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状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8924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三季度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状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前三季度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状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前三季度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状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前三季度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状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前三季度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状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三季度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状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前三三季季度度中中小小型型工工业业企企业业发发展展状状况况2009-11-18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前三季度广东中小工业企业主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关键词:中小型工业企业 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广东中小型工业企业在逆境中求发展,显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9 月末,广东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共有 51331 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 99.2%;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利税和从业人员人数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 71.0%、57.6%和 83.4%。中小型企业已发展成为构造工业经济主体、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支撑力量。一

2、、主要发展现状一、主要发展现状(一)中小型企业是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8003.33 亿元,增长 8.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7 个百分点,高于大型企业 2.0 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5.9 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 45302 家,完成工业增加值 4144.87 亿元,同比增长 15.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9.2 个百分点,高于大型企业 9.5 个百分点。(二)民营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较好。民营中小型工业企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9 月末,广东规模以上民营中小型工业企业 26846 家,占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的 5

3、2.3%,完成工业增加值 2697.68 亿元,同比增长 19.9%,增幅分别高于国有控股和港澳台及外商中小企业 18.7 和 17.9 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产值拉动全省中小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 6.0 个百分点。民营中小企业的稳健增长奠定了全省中小型企业良好发展的基础(见表 1)。表表 1 1 前三季度中小企业分经济类型增加值及增速前三季度中小企业分经济类型增加值及增速指标名称本月前三季度 累计本月比上年 同月增长 (%)累计比上年 同期增长 (%)工业增加值(现价)1105.22 8003.33 15.2 8.4 国有控股企业153.22 1106.27 11.2 1.2 民营企业373.6

4、8 2697.68 29.9 19.9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57.89 4118.01 6.7 2.0 (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发展较快。中小型工业企业分布在全省 37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其中企业数居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这5 个行业企业数占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 43.3%。增加值居于前 5 位的行业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5 个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 3

5、7.9%。其中,除电力热力的生产和制造业同比下降 3.7%之外,其余 4 个行业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共完成工业增加值 2458.47 亿元,拉动全省中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 2.1 个百分点,其中通信电子行业增加值达 756.77 亿元,占比达 9.4%,拉动中小型企业增长 0.4 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超过百亿而且增速超过 15%的行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4 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分别为 234.96 亿元、128.33 亿元、129.75 亿元和 344.30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20.6%、19.9%、17.0%和 1

6、5.2%,共拉动中小型企业增长1.7 个百分点。(四)东翼地区中小型工业企业生产增速较快。前三季度,东翼四市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速在 13.7%23.8%之间;其中,揭阳和汕尾的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 14.8%和 23.8%。珠三角地区中,肇庆和佛山市中小型企业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达 17.9%和13.3%,其余各市增速均在 10%以下。西翼和山区地区中,清远市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增长最快,增速达14.3%,其余 7 个市增幅均在 10%以下。广东中小型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9 月末,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型工业企业共 41724 家,占全省中小型工业企业的 81.3%。深圳、佛山、广州中小型企业

7、最为集中,分别占全省中小型工业企业的17.0%、15.2%和 14.0%。这三个市工业产值占全省中小型企业产值的比重达 50.5%。(五)出口降幅较小。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来工业品出口严重下滑。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 8196.73 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 54.4%,出口同比下降 14.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2 个百分点,低于大型企业 2.6 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出口下降 6.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8.6 个百分点(见表 2)。表表 2 2: 前三季度中小型企业出口交货值前三季度中小型企业出口交货值地区名称本月本月止累计本月比上年 同月增长 (%)累

8、计比上年 同期累计增 长(%)大型企业907.95 6874.80 -14.1 -16.6 中小型企业1149.48 8196.73 -5.7 -14.0 其中:中型企业727.72 5267.36 -11.2 -17.7 小型企业421.76 2929.37 5.7 -6.6 中小型企业出口涉及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的全部 35 个大类行业。出口增长行业主要集中于资源性行业、烟草、医药及食品饮料行业。其中,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 38.33 亿元,同比增长 38.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39.56 亿元,增长 12.4%;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1.9 亿元,增长 16.7%。大型企业出口主

9、要集中在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今年以来通信电子行业出口的急剧萎缩拉低了大型企业的出口增幅。前三季度,通信电子行业出口占大型企业出口的 74.5%,同比下降 15.3%,拉低大型企业出口 11.2 个百分点。相反,中小型企业出口分布较为均匀,出口交货值最大的通信电子行业占比只有26.6%,仅拉低中小型企业出口 3.6 个百分点,对中小型企业影响较小。(六)企业盈利降幅逐季收窄。去年底今年初,全省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回落,企业销售和盈利明显下降。一季度以后工业企业的销售和盈利降幅逐季收窄。1-8 月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26522.29 亿元,同比下降 1.3%,降幅比 1-5 月收窄 3

10、.1 个百分点;完成利润总额 950.58 亿元,同比下降 9.4%,降幅比 1-5 月收窄 15.5 个百分点;实现税金总额 700.74 亿元,同比增长 0.5%,增幅比 1-5 月份上升 3.9 个百分点。二、存在问题二、存在问题(一)亏损企业增加。受外需大幅减少影响,中小型企业工业品出口萎缩、利润空间下降、企业亏损增加。2009 年 8 月,中小型亏损企业达 15116 家,亏损面由去年同期的 25.4%扩大到 29.4%。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在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存在劣势,企业盈利水平也远不及大型企业。2009 年 8 月,中小企业每百元产值实现利润 2.86 元,比大型工业企业

11、少 2.07 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 6.23 元,比大型工业企业少 4.01元,每百元资产实现利润 2.93 元,比大型工业企业少 1.62 元。(二)产品存货积压较为严重。2009 年 9 月,中小企业产成品存货 2136.16 亿元,同比下降 6.6%,下降幅度低于大型企业 7.8 个百分点。中小企业产品销售率为 96.1%,低于大型企业 1.4 个百分点。中小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为 16.6 倍,低于大型企业的存货周转率 21.6 倍。中小企业产成品存货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比重为 12.7%,高出大型企业3.7 个百分点。说明中小企业存货积压问题较大型企业严重。(三)创新能力不强,生

12、产效率较低。由于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受到限制,中小企业的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弱于大型企业。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 3072.68 亿元,其中大型企业完成 2193.80 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的 71.4%,中小型企业仅占全部新产品产值的 28.6%。大型企业中新产品产值占其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4.9%,而中小型企业的这一比重仅为 2.6%,低于大型企业 12.3 个百分点。1-8 月,全省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 188124 元/人,而中小企业劳动生产率仅为 93995元/人,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还远低于大型企业。三、对策建议三、对策建议当前

13、中小企业正处于一个优胜劣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使中小型工业企业更好地发展,建议。(一)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牵线搭桥,帮助中小企业引进项目和技术,分行业建立研发基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和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建立市场信息平台。及时搜集国际国内的市场信息,编制主要贸易国家的风险预警报告和行业发展的趋势预测报告,引导企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经营决策。(三)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平台。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银监部门组建三位合一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平台,借助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数据化信用等级评价,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为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提供企业贷款资信依据,发挥信用信息效能。(四)完善和加强行业协会平台。建立一支真正有权威性、公信力、严格约束力的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规则、杜绝恶性竞争、协调内部矛盾、沟通各方关系等方面的作用。供稿单位:工交处撰 稿:杨凡 马彦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