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学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36233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数学上—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九年级数学上—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九年级数学上—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九年级数学上—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九年级数学上—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数学上—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数学上—学案(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学案11.1.11.1.1 你能证明它们吗?你能证明它们吗? 【学习目标】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重点】了解所学公理的内容,通过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难点】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时辅助线做法。【学习过程】一、知识探索:一、知识探索:探索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探索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与三角形有关的公理:1、 2、 3、 (前三个写简称)4、 推论:(简写为 ) 你能证明吗?已知:在ABC 和DEF 中,A=D,B=E,BC=EF,求证:

2、ABCDEF探索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索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性等腰三角形性质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 相等(相等(简简称:等称:等 对对等等 )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求证:BC证明一:取 BC 的中点 D,连接 AD2、推推论论:等腰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的顶顶角的角的 、底、底边边上的上的 、底、底边边上的上的 互相重合(互相重合(简简称:称: ) )3、请证明推推论论 2:等:等边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 ,并且每个角都等于,并且每个角都等于 。 。ABCFEDDABC九年级(上)学案2ABED F CABDEC二、对应练习:二、

3、对应练习:1 1、在ABC 和DEF 中,以下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 】A、由 AB=DE,BC=EF,B=E,可判断ABCDEF; B、由A=D,C=F,AC=DF,可判断ABCDEF; C、由 AB=DE,AC=DF,BC=EF,可判断ABCDEF; D、由A=D,B=E,AC=EF,可判断ABCDEF。2、如图,已知 BEAD,CFAD,且 BE=CF,判断 AD 是ABC 的中线还是角平分线?说明你的理由。3、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 50,则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 。4、已知如图,ABC 中 ABAC,点 D、E 在 BC 上且 AD=AE,求证:BD=CE三、课堂检测(三、课堂检测

4、(1 15 5 题每题题每题 1 1 分,分,6 6 题题 5 5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在ABC 和中,AB=BC=AC=A=B=C=,下列条件中,不能保证ABC的是【 】A CBABACBCAABCCBAB C D 2、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 3cm 和 6cm,则它的周长为 。3、如图 1 线段 AC 与 BD 交于点 O,且 OA=OC,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OABOCD4、如图 2,ABC 中 ABAC,点在 AC 上,且 BD=BC=AD,则A 的度数为 九年级(上)学案3DCOAB图图图 图 图 1ABCD图 2ABFDEC 图 3AEDBC125、已知等腰三角

5、形的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 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 6、如图 3,A、B、F、D 在同一直线上,AB=DF,AE=BC,且 AEBC。求证:AEFBCD,EFCD【学习反思学习反思】1.1.21.1.2 你能证明它们吗?你能证明它们吗?【学习目标】学会证明等腰三角形中有关相等的线段及等角对等边,并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重点】会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等角对等边” 。【难点】区别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证明。 【学习过程】一、知识探索:一、知识探索: 探索一:探索一:1、证明:、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线相等。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

6、BAC,BD,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DCE。九年级(上)学案42、在上图的等腰三角形 ABC 中,如果ABD ABC,ACE ACB,那么 BDCE 吗?如果ABD ABC,ACE ACB 呢?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1 31 31 41 4你能说明理由吗?如果 AD AC,AE AB,那么 BDCE 吗?如果 AD AC,AE AB 呢?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你能说明理由吗?1 21 21 31 3探究二:请证明探究二:请证明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有两个有两个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简称:等称:等 对对等等 ) )已知:在

7、ABC 中,BC,证明:ABAC,探究三:探究三:证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明: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这两个角所两个角所对对的的边边也不相等。也不相等。反反证证法的一般步法的一般步骤骤: :1、假、假设设 不成立;不成立;2、由假、由假设设推出推出 ; ;3、 、 错误错误,原命,原命题题正确。正确。2、对应练习对应练习1、如图,ABC 中,点 D、E 分别在 AC、AB 上,BD 与 CE 相交于 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EBO=DCO,BEO=CDO,BE=CD,OB=OC。上述四个条件,那两个条件可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请你写出一种情形,并加以证明

8、。ABCA B C D E O九年级(上)学案5ABCED2、证明:如果 a1,a2,a3,a4,a5都是正数,且 a1+a2+a3+a4+a5=1,那么,这五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51三、课堂检测(三、课堂检测(1、2 题各题各 1 分,分,3 题题 6 分,分,4 题题 2 分,共分,共 10 分)分)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重合. B、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C、若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D、等腰三角形两角相等.2、在等腰ABC 中,A=90,在底边 BC 上截取 BD=AC,过 D 作 DEBC 交 AC

9、于 E 点,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3、如图在ABC 中,AB=AC,BE 为角平分线,DEBC。求证:BD=DE;BD=CE; CD 平分ACB.4、已知:ABC.求证:A、B、C 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九年级(上)学案6【学习反思学习反思】1.1.31.1.3 你能证明它们吗?你能证明它们吗?【学习目标】学会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掌握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 【重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难点】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一、温故知新 1、已知:ABC

10、,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 F,过 F 作 DEBC,交 AB 于 D,交 AC 于 E (1) 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 (2) BD,CE,DE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3) 证明以上的结论。2、复习关于反证法的相关知识 练习: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 60二、知识探索:二、知识探索: 定理:有一个角等于定理:有一个角等于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如图 1-7(1) ,在ABC 中,ACB90,A30,则B60。延长 BC 至 D,使 CDBC,连接 AD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

11、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 (2)BCABCAD图 1-7EDBAC九年级(上)学案7ACBD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15,腰长为 2a,求腰上的高。如图 1-8,在ABC 中,已知 ABAC2a,ABCACB15,CD 是腰 AB 上的高,求 CD 的长。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 900,A=30,CDAB 于 D. 求证:BD=AB/4.三、课堂检测:三、课堂检测:1、证明: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试一试知:如图,点 P,Q 在 BC 上,且 BP=AP=AQ=QC=a,PAQ=600,AHBC 于 H. (1)求证:AB=AC;(2)试

12、在图中标出各个角的度数;(3)求出图中各线段的长度,并说明理由.ABCPQH3、如图(1) ,ABCD 是一张正方形纸片,E、F 分别为 AB,CD 的中点,沿过点 D 的折痕将 A 角翻折,使得点 A 落在 EF 上(如图(2) ) ,折痕交 AE 于点 G,那么ADG 等于多少度?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提示:利用第 1 题的结论)ADCB 图1-8九年级(上)学案84、 解答题:如图 1-5,在ABC 中,A=90,B=15,BD=CD,试探索 AC 与 BD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学习反思学习反思】1.2直角三角形一导学案直角三角形一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了解勾股定

13、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2、 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命题和定理。表示判断的句子就是命题命题,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定理。练习1.每个命题都是由 、 两部分组成。把“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 ,那么 BCEFADBCEFAD (1) (2)(第题)2A九年级(上)学案9。2.命题“对顶角相等”的条件是 ,结论是 。3. “对顶角相等”是 (填“真” 、 “假” )命题;“我们是小学生” 是 命题。二、学习探究二、学习探究1 1、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 ; 。如图,ABC 是 Rt,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勾股定理是在三角形为 三角形的前提下描绘三边之间关系的,利用勾股定理,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可求第三边。练习:(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 9、12,则斜边为 ;(2)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 13,其中一条直角边为 5,则另一条直角边为 ;(3)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 12 和 5,则第三条边长为 。(4)ABC 中,C=90,A=30,BC=2,则 AB= ,AC= 。(5)ABC 中,C=90,A=45,BC=2,则 AB= ,AC= 。说出你知道的勾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