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入机制 注重作用发挥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35146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融入机制 注重作用发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融入机制 注重作用发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融入机制 注重作用发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融入机制 注重作用发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融入机制 注重作用发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融入机制 注重作用发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融入机制 注重作用发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融入机制创新融入机制 注重作用发挥注重作用发挥共青共青团团象山象山县县委搭建三大平台助推海洋委搭建三大平台助推海洋经济经济共青共青团团象山象山县县委委 2011 年年 12 月月 5 日日象山团县委深入实施“桥海兴县”总战略,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列入国家战略为契机,坚持保护优先、人海和谐、陆海联动,创新融入机制,注重作用发挥,扎实推进涉蓝青年人才开发平台、青年蓝色护海文化培育平台、涉蓝创业项目培植平台,为我县从海洋资源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的跨越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全面覆盖,推进人才开发,夯实涉蓝人才库团县委以构建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

2、抓住培育、凝聚、举荐三个关键环节,扎实推进涉蓝“青年人才开发工程”。1、重点推荐、夯实涉蓝人才库。深入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等各类青少年群体中开展调查研究,挖掘培养金融、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青年人才,夯实涉蓝人才库,以少先队雏鹰争章、青年职业生涯导航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青少年建功成才。2011年度宁波市共青团工作、青年工作创新奖申报材料2、典型引导,拓展人才培养途径。结合“村村都有好青年”、全县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等评选活动,推荐杨攀峰、叶维刚等青年典型进入村务决策层,带领广大村民开展生态养殖、水产品深加工、海洋休闲旅游等项目,发挥典型辐射带动作用。利用青联委员朱文荣、张志青等

3、资源,带头致力于海洋资源开发,拓展海洋经济产业链,2011 年,目前通过县青联组织、各级团组织发动投身海洋经济青年超过 100 名,在全县营造了较好的青年示范引领作用。3、加强扶持,优化海洋经济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开展继续教育、涉蓝青年培训班(SYB)等活动加强技能培训,成立海洋创业青年导师团、青年互联网创业基地和青年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创业实践、创业补助等一条龙服务,建立县涉蓝青年人才信息库,建立涉蓝青年人才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推荐涉蓝青年人才入驻新创商贸有限公司、青年农业创业示范园,鼓励青年到企业见习挂职,通过锻炼与提升成为骨干。近一年实现涉蓝项目创业结对帮扶 218

4、 人次、成功孵化培育项目 78 个,发放涉蓝小额贷款 5672 万元,涉蓝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二、保护海洋,挖掘文化内涵,打响蓝色护海牌团县委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桥海兴县”总战略,大力开展以亲近海洋、善待海洋、保护海洋为主要内容、以青年志愿者蓝色护海行动为抓手的蓝色文化培育,注重阵地建设,引领青少年化文化体验为动力,助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建设。1、注重文化研究常态化。以青少年认知海洋认知之路为载体,邀请国内外媒体、学者来象调研县域海洋文化现状。开设海洋经济与海洋文明论坛,邀请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以专题研讨会、高端讲座等形式,探讨研究新时期青少年海洋

5、文化的内涵。以“关注海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为主题,发起蓝色漂流瓶行动,向沿海 20 个城市市长和环太平洋国家首脑发函提出海洋保护建议,通过网络媒介、校园教育、传统媒体等方式,注重从普及海洋知识、海洋历史做起,促使青少年秉承“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理念。2、提升基地建设实体化。经团中央批准,成立全国首个“中国青年志愿者蓝色护海行动基地”,建立海上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规范,提高处置海上突发事件能力,象山由此成为全国搜救志愿者四大试点城市之一。同时,以构建和谐渔区为抓手,在石浦古城、中国渔村、松兰山和象山港开发区分别设立中国青年志愿者蓝色

6、护海行动基地渔文化教育、志愿者活动、生态教育和生态发展实践 4 个主阵地。3、推动机制建设长效化。坚持“蓝色保护”理念宣传机制,向沿海 20 个城市的市长和环太平洋国家首脑发函提出海洋保护建议,青年志愿者蓝色护海行动指导委员会曾收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加拿大、新西兰总理的来信赞许,寻求与多地市志愿者组织合作,派遣蓝色调查小分队,分赴沿海各地调研海洋周边环境、涉蓝经济产业链等,为我县海洋经济发展递交第一手资料, “蓝色护海”理念深入人心。坚持增殖放流护海行动机制,每年向大海投放一定数量鱼苗,至今已放流大黄鱼苗 300 多万尾,黑鲷鱼、梭鱼、曼氏无针乌贼等苗种 100 多万尾。坚持海洋生态保护机制,

7、组织蓝色志愿者净滩、净海,开展志愿小分队进社区、进学校、进渔村行动,督查乱倒、乱扔、乱排现象,配合渔警、检验检疫做好捕捞方式监督等工作,形成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与浙江野鸟会合作,开展“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保护系列活动。三、整合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创业项目群依据象山海洋(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我县大桥经济效应初步显现的现实情况,团县委积极谋划,创新举措扎实推进涉蓝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取得初步成效。1、导师帮带促提升。依托青创园,邀请海洋渔业、农林、科技等相关专家及学者,成立涉蓝项目青年创业导师团、青年互联网创业基地和青年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开办涉蓝青年创业(SYB)培训

8、班,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创业实践、创业补助等一条龙服务;近一年实现涉蓝项目创业结对帮扶 218 人次、成功孵化培育项目 78 个,分类培训学员 35 名。2、多方融资破难题。开通涉蓝创业项目贷款绿色通道,创新推出渔船抵押贷款,落实资金切块管理、利率优惠、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贷效率四项优惠政策,评选海岛信用示范户,并享受额度和利率相应优惠,全力推动蓝海项目实施,2011 年,共发放贷款5927.3 万,惠及 625 户青年。争取县财政专项资金 50 万元,设立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基金,按照项目类型和规模,对大学生“村官”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同时为涉蓝创业青年开通税费优惠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缩短办证周期,进一步优化创业软环境。3、拓宽渠道优发展。成立县青年创业协会,吸纳首批会员 65人,通过导师带徒、部门帮扶、抱团创业等多种形式为青年创业提供服务。建立涉蓝青年人才工作联系会议制度,通过县涉蓝青年人才信息库建设,为青年人才中脱颖而出、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平台。推荐涉蓝青年人才入驻青年创业孵化中心、新创商贸有限公司、青年农业创业示范园,鼓励青年到企业见习挂职,通过锻炼与提升成为骨干。通过近一年努力,成功孵化近 30 个涉蓝项目,产值近一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