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长三角地区行政区划改革的未来畅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46770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TO与长三角地区行政区划改革的未来畅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WTO与长三角地区行政区划改革的未来畅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WTO与长三角地区行政区划改革的未来畅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WTO与长三角地区行政区划改革的未来畅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WTO与长三角地区行政区划改革的未来畅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TO与长三角地区行政区划改革的未来畅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TO与长三角地区行政区划改革的未来畅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TO 与长三角地区行政区划改革的未来畅想与长三角地区行政区划改革的未来畅想作者:佟亚洲导言导言:长三角的发展关键是协调,各方相互支持.用俗话讲就是要”通通气”.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问题提出已经有 20 多年的历史。在这 20 多年的发展中,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该地区经济中竞争内耗问题和发展的外部性问题在程度上不是降低了,而是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越来越严重了。为什么文化上如此丰富、资源禀赋上如此相同、历史上具有如此多的密切联系、经济结构上如此互补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却在现实经济发展中未能形成一种一体化发展的格局?这个疑问随着 1993 年 11 月 1 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中国加

2、入而更为加深了。人们越来越深入地发问:主权独立的若干欧洲国家尚能在某些重要的经济领域将某些国家主权交给一个跨国机构,在某个条约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一体化发展组织和发行统一的欧洲货币,而在一个主权国家的某个经济区域内部,却难以形成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格局?这种分散主义导向的地方经济发展格局究竟要或者究竟能持续多久?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形成与中国行政区划历史上设置时的主要考虑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关关键词键词:区域:区域经济经济一体化一体化 协调协调 地方保地方保护护 产业链产业链条条第一章第一章 长三角基本行政区划概况长三角基本行政区划概况第一节第一节 长三角目前行政区划简介长三角目前行政区划简介从自然地理

3、概念而言,长江三角洲范围仅限于镇江以东,通扬运河以南,杭州湾以北的区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总面积约万平方公里。但从经济地理角度来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网络要比自然地理的范围要广一些。本文所研究的“长江三角洲”区域指经济地理意义上的区域范围,包括上海市的全部,江苏的中南部和浙江的东北部区域,也称为:“大上海都市圈”。具体包括:上海市全部;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等个市,中部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等个市;浙江东北部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等个市。该区域共包含二省一市的个地级以上市,其中副省级以上城市个;共有个城区,个县市;总面积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人口万,约占

4、全国的%。年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占全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倍。第二节第二节 目前长三角中各行政区域的角色定位目前长三角中各行政区域的角色定位在江、浙、沪的三边经济联系上,沪-宁、沪-杭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而杭-宁的经 济联系 却比较 薄弱, 这样的 长三角 是不完 整的。 从这一 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杭、宁合作具有潜在优势,从自然条件看,两地同属环太湖经济区,地 貌简单,容易规划经济带;从经济基础看,南京、杭州都进行了区划调整,都是经济总量 超 1000 亿的经济强市,在全国排名,杭州居第 8 位,南京居第 16 位,而另一份城市实力 评估报告显示,杭州居第 8 位、南京居

5、 6 位,这样的实力足以支长三角几个主要城市综合实力对比城市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三大产业比重财政收入人均 GDP(元/人)上海4950.81.7:47.6:50.71995.637382苏州1760.35.2:56.8:38.0208.930384杭州1568.07.1:50.6:42.3188.525074无锡1360.14.0:55.2:40.8141.931248宁波1312.77.6:54.8:37.6190.324213南京1150.35.1:47.6:47.3204.820597长江三角洲地区 15 个城市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项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27.7%39.7%3

6、2.6%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22.3 个百分点高 17.4 个百分点高 4.9 个百分点第一层次城市20.4%42.1%37.5% 第二层次城市35.3%39.3%25.4% 第三层次城市41.2%28.9%29.9%撑这个辐射圈;从人文条件看,两地文化同源,具有很强的亲合力;从城市布局看, 两地都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和工业化的中后期,需要进行重新整合。这就需要杭-宁之 间开辟一条经济带,构筑江浙一体化的经济走廊,构成长三角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农 业上呼应上海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的趋势,吸引上海的资金、技术参与苏州、 南通农业资源的开发,沪宁线镇江以东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城市国内生产

7、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出口额(亿美圆)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圆)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年末人口(万人)上海4950.81995.6276.374.163411327.1 苏州1760.3208.9123.130.28488580.8 无锡1360.1141.936.013.64650435.9 常州672.975.321.76.24375341.5 镇江502.740.87.53.53843266.6共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产销或贸工农一体化的 龙头企业,建设适应国内外市 场需求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 地以及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和 休闲农业基地。在工业上苏州 应充分发

8、挥上海高新技术和苏 州加工制造的综合优势,优化 和重组产业、产品和企业结构, 在巩固、提高现有配套协作的基础上,拓展新的配套协作;南通应建设成为上海支柱产业 的配套基地、扩散产业的协作基地和高技术产业的中试、加工基地。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过程中,苏州、南通应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加强合作,使各自的股票、债券、外汇及拆借 等金融市场相互衔接,积极筹措和运用国内外资金。发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和苏州、 南通产销优势,进一步完善商品流通合作体系,共同培育建设面向本区、全国乃至世界的 大型商品或物资集散地。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带动作用,改造提升苏州、南通有 关港口和沿线的仓储运转功能,逐步形成以上海

9、为中心的综合航运和储运网络。发挥各自 旅游互补优势,开展全方位合作,实施跨区域连锁经营。通过共同参与旅游资源的规划、 开发、建设和保护,带动各自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新一轮旅游消费热点。总是,长三角各城市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一定要相互协调中形成良好的市场配 置,我比较倾向于研究上海在这里应该发挥的功能,首先,一般加工业,如果有一定的技 术优势,一定要向周遍地区辐射。其次,就是要吸引一些适合上海环境、特别是能承受上 海本地成本的一些企业,主要是服务业,也包括一些加工工业的高精尖生产制造业。第三, 对于一般性的,低层次的加工制造业,上海要主动放弃,这是加强长三角合作与互动的一 种好的手段。第

10、二章第二章长三角目前因传统体制造成的行政区划矛盾长三角目前因传统体制造成的行政区划矛盾大概原因:“现在江浙沪竞争的成分大于合作”。长三角地区的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 地区间谁也不服谁,有学者简单地把他们的关系概括为“上海人眼看土地,而江浙则希望上海“项目”过来,但问题关键是项目在哪落地税收就归哪所有。笔者比较赞同长三角 地区需要两省一市共同组成区域协调组织,这一组织必须有法人地位,有相应的权力, 但又不是全能政府,只须负责长三角地区的规划、交通、环保与旅游。第一第一节节 产业产业布局分散布局分散 区域内缺乏区域内缺乏联动联动目前,长三角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协调,区域间因行政隶属不同造成

11、地区间相同产业的不和谐竞争, “以前的壁垒是有形的,现在的壁垒是无形的;以前 的壁垒造成的是浪费,现在的壁垒浪费的是时机和效率,以及稍纵即没的机会。”一 位学者如是说。江苏和上海的汽车行业之争便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另外,目前中国拥 有许多汽车制造厂商,有世界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如果这些汽车制造厂商能够“捏 成一个拳头”,形成整体优势去和外商进行合资谈判,无疑将可以争取更多的利益筹 码。但这必须在既得利益重新调和的前提之下才能进行,现时的情形是,各个省市的 地方利益无法调和,各地汽车制造厂商还是一盘散沙。究其根本原因,实质上仍是政 资不分离的问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基础是科技创新能力。长江三角洲区域

12、的知识与创 新资源丰富,但都自成体系、缺乏互动,没有形成“相互开放、知识共享、联合攻关” 的协同网络,这些都不利于知识、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的自由 流动,也不适应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第二第二节节 吸引外吸引外资资方面的方面的恶恶性性竞竞争争 变变向减税向减税问题问题突出突出目前,招商引资规模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一环,税收优惠政策则是各地 吸引外资的有力武器。许多地方早已突破两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底线, 五免五减半的政策已经在一些地方暗地里执行。据了解当初,台积电在长三角选择投 资地时,一些地方甚至承诺给予十免十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长三角各城市在税收

13、方 面大打出手,令漂亮的长三角外向型经济不可避免地蒙上一层隐忧。要堵住各地擅自 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的缺口难度是极大的。鉴于企业所得税在许多地方已经成为地方税 收的第一大税源,即使是在长三角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因税收优惠造成的财政负担 也是比较沉重,结果是外表企业林立,实则地方财政拮据。不用讳言,税收是双刃剑 在长三角发展初期,各地政府是以各种税赋优惠吸引企业。在各地资本积累初级阶段, 税收优惠是有进步的作用。但目前,长三角发展正进入以土地价格竞争为主要内容的 恶性竞争阶段。苏南某地土地价格可达 5 万元 1 亩,嘉兴 7 万元 1 亩,而珠三角是 25 万元 1 亩。其实,实际土地成本一般是 1

14、5 万元 1 亩,政府每亩要倒贴近 10 万元。那这 一块政府怎么拿回来?办法是政府先交了中央的土地出让金,然后,企业 3 年利润政 府不征,留给开发区自己用,这就是其中的奥妙。因为新增税源,国家不一定搞得清, 这就是变相减税。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种政府主导的以土地与开发区变相减税的方式 已经制约了长三角的发展。第三第三节节 产业结产业结构构严严重雷同重雷同 专业专业化分工与化分工与协协作需要高效作需要高效一百年来,上海一直在追寻着建造一个深水港。由于上海长江口有铜沙问题,难以 有深水港,目前武汉只有六分之一的货物从上海出口,而其余六分之五远道走香港,上 海港口成为上海的天然缺陷,制约着上海成为

15、真正的龙头。当时宁波以能吸引湖南、江 西货源为由引得国家投资于天然深水良港北仑港,结果却发现,湖南江西货源并没有 过来,腹地不足使北仑港严重运力过剩,只用了 10潜力。而江苏沿江各市为了将市区面积扩大到江,重复投资了大量的集装箱码头,从江阴到南通 60 公里岸段,有 68 个万 吨级泊位,平均 0.9 公里就有一个。有的港口利用率仅 50。本来深达 12 米的长江航 道却有只深 7 米的拦门沙航道,以至于国家交通部在长江航道上投资 155 亿,决心拔 掉长江龙口的刺。这样,目前万吨轮仅能乘潮进港的上海港将能够容下七万吨巨轮。如 果整个长江三角洲是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域,那么,上海便可以选择张家港,

16、或太仓港, 或者北仑港,但目前上海为了拥有自己的国际深水港,选择了大小洋山港,并计划为 1300 万标箱,规模超过香港。这样,交通部的长江口拔刺工程意义锐减。宁波的北仑港 无疑也受到了影响,浙江省于是兴建跨海大桥吸收上海货源。这样上海到宁波小汽车 可减少 80 元,大卡车可省 353 元。宁波港到苏州与大小洋山到苏州的时间是一样的。 当时跨海大桥第一方案是桥头建在上海金山卫,但与上海没有谈成,只有建在嘉兴。但 跨海大桥如果建成,单从成本考虑,有人认为大小洋山港的市场前景比较模糊。可以认 为,大小洋山港是各行政区域协商乏力的结果,也说明“大上海”需要的整合远远超出自 然经济的范围。)由于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特点相似,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结构一直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15 个城市中选择汽车的有 11 个城市,选择石化的有 8 个 城市,选择通信产业的 12 个城市。苏锡常三地前五位产业完全一样。经济学家钱晟 认为在长三角各地情况差不多的地方,各地的互相角逐现在仍以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