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历史复习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汇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36106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中考历史复习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6中考历史复习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6中考历史复习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6中考历史复习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6中考历史复习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中考历史复习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中考历史复习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汇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中考历史复习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汇总一、历史学习:似易而实难1、难在记忆内容繁多,难理头绪,记不住,容易忘。具体对策:硬背不如巧记,贵在每日坚持,切忌考前突击。实用举例:奇数法记年代 1911 辛亥革命、1913 二次革命、1915 反袁斗争和新文化运动、1917 张勋复辟、1919 五四运动、1921 中共成立中外史对比法 1939-1945 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因果推导法市场(根本)走私鸦片销烟(直接)鸦片战争浓缩转化法戊戌变法“变” (政治:君主立宪;经济:发展资本主义)2、难在答题题能看懂,答案难做,容易失分。具体对策:“一看” ,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

2、有数;“二找” ,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三规范” ,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实用举例:2007 年太原市中考(微博)文综卷?历史部分的三道题目解析。列举:周恩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件事(3 分)1927:领导南昌起义;1935: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正确主张;1936: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叙述要简单、准确材料解析:大国崛起的共同原因?(2 分)将材料中的语句加以概括和转化出对内改革(依据国 情选择发展道路) 、对外学习借鉴他国经验两方面即可,不要直接摘抄。20 世纪最后 30 年的时代特征?(4 分)应包含政治(总趋势和平与发展,国际关 系特点美苏争霸到多极化)

3、、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 、科技 (高科技为主、第三次科技革命) 、思想文化(多元化) ,3、难在复习书有几本,题海无边,难以入手,效率不高。具体对策:文明史,历史复习的新角度;专题化,历史考试的总趋势;重基础,体现基本能力要求;重现实,适度结合热点命题。实用举例:2007 年高考(微博)的一道选择题引发的争议;谥号、庙号、帝号、年号的差别文科更注重积累。大国崛起热映引发的出题热;从整体设问:共同原因、经验、共同目标、启示等;从单个国家设问:如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影响(启示) ;关系:个别原因已包含了共同原因。文明史观在命题中的体现和做题的要求。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命题更关注影

4、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大事件,如生产工具变革、 三次工业革命等。二、历史解题: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2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背景=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如:开辟新航路的背景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如: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对自身的影响+对他人的影响评价人和事的方法: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既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局限。附:细化历史公式

5、全套: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 (经济+政治+文化+)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腐败:官场+军队+财政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 活贫困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

6、对比变化等思想:列宁 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 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二)外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启蒙思想的影响等。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

7、口等)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 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 军阀黑暗统治、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 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 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

8、发展等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 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 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二、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 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 度、政策、纲领、 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 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1、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古

9、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 (技术+布局+)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 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 经济的措施, 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 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

10、术及布局;城市 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 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 向边疆扩展等。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如 19 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微博)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 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 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

11、集体协作经济 兴起等。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 (协作+竞争)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 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2、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4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

12、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 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 与热战等。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 (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文化交流=(民族+对外) (传播+吸收)+文化地位+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 国大革命、二战等。

13、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 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 再分活动领域进行三、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 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 共和国,却被 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 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 (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14、+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 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 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 、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 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3、判断成败及原因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成败原因=(主观+客观) (经济+政治+军事+策略+)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

15、质) (进步/局限)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 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从成功原 因分析:包括 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从失败根源分析:包 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 阶级局限性。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从教训看,必 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5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如社会主

16、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生 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宏观 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展等。5、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如评价李鸿章:首先是其身份属性即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接着按方面和时间顺 序阐述其在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中法、中日战争的具体事迹;对其积极和消极影响 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中考备考中考备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