作用明显显增增强强。 。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对专业合作社进行指导和服务,及时了解和掌握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情况,并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帮助专业合作社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合作社在整合农村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维护农民利益、拓宽致富渠道等方-4-4-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进一步拓宽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范畴和服务渠道,村级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党组织、党员干部与农民的沟通联系更加密切,党组织的凝聚力

10、和号召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 、农业现农业现代化代化发发展步伐展步伐进进一步加快。一步加快。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通过规范流转程序、完善制度保障和加强宣传引导,使农民对土地规范流转的认识逐步提高,改变以往怕麻烦不流转、简单流转甚至口头流转的现象,而是选择规范、快捷、安全的流转方式,到土地流转管理机构申请办理正规的流转手续。同时,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也让农业经营者开展适度规模种植有了保障,在农业生产中大胆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改变资金投入方式,批量购买大型农机具,改变传统“小作坊”式的耕作方式,实施规模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积极改善土壤结构,大面积实施农业机械化耕作、测土配方施肥

11、、滴灌喷灌、垄上三行合理密植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农业抗灾水平和土地产出效益,发展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现代农业。3、 、实现实现了了农农作物集作物集约约化生化生产产种植。种植。土地流转使部分集中连片且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土地,从分散的农户手中重新集中起来,为农业规模生产者实施集约化种植和发展订单农业提供便利条件,从而避免生产资料的浪费,减少资金投入,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09 年,六合镇东山屯村通过土地流转站转入福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土地 1200 余亩,过去由 102 户种植,每年春播需投入劳动力 102 个、小型拖拉机100 余台(套),如今只需 15 劳动力和两台大型拖拉机

12、就能完-5-5-成耕种,农田生产支出节省近 70%,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合作社会员从土地中解脱出来,积极发展其他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2009 年,福海种植专业合作社会员发展第三产业平均每户增收 1 万余元,在农业生产普遍欠收的年份,仍然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4、促、促进进了了农农村村劳动劳动力向其他行力向其他行业业、 、产业转产业转移。移。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部分农村劳动力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在每个流转期内,集中精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或是参与到生态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部分农民选择到城市务工就业,在土地收入不降低的情况下,土地流转农户收入每年平均增收 7000元以上,从而实现了农民加快致富的目的。六合镇东山屯村,2009 年由土地流转产生的富余劳动力有 110 人,其中部分富余劳动力从事畜牧业和家庭养殖业,部分富余劳动力选择了外出务工,既有效地调整了农牧业产业布局,又使该村输出转移型就业人员数量得到迅猛增长,实现了村级经济“多条腿”走路和“多门路”致富的良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