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6210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发布时间:2014-4-6 信息来源:文化发展论坛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物资短缺,对城镇居民的粮油等物资的供应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因而从政策和制度上设置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壁垒,走的实际是一条反城镇化道路,使得城镇发展严重滞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城镇化程度日益提高。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改革开放前仅 18%,2001 年提高到 37.7%,2006 年则进一步提高到 43.9%。城镇人口

2、由不足两亿增加到 5.77 亿1。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无论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相比,还是与同等工业化水平国家相比,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市,是人类文化特别是现代文明的摇篮,是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综合发展的有机载体。中国的市场化还没有完成,国际化又步入门户,新技术革命和信息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此条件下,我国城镇化程度的迅速提高是个必然趋势。21 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镇化,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领头羊。未来 20 年,中国要实现几亿农民进城的目标。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不失时机地实

3、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 1998 年 10 月 14 日,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发展小城镇作了专门论述,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小城镇,大战略”就这样被正式提了出来。2000 年 10 月 11 日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着眼,从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着眼,明确提出了实施城镇化战略的问题,倡导“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指出:“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

4、矛盾。” “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同时指出:“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又对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出了政策导向,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

5、。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业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根据这些论述,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的城镇化战略似乎可以这样表述:以有效转移农村人口、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为基本要求,以发展小城镇为重要途径,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实施城镇化战略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第一,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需求、投资及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但需求的拉动是其根本,若需求不足,经济便会缺乏内在动力。我国的经

6、济目前处于买方市场,有效需求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增长。扩大需求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发展的趋势来看,我们在扩大市场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一方面要向国际市场扩大国外需求。但更加重要的是要立足于我国13 亿人口这个大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国内需求。实施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城镇化战略,对于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农村市场的需求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拉动建筑业、建材业、运输业等的增长,扩大生产消费需求。二是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生产和生活消费需求。三是小城镇的发展和繁荣,会吸引大批农民向小城镇迁移,加速农民非农化(市民化)

7、进程,提高城镇人口的比重。由于大批自给性消费者向市场性消费者转移,生活消费需求便随之大大提高。所有这些,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和持久动力。 第二,可以吸纳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个土地资源极为紧缺的国家,人均耕地只 1.16 亩,远低于人均 1.5 亩的警界线,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 1/5,因此必然出现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具有隐蔽性,确切数字难以统计,但据推算,目前至少有两亿。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不仅是提高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任务。实施城

8、镇化战略,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城镇的基础建设、工业生产、商品的运输和交易及社区服务等皆需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城镇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其中的某些技术要求低的行业,为降低劳动力成本,使用农民工更成为用工者的合理选择,这就为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小城镇的发展,由于其临近农村,生活费用低,就业门槛低,农民在那里就业花费不高,也便于兼顾农村家庭,因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有较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第三,有利于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推进城乡一体化。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重城轻乡,没

9、有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积极推进农业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而是采取了限制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政策和制度,形成了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扩大了城乡差别,造成城乡对立。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城镇化战略,加速小城镇发展,无异于在城乡之间增加了一座桥梁,有利于二者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流和经济技术协作,有助于城乡互补机制的确立和城乡统筹体制的形成,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文明辐射农村,使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呈现一体化的趋势。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乡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逐渐统一,出现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城乡经济日益融合、城乡社会日益渗透的趋势,使得城乡一体化不仅仅是一种可能,而且逐渐变为现实。 第四,可发挥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城镇化建设,可以节省我国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从而吸引乡镇工业向小城镇集中,这就会产生聚集效应,为乡镇企业特别是乡镇工业向高层次发展创造条件。乡镇企业在小城镇的集中连片发展,又进一步支撑了小城镇的繁荣和建设,对周边农村又会产生辐射带动效应,拓展了农业产前、产后发展的空间,延长了农业产业的链条,孕育和培养了大批的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成为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的“助推器”。因此,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整体推进小城镇、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