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47219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塑料凹印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编制:张德友(一)凹版印刷塑料薄膜时的油墨故障(一)凹版印刷塑料薄膜时的油墨故障 1.产生污版问题在塑料凹版印刷中,印版滚筒的非印刷面经常粘有一层朦朦胧胧的油墨。 转印到印刷基材上往往呈现出片状或线条状的污版,称为脏版,也叫雾版。产 生脏版问题的原因除了与油墨配方本身、刮墨刀的压力和接触角以及印版的质 量有关外,还与油墨的印刷粘度有关。一般来说,油墨黏度越小,脏版问题越 不容易发生。 2. 高速印刷的飞墨问题印刷机高速运转时油墨在印刷机墨辊之间分裂,长的油墨形成长的细丝,这 些细丝断裂成细滴呈雾状飞散,分布在印刷车间的空气中。形成这种情况的原 因有:印刷速度过快。

2、给墨量太多,墨辊上墨层太厚。油墨太长太粘。 墨辊安装不适当或损伤。处理方法:降低印刷速度。换用颜色浓度高油墨,减少给墨量。加入蜡类助剂,使油墨变短并降低粘性。检查墨辊,并将墨斗开小些,调节齿轮使转动快些。 3.对颜色、转移率以及颜色饱和度等的影响凹版油墨是依靠凹版凹下的网点的油墨转移到印刷基材上的,相对而言, 印刷网点的体积是基本固定的。随着油墨印刷粘度的升高,油墨的粘性也随之 增高,从网点转移出来的油墨也越多,这样印品的颜色浓度、饱和度也越高, 但这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油墨的粘度不断升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油墨的转移 率也达到了同步的提高,如果油墨的粘度还继续上升,油墨的粘性就越来越强, 油墨就

3、开始很难进入很小的网点,网点里的油墨就越来越少,油墨的转移率就 开始逐步下降。印刷品的颜色浓度也开始下降。 4.对印刷速度的影响在实际印刷中,要根据印刷机的印刷速度进行选择。当印刷速度提高时, 其印刷粘度值将会下降。当然最合适的印刷粘度,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即使是相同的印刷速度,由于油墨配方设计的差异,其印刷粘度也会有 所不同。所以在实际的印刷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印刷时的效 果进行调整。受季节温度的影响:相同的印刷油墨在夏天和冬天的粘度是有差异的, 油墨生产企业也一直在为减少温度对油墨粘度的影响而努力.还要根据印刷印版滚筒的实际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油墨印刷粘度.25.对印刷品光泽度的影响凹版油墨的粘

4、度越低(即在原油墨中加入更多的溶剂) ,印刷油墨中树脂 和颜料的含量就降低,油墨转移到印刷基材上干燥后就不易结成光滑的墨层而 出现白花现象,直接导致印刷品缺乏光泽度。因此要想获得优异的光泽度,必 须保证印刷油墨有合适的树脂和颜料含量. 6.静电问题一般情况下,OPP 里印油墨本身抗静电的能力有限,比聚酰胺型表印油墨 及聚氨酯体系油墨更容易产生静电。对于 O PP 里印油墨而言,印刷油墨的粘 度越高则越不容易产生静电问题,在正常的温度条件下,印刷油墨的粘度在 16 秒以上(3# 杯) ,静电一般不会发生;如果印刷粘度低于 16 秒(3# 杯) 则 胡须状、斑纹状,边缘排斥等故障就容易发生。如果印

5、刷油墨粘度已经在 15 秒(3# 杯) ,尽量不要采用提高印刷油墨的粘度的方法,因为提高油墨印刷粘 度不仅会增加印刷成本,还会带来印刷转移因难,容易产生污版等印刷故障。 可根据产生静电的具体情况,采取其它排除静电的方法,例如,可通过改变稀 释的溶剂比例、添加 5的异丙醇(属极性溶剂、电导性好) 或酌情添加少量 抗静电剂即可达到消除静电目的。 (二)塑料凹印常见的故障排除(二)塑料凹印常见的故障排除 1、套色不准主要是凹版滚筒直径有偏差,由于装版不正,造成图文变形;轴搭牙间距 不均,空隙偏大或偏小,或有顶牙现象而造成套印不准;薄膜开卷收卷轴张力 控制不均衡或凹印薄膜厚度不均、荷叶边;印版滚筒与压

6、印滚筒两端压力不均 匀或多色套印时各印版之间压力不一致。 2、尺寸偏差收缩余量不足或过多。印刷时由于塑料薄膜张力和加热干燥的影响,使薄 膜纵向尺寸变化较大。适当调整印刷张力,防止温度设定不当造成尺寸偏差。 3、反印(即咬色)反印指在套印中前一色的油墨反印到后一色的印版上。原因:前一色印 后墨层未能彻底干燥;第二色压力过大,或机速太快,或冷热风不良;基材印 刷适性差。改进前一色油墨的附着性,调整油墨黏度,加大冷热风量,提高油 墨的干燥速度;减慢车速;加大后一色的供墨量;降低后一色的油墨黏度;正 确排列印版色序;降低压印滚筒压力,或使用偏软的胶辊。 4、白化 树脂不溶解、析出;干燥太快。控制对策:

7、重新制墨,适当加入慢干溶剂。5、图案线条残缺热风过大,油墨容易干燥,墨在网纹线内干燥过快,积墨干固于印版表面; 印版与压印滚筒间压力太小;刮墨刀角度不够理想,对版面压力不够;印版网 纹不匀或有白点,印版浅,有毛刺,油墨附着少;油墨太薄;印刷速度太慢。3及时充入丁醇,清洗版面的积墨;调整压力;调整刮墨刀的角度和对版面的压 力;加深印版,清除毛刺;适当加入原墨;调整印刷速度。 6、色差色差是指印刷过程中卷与卷之间出现颜色差异的现象。原因:油墨黏度没 有很好的调整;凹版滚筒堵版;印刷人员作业不当。 7、堵版印刷中,随溶剂的大量挥发,油墨黏度增大,在网线内部极易干固;印刷 工艺中,刮刀的位置距印版滚筒

8、远或角度不合理,印版滚筒直径大或印版滚筒 进入油墨槽的深度不够时,从干燥管道吹出的热风影响到版滚筒面,易造成严 重堵版;油墨中混入杂质;印版滚筒网线雕刻深度不适宜;印刷时温度过高使 油墨中的溶剂挥发快。 8、刀线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的粘度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一种刀线呈微细的流丝状,一般不会拖太长,而是间断性的出现在印品 上。 解决方法:1)将一把宽 5cm 、长 15cm 、厚 140cm 的软塑料卡研磨得非常 光滑,在出现刀线处轻挑一下。2)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则是向油墨中加入适量的 溶剂以降低油墨的粘度,油墨粘度降低后,微细流丝状刀线一般都会消除。 第二种刀线是以印刷图案为起始点,但刀线集中且比较粗糙,并且很有规 律地出现在印品的同一位置,往往还要延续到下一色。这种刀线比较明显,容 易被发现。 解决这种刀线的方法是:1)调整刮墨刀角度,一般情况下刮墨刀与印版之 间的角度为 60 度, 此时可将刮刀与印版角度增加到 60 度左右, 以增加刮墨 刀压力,同时向粘度高的油墨中加入适量添加剂或溶剂,以降低油墨的粘度, 增加油墨的流动性。加溶剂时应对油墨进行搅拌。2)在油墨槽中放入搅拌辊, 随着版 滚筒的旋转,搅拌辊也相应旋转,可防止油墨表面结层,以上几个解决方法相 互配合使用,上述集中的、粗细不一的刀线通常将会得到消除。5110222901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