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46860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 张玲(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内容提要:高校作为知识分子会聚的重要场所,其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其特 殊性。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必须从制度、领导 方式及服务意识等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使之成为培养青年教师的 摇篮,增强其责任感、归属感,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是个有机体的话,那么党的基层组织就是她身上的基本 细胞。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表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制胜法宝,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新的历史 时期,党的基层组织仍然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

2、力保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 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高等 院校作为造就高素质青年人才的摇篮,赋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 史使命,最重要的任务是“重点做好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高 校青年教师作为拥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群体,是国家实 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重点是广揽 青年才俊,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材环境,增强其使命感、责任感,为党的基层 组织增加新鲜血液,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从调查总体状况看,广大党员群众

3、对高校党组织建设、个体党员的表现持 肯定态度,满意度高达 70%以上,但是从一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对一些关键问 题的回答中,还是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青年教师对党组织信任度不太高。调查显示,对“在工作和活动中遇到重 大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求助对象”的选择排序是:A、本单位的党组织 393 人, 占 48.1%;B、同事、朋友 244 人,占 29.9%;C、家庭 136 人,占 16.6%;D、 社会机构或法律 18 人,占 2.2%。选择党组织的虽然人数最多,但与第二选项 相比并无明显差距,如果算上党组织以外的所有选项,党组织的优势就不复存 在。对该问题的选择中,呈现年龄越小、学历越高选择第一选项

4、越低的趋势, 硕士以上学历、35 岁以下的选择第二选项超过第一选项。 支部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大小,从支部生活质量上直接得 到反映。在关于“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中,有五个小题,分别是: A、内容安排上,虚的多,实的少,不是照本宣科念文件读报纸,就是海阔天 空“无轨电车”到处开;B、党员表达意见时,愤世嫉俗、针砭时弊的多,联 系个人实际开展自我批评的少,组织生活往往演变成发牢骚、说怪话、传播小 道消息的场所;C、组织生活实际上就是解决两件事,即发展党员和收缴党费, 其他活动很少;D、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组织起来不容易;E、活动经费没有保障,无法开展有些有

5、规模的和有意义的活动。选择 “确实如此和基本这样”选项的,院系比例最高,分别为: 29.6%,22.5%,27.7%,35.4%,54.7%,算术平均数为 33.8%。而中青年知识分 子多集中在以教学工作为主的院系中,支部生活质量不高,是青年教师对党的 基层组织不太满意不可忽视的原因。 对“一些青年教师不愿意入党的三项主要原因”的选择排序是:A、靠业务吃 饭,入不入党无所谓 531 人,占 65.1%;B、“无党无派一身轻”,入党受约束 401 人,占 49.2%;C、对单位党组织和身边的党员有看法 318 人,占 39%;D、 嫌入党手续太繁琐 198 人,占 24.3%;E、觉得自己不够党

6、员标准 159 人,占 19.5%。在前三选项中,党支部书记、45 岁以下的教师和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 对第三项有较高的选择度。以上数据表明,年轻的知识分子已经把个体党员的 言行看作党的整体素质的一面镜子,可以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反映党的威 信的晴雨表。党员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不符合党员标准的言行,是青年教师不愿 入党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强化基层党组织威信,增强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青年教师对党组织的归属感相对较弱,遇到困难时,首选的求助对象不是 党组织,而是亲戚朋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上是复杂的:首先,市场经济开 拓的多元化的社会格局,使具备“三个”优势高学历、高能力、高社会影 响力、精力旺盛的青年

7、教师,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找到发展机会和价值, “体制内”党组织的吸引力不那么强了。其次,社会文化和价值的多元化发展 趋势、信息社会中信息量的无限膨胀,导致见多识广的青年知识分子对于马克 思主义的认同也并不整齐划一。再次,新时期党政分开、党对国家社会间接调 控等领导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使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原 来由党组织掌握的诸如职称评定、经济权利、教职工住房等具体事务转由行政 部门或社会解决,形成行政、党务平分秋色的局面,无形中,党组织的作用被 部分消解,这样,给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开展、组织的发展壮大带来一定困难, 其影响力和威信在非党群众中也有所下降。而最后一个因素是当前制约

8、高校基 层党组织对青年教师吸引力的瓶颈。 增强基层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必须提高党组织的威信,发挥“权力效 应”。党组织的威信源于两方面:第一,党组织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巩固,拥有 合理分配资源的权力;第二,党组织的自身的凝聚力、党员权利的充分保障。权力效应的“双峰对称”理论认为,任何组织都会产生两个权力效应即内 在权力效应和外在权力效应。所谓内在权力,就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所形 成的集体凝聚力;所谓外在权力,就是组织对外的影响力。“组织只有赢得内 部对其目标的服从时才能赢得外部的服从。其外在权力的大小和可靠性完全取 决于内部服从的程度” 。该理论告诉我们,组织的内在影响力是第一位的, 在组

9、织内部必须使每一个成员服从组织意志,以完成组织的目标为己任;只有 强化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才能形成组织的内聚力,进而增强组织的外在 影响力。目前制约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权力效应”是现行的行政负责制,它使基 层组织的权力边缘化。党的基层组织只是配合行政工作,在重大决策和关乎党 员及群众利益的影响有限,其外部影响力也受到削弱,这必然影响青年教师对 基层党组织的态度和看法。调查结果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在“关于党员对承担 党务工作的态度”一项调查中,对于“党员被推选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态度”的 选择排序:A、愉快接受 515 人,占 63.0%,B、没有考虑过 131 人,占 16.0%,C、虽然不愿意

10、,但考虑到党员推选,勉强担任 122 人,占 14.9%,D、 找各种理由推辞 16 人,占 2.0%。总的看来党员觉悟是比较高的。如果对比以 下数据,便可看出问题。对于“有机会选择担任副书记或副院长(经理)的态 度”的选择排序是:A、服从组织安排 402 人,站 49.2%,B、最好两者兼任 187 人,占 22.9%,C、只愿意担任副院长(经理)129 人,占 15.8%,D、无所 谓 41 人,占 5.0%,E、只愿意担任副书记 17 人,占 2.0%。勿须赘言,统计数 据充分表明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合理地掌握和 分配资源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权力双峰”效应的根本保

11、证;只有避免“空对空” ,单纯的政治思想教育才能转化为切实的组织关怀,有效地解决教职工尤其是 青年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党的领导执政角色得到体现,党组织才 能吸引人、凝聚人,吸纳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加入。自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内部建设,是凸显组织的权威、发挥其内在权力的 必要条件。基层党组织要得到青年教师的认同,必须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 第一,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时时体认党员的身份和角色,服从组织纪律和组织 目标。只有步调一致,才能无往不胜,显其威力;第二,党组织必须充分保障 党员的权利,给党员群众充分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在单位作出重大决策时,充 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

12、议;第三,党组织必须维护党 员及教工群众的切身权益,成为教工利益的代言人;第四,党的基层组织要大 胆吸收年轻、高学历的年轻教师,增加新鲜血液,使党组织充满生机,成员精 干且德才兼备。对于不愿入党的要动之以情、哓之以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 作优势,为青年教师提供充分发挥才干的平台,使党的队伍成为本单位精英的 有机集合体。 只有这样,党的基层组织才能具有活力和创造性,广大党员才能成为教学和学 术上水平的一支生力军,党组织的外在权力才能充分产生效应,对青年教师产 生强大的吸引力,党组织才能人才辈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其内外“权力效 应”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三、转变领导方式,完善协商民主,提高青年教师

13、参政议政能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通过享有资源和增强“权力效应”来提高 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健全的制度和机制做保障,设 计一套考核和评价党员、干部的细则,让党员的言行处于全体教师的监督之下, 便于自律和他律,使思想和行动保持一致。这样,内外加压,党的基层组织和 党员才能时刻保持清醒,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要达此目的,必须实现领导方 式的重大变革。协商民主机制无疑是可以借鉴的手段。协商民主理论是 20 世纪末期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 在政治共同体中,自由与平等的公民,通过公共协商而赋予立法、决策以正当 性,经由协商民主达至理性立法、参与政治和公民自治的

14、理想。实际上,基层 的民主生活会制度相当于党内的协商民主,即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作为执政 党,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切实保障党员群众对党内及本单位事务的知情权,同时 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工的积极主动性。高校教师是社会中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 自主观念及民主诉求意识较强。协商民主是寻求最大限度满足所有公民愿望的 政策,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自由的、理性的,不存在特殊成员的利益具有 超越其他任何公民利益的优先性,参与者行为不受先定权威的规范或要求的限 制,而只根据协商的前提和结果行动,提出建议,或者批评、辩论必须具有充 分的理由,协商不接受强力;协商民主力图完善自主的自我治理过程,既反映 不同的愿望,也反映更

15、高程度的道德责任,能够阻止秘密的、幕后的政策协定。 而高校作为社会上特殊的团体,无疑对协商民主的理解更深刻,贯彻也更得力。 它既是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手段,也是一种吸引党员和教师群众参政的 较好的民主形式。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充分利用协商民主形式,可以有效地发挥党的凝聚力, 使党的组织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把教工群众吸引到党的周围,及时把握教工 的工作和思想实际,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易于落到实处,提高工作效率。 协商民主形式很大程度改变了原有的领导模式,它可以把维护广大教职工的根 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更加显著地 体现群众在学院(系)事务中的主人翁地位,

16、尊重群众的意愿,紧紧依靠群众, 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造才能,为党员干部为民、亲民、利民和爱民开 辟了广阔的平台。在协商过程中,党组织承担的角色,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而是为民服务的载体,普通党员及群众以平等的资格参与学院(系)的各项事 务,对党组织形成制约,成为有效的监督力量。这样,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党 组织与党外群众之间及党员与群众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组织自发地吐故 纳新,不断发展壮大。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反映敏捷,协商民主可以极大调动 他们的参与学院(系)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民主协商的实践, 也锻炼了他们参政、议政能力,使他们政治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从而增强其对 党组织的使命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在制度 层面除了全面贯彻协商民主制外,还必须完善各项领导制度,如要定期召开党 政例会制度,使行政领导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对单位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讨论, 防止“一言堂”;完善党务工作例会制度和党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在党内形成 畅所欲言的局面;切实贯彻领导干部的收入申报制度、考核制度、社会交往的 审批制度,确保基层党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