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的全面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6971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的全面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的全面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的全面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的全面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的全面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的全面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的全面发展 【作 者】苏振武 【作者简介】苏振武 宝鸡文理学院 【内容提要】可持续战略理论是人类在 20 世纪末期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和文明观,是人 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和寻求自身发展道路的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实现取决于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推行全面素质教育。 【关 键 词】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以新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审视自己的行为、反思工业文明 而提出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是一种必然的理性选择。人类 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决于能否全面发展自身,提高人类整体素质。而人的整

2、体素质 的提高,在现阶段尤要重视推行全面素质教育。一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类的理性选择。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人本身的发展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主体内容,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模式。 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的能力迅速提高并呈不断发 展的趋势。科学技术的发明、应用及带来的巨大财富和显赫成果,使人越来越把自己看成自 然至尊,看成整个生态系统的中心和世界的绝对主人,从而导致了认识上和行为上的两种片 面性:一是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为人而存在的,人的需要和利益是衡量其它一切自然物存 在价值的唯一尺度,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任意支配、统治、处置一切非人类的自然物。二是认为

3、自然资源具有无限性,自然界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以一种近视的纯功利 的思维方式,支配人们无休止地追求和获取现实的物质利益。由于不懂得自然界的命运与人 类的命运休戚相关,看不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自然界对人类的长远利益,对自然一味地索 取甚至掠夺,毫不顾及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从而使人类在尝到甘甜 的同时,也吞下了自身错误行为所产生的苦果,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经济危机、社会动乱 等从不同的层面惩罚着人类。沉重的代价终于使人们在 20 世纪下半叶看到这样一个事实: 伤害自然必然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美国女科学家莱切尔卡逊于 1962 年首先敲响了这一警 钟,提出了人与自然共存

4、共荣的问题。对人类发展史和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审视和反思,使人 们明白了人类自身整体利益虽然是人类实践选择的价值尺度,但它却不是唯一的和至上的价 值尺度,因为我们人类仅仅是大自然的一员,和其他自然物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人类必须站 在整个自然界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一切问题,在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应维护 自然的权益,尊重非人的自然系统的内在规律,处理好人与人(当代人与后代人) 、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人类的整体利益。从横向方面把握人类的整体利益,就是要处理 好代际间的人类利益关系,要求所有的国家和地区要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任何国家和地区 的发展都不能以损害别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为代价,

5、在环境和资源都有限的条件下,任何自 由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发展行为都可能导致对周围地区和国家产生不容低估的作用,从而危及 人类的整体利益。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要克服自我中心功利意识,重视对发展中国家和地 区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坚持环境资源的公正原则,走协同发展的道路。从纵向方面把握人类 整体利益,就是要处理好代际间的人类利益关系,即当代人和后继人之间的发展关系。当代 人考虑生存和发展时,要考虑到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占有方面,都 应做出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这样才能使人与自然共存共荣,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以可持 续发展维护人类的整体利益。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取决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6、,即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协调一致的,社会的发展程度与人类的整体素质总是保持在同一水 准上。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人的认识水平是初级层次的,人类整体素质不高,不仅改造自 然、支配自然的能力低下,而且经常受自然的支配和奴役,甚至把自然神化而顶礼膜拜,信 奉自然中心主义价值观,此时人类社会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 革命以来,人类的素质特别是科技素质迅速提高,改造和支配自然的能力亦大幅度增强,以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取代了自然中心主义价值观,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随着 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以至于危及到了 人

7、类的生存和发展,此时,人们才发现以往人自身的发展是畸型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是片面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目标而不顾及自然规律的做法是错误的,从而逐渐用生态中心 主义价值观取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这是人类的一次猛醒、顿悟,它标志着人的整体素质 开始向一个新的层次提升,而谋求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已日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人类社会将向新的时代推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表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根源于人类自身; 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持续发展的实现,取决于能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类的整体素质;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

8、指出:社会 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与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自然社会人的共同发展, 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点的思想是相吻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也 指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可持续 发展的起点和支柱,又是可持续发展的终点和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就主体自身素质而言的,指的是人的发展程度。表现在学校教育中,就是受 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生理方面的发展,主 要是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体力的发展。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 教育者德、智、美几方面的发展。其中智的发展包括科学

9、文化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主要是 提高受教育者驾驭自然、驾驭社会的能力;德的发展包括道德品质、思想观点和政治态度的 发展,主要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去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美的发展包括美的鉴赏、美的创造能力与高尚情操的发展,旨在培养受教育者对美的追求, 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促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几个方面在个体身上的和谐统一,就构成了 人的整体素质,就是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可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不 仅要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教人做事;更要传播思想,构建人格,教人做人。只有使掌握科 学技术的人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素质保持和谐发展,才能使人在科学技术中确立

10、自己 的真正主体地位,成为社会的人,成为造福于人类的人,从而以人的全面发展支持和实现可 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必须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 教育在中国现阶段的具体化。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废除私有制、高度发展 的社会生产力、实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水平 是很高的,但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决定的对物质财富的片面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不可能 实现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尽管公有制和国有控股经济处于主导地位,但生产 力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却有较大差距

11、,加之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马、恩所讲的三个条件在全球范围内的 完全具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就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 种目标理论。但是,绝不能因此而得出一个消极的结论,似乎现阶段提出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尚为时过早。事实上人类也并没有坐等条件,因为人才的培养主要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是各国都可选择的模式,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的教育革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恩格斯在揭示 黑格尔哲学体系中辩证法的合理因素时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 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

12、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 思想映象即概念,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前进的发展,不管一切 表面的偶然性,也不管一切暂时的倒退,终究会给自己开辟出道路。 (注: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77 年版,第 239-240 页。 )这一段精彩论述,对于我们理解人 的全面发展进程,至少有两点有益启示:第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绝非一日之 功;第二,探索人的全面发展道路,是一个曲折的反复的过程,但终归是前进的过程。只有 通过分阶段的发展、积累和传承,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才能实现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提高, 最终逼近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中国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正是对这一目标的追

13、求,就是全面发展 教育的具体化。可以这样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必须推行素质教育。#p#分页标题#e#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上千万专门人才和数 以亿计的劳动者,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奠定了较好的办学条件,形成了庞 大的教师队伍,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我国的教育体系主要是五十年代学习前苏联建立的,虽几经改革, 但仍未摆脱传统知识型框架的束缚,应试成分相当严重。在办学方向上,不是面向经济与社 会的发展,存在着就教育办教育的脱离实际的倾向;

14、在教育体系上,不是面向全体,存在着 只重少数尖子生而忽视多数受教育者的倾向;在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上,不是全面发展,存 在着重智育,轻德、体、美、劳的倾向;在质量评价上,不是全面衡量,存在着以考分为唯 一标准的片面倾向由于把单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从而造成了只求 人人升学,不求人人成才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学校片面追求,学生片面发展。这种 状况如不改变,人的全面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将只是一句空话。因此,为了 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推动基 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高等教育亦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 和创新精神。可以说,素质教育就是现阶段中国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最大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