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和答案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38393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3年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和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3 年徐州中考模拟卷(古代史部分)年徐州中考模拟卷(古代史部分) 1.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C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C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推行县制 3.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 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C A.管仲改革之时 B.周平王东迁之际 C.商鞅变法之后 D.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 4 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

2、于他的功绩的是( )A 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采用科举制选官 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修建灵渠 A B C D 5、 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他在 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C 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拆分侯、王的封地 D派张骞出使西域 6、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极大 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B A.口大量南迁 B.孝文帝改革 C.张骞通西域 D.江南的开发 7、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

3、民力,他主张( )B A统一铸造五铢钱 B轻徭薄赋 C废除丞相 D闭关锁国 8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长策”正式诞生于( )B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9、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 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首诗歌赞颂的是我国古代的( )C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10、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 ” 。这里“罢丞相” 的皇帝是( )A A明太祖 B明成祖 C雍正帝 D乾隆帝 11、清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它设立于 时期。 ( )C A顺治帝 B

4、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12、公元 1405 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因为他曾( )C A英勇抗金,忠君爱国 B抗击倭寇,维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 C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英勇抗元,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13、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对古代一位民 族英雄的赞词。这位民族英雄是下列图片中的哪一位?( )B14、 18 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遭到乾 隆皇帝拒绝。这反映清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 )D A尊王攘夷政策 B休生养息政策 C君主专制政策 D闭

5、关锁国政策 15、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严格地限制海外贸易。外国人来华贸易唯一合法口岸( )A A广州 B天津 C北京 D厦门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为政以德” 、 “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等 材料二 公元前 2 世纪,孔子的学说最终发展成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材料三 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指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 汲取孔子的智慧。 ” (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材料一体现了他的什么学说思想?后来的孟子从政治上对 这一学说进行了怎样的发展?(3 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学说在公元前 2

6、世纪是怎样发展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的?(2 分) (3)请举例说明孔子“智慧”的现实意义。(1 分) 13 (1)儒家;“仁” ;提出“仁政” 。 (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儒学了成为封建王朝统治的正统思想。 (3)如:我们平时对待人和事都应该有仁爱之心, 以德伴随自己,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充实和和谐等(有理即可) 17.(12 分)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 1300 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被历史淘 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 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

7、凡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 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之十开辟了登仁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4 分)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 分) 材料二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仁之举。今英、法、美均已 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 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 分) 材料三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休相适应的人才, 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贴,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帮,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3)椐材料三,指出科举制“被历史淘汰”的主要原因。 (2 分) 21.(12 分) (1)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 优取士。 (言之有理,答对二点即可得 4 分)作用:使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 政府任职。 (2 分) (2)现象:西方国家学习科举制。 (言之有理即可)原因:科举制为西 方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 分) (3)原因:科学制选拔的人才已 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