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36373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基本技能(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语文课堂模式八环节 风风雨雨中,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年多,在上课反思再上课再反思之中,不 断探求语文课改的精髓,摸索既符合课改又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课堂模式。现归纳总结如 下:猜切考析拓体仿比。 第一环节:根据课文题目猜内容。 这是学习一篇课文在未接触之前的第一个环节。我讲课文,从不让学生预习,因为我们都 有这种感受,无论怎样好的文章,第二、第三次读的时候,就没有第一遍那么好了!对人 心灵的震撼力就减弱了。很多文章,尤其是题目新、奇、特的课文,我都让学生去猜内容。 比如说,在讲甜甜的泥土这课时,我先让学生猜这个题目之下,可能写的是什么?学 生答案如下:(1)泥土中有丰富的矿藏,

2、所以是甜的;(2)游子回到久违的家乡,感觉 家乡的泥土是甜的;(3)农民获得丰收,收入增加了,所以说泥土是甜的;(4)又能是 一种从太空取回的土壤,很特殊,是甜味的;(5)人类保护环境之后,动物、植物获得了 良好的生存环境凡此种种,就此学生的联想力获得了锻炼,思路也打开了,但谁也没 想到写的却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母爱的文章。泥土的甜是因为糖融化在泥土中而得来 的,这当中学生体会到了题目的精妙与主题的深刻,对写作有极大的启发。同样在学都 市精灵这篇文章时,学生猜一猜,结果,学生猜的很对,猜到了可能是都市中的动物, 在猜测中我们感受到善待自然的必要性。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与局部切入相结合 从整体

3、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它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而对于语文课文来说,整体感 知是学习全文的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只有在整体感知之下,往往设计这样一些主题,如: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 3、根据数学上合并同类项方式,我们可以把哪些自然段合在一起? 4、你对某一个事物有哪些了解? 而只有在理解主旨的前提下,才可能对文章的环境描写、语言、行动描写进行深刻分析, 才可能更好地理解其他写作手法的好处,因为这一切只有在整体感知之后,我们才能对课 文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每一部分内容的轻重主次做到了然于心,不至于犯“盲人摸象” 的错误,也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而不至于偏离,这正如

4、我们欣赏一幅画,我们不能 仅仅就看到一个人就说这是一幅人物画,而非风景画,当然这也根据文章而异,也有的文 章个别段或个别句子都能起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时就采取局部切入的方式来进行, 比如说苏州园林找到第二自然段中苏州园林的总的特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到 哪个点上,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找到这个中心句之后,全文的结构就一目了然了, 也等于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何时整体感知,何时局部切入,要因文而异,做到“上 什么山唱什么歌” 。 第三环节:字词内容侧重于瞬间记忆和重复巩固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 ,尤其语文学科,它和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语文更侧重于日常知识 的积累,没有好的阅读习惯,

5、积累就成为空中楼阁。课堂上学生读完课文之后,给 12 分 钟的时间,看看,然后就听写生字词,包括你印象较深的句子,如此锻炼了学生的瞬间记 忆的能力,这样积累了课内字词、内容,又养成记忆习惯,这种习惯更得益于课外阅读。 不要说学生,我们大人阅读课外书时,读完之后,很难再读一遍,没有针对性地去记一些 有用的东西,读过之后,仅剩下一种感觉,两天后感觉也消失,就像石头投入到河水之后 一样,无波无痕,无影无踪了。养成这种瞬间记忆,口头再巩固的习惯,能够让学生在读其它书籍,接触其它各种信息时,把一些有用的东西留在记忆里。在考察词语的同时,要 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这样能使学生在记忆词的音形的同时,又了解了词

6、语的含义,也便 于学生积累语汇。 第四环节:分析课文,有取舍,有点拨,有主次。 分析课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而这个核心环节并非面面俱到。无论多么精点的文章, 都要有取舍甚至是忍痛割爱,从而让文章最大特点得以体现,其实编者在编写每一个单元 的时候,也是这样编排的,并非同单元的内容、特点、风格完全一致,而是在内容相关的 基础上讲求写法上的风格各异,比如语文第三册书(苏教版)的第四单元都是写至爱至情 的,但方式却不同得很。 小石潭记侧重于景色描写,而发现小潭的经过则是次要的; 阿里山纪行讲求语言美,而结构是次要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则突出了自然景观的 同时又突出人文观;蓝蓝的威尼斯则让我们领略异国的风

7、土人情。把握这些文章时, 要求学生突出学习重点,而这个重点是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因为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 都会有这种感受:有时,我们在听某老师讲了一节课,记好几篇听课笔记,但我们却不知 所云,这正是没有重点所致。正如那句话说:“样样通,样样松” ,而有的课则听的很过瘾, 能让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高中郑宏瑞讲的假如我是急流一节课,听完课后,我 们不必总结,脑海中就已经有了两点收获,也是两个学习重点,一是诗歌鉴赏从哪两个方 面入手,二是诗歌的句式特点,连老师也受到了感染,记下了很多句子,这就在于他重点 的确立和突出。有时也需要结合自己的特点,这也是扬长避短的作法,如果说这个重点是 你的弱项的话

8、,这个重点你就无法突出,无法让学生学有所获。因而课文处理也要介入师 者的个人因素。 第五个环节:挖掘主旨,要有拓展和其他方式的升华。 每篇课文都有主旨,这也是每篇课文必须明确的内容。现在课改的导向是允许学生见仁见 智,因此,在挖掘主旨的时候,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不要扼杀学生新的思维角度,只要有 道理即可,我个人则认为很多时候是要讲求立场、讲求答案的唯一性,比如说幽径悲剧 有的学生认为我们没有必要为一棵古藤这样伤感,也不应该称其为悲剧,这是错的,从追 求美的角度来说,这是悲剧,天大的悲剧。 课文的主旨都是进步的、积极的、主张向善、向美的。有些文章可能谈起来的时候就让人 掉泪,这些正面的积极感性教育

9、要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得多,如果这些东西得不到张扬, 也就是失去了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因此很多时候,我都进行主题升华,渲染,真正做到 触其心灵,感其肺腑,正其思想。如讲父母的心这一课时,让学生收集有关父爱、母 爱的有关文章故事,到课堂上交流,同时又有表演,节目名字就叫“音诗书画” ,学生齐唱 懂你 ,男女生读诗歌妈妈是天使 ,书法“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在黑板上进行粘贴 画温馨的一家 ,这些节目有条不紊地介绍完之后,学生的脸有些凝重,又有些激动,眼 睛里都泪光闪现,这都是这些文艺形式取得的效果。 当然因课文而异,因条件而异,总之一点,就是在教学时,要努力营造这种情感氛围,用 情感去约近,而不是

10、用说教去讲要求。 第六环节:分析艺术特色时,注重朗读和学生感悟。 因为中国汉语语言文字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韵律美,尤其是一些抒情散文和诗歌,而这需 要朗读才能体会到,因此,上课的时候我比较注重朗读指导,朗读达到听其声、感其美、 动其情的目的。有时甚至多读而少讲,让每个参与的人都能得到锻炼,自己感悟。 而每篇文章的艺术特色,一般情况下,我都不讲或不讲很多,在最开始讲课时,作一些示 范“讲了有哪些艺术特色,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先把文章的几个特色写在黑板上,然 后为学生具体落实到课文中去,接下来就划出具体段,然后让学生总结特色。这些铺垫的 工作做好后,在师生挖掘课文的主旨后,艺术特色由学生自己总结,

11、并要求有凭有据,在这种自我体会、自我发现、自我总结中学生就能够尝试一些写法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第七环节:力争每篇都能做到仿写训练 俗话说“学以致用” ,文章的学习除了思想上对人产生的影响以外,我曾尝试过在语言表达 上更要借鉴他们的写法,只是在单一作文中,平时上课时不强调仿写。 强调一下说,可以借鉴这一单元的句子,运用这一单元的词语,用者寥寥无几,效果平平, 但在每一篇课文之后,我都会留一些小的仿写训练,之后我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出现了许多 课文中的语言和句式,甚至连平时的交流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如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对文章第二段的句式进行仿写训练,即“不必说也不必 说单是

12、就”之后在这一单元的作文中,很多学生都劫了这种方式,或改用了 一下。而另一个班我只布置了背诵,学生在作文中却没有体现出来,问该班学生,课文中 写的确实很流畅,也很有表现力,但没想到用到自己作文中去进行这种仿写训练,这样既 锻炼了学生的语感,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比如,今年年会上,郑宏瑞出了那节课, 在学完之后,让学生仿写我愿意是急流其中的一小节,学生写道:我愿是一张床,在 房间朝光的一角静静地等候,只要我的妈妈在松软的床上酣然入睡,甜美地醒来等等。 学生写得非常好,而且听课教师也深受感染,我记得进修校赵福成老师从教室里出来之后, 去接刘主任拿的话筒和键盘说:“假如你是一张桌子,我愿是一个力工

13、,把你从寂寞的角 落搬到高高的领奖台” ,三中位校长在之后的发言说:假如说语文课改的研究成果是对岸的 桃子的话,那么我便是通向对岸的桥,甘于铺路,甘于被践踏,等等。这一切都看出了仿 写的重要意义,因此无论怎样,我都要进行仿写,要么是句子,要么是段落。实践下来, 我就在作文中经常能够引这样的句子。 第八环节:每个单元都要有单元总结 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一些内容有一些宏观的把握,也便于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知识结构, 而且还可以对一些知识进行暂停的回忆复习,以便取得更好的掌握效果,针对这一个单元, 我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些问题。如: 1、这一单元所有课文的相同点,不同点各是什么? 2、哪篇课文是你最喜欢的

14、?说明理由。 3、哪一处精彩的话,让你记忆犹新。 4、如果可能的话,你打算修改哪篇文章,从课外选取一篇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根据这 几篇课文的设计,你也设计一篇课文的预习提示和课后习题。 什么样的习题,根据不同的课文来设计,贯穿始终的是比较阅读,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 别才有优劣、长短,有好恶,如此才能让学生更有收获。一个单元总结就等于进行了一次 文学鉴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使课本的内容增加了丰盈了,学生学的透了,过瘾了, 而且还可以对这一单元所遗漏之处进行及时补充。我个人以为,有时候,一个单元总结甚 至比学哪一篇课文收益更大。 谈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创新设计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

15、性活动,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加 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一直是我 们语文教师探寻的目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 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精研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并一改过去的“老师独导”为 “学生演导”或“师生合导” 。 把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得出新、出奇,出巧,具有创造性。 建构创新导入,可以灵活运用下列方式: 一、 激情朗诵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诗文,请同学上台作激情朗诵,把学生引入到诗文的美妙 意境中去,以此引入语文教学。如: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 (请同学上台朗诵)

16、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 着灯笼在走。 ”动情的诗歌,把我们的思绪带到茫茫宇宙。在浩瀚的星际,除了我们人类已 知的星球外,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是介绍包括牛郎织女星在内的有关天 文知识的文章卧看牵牛织女星 。 二、 故事诱导 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 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教师可把课文的 主要内容通过事先辅导,让给一个学生上课前登台讲给同学听:“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 特别喜欢穿得漂亮。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有一天,京城来了两个骗子, 自称能织出一件很特别的衣服: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最后,皇帝就这样光着身子参加完游行大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