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38029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健康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健康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健康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健康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健康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许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北京 100035)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稀缺,目前又面临人口膨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挑战。如何协调土地利用问题,引导我国城市化健康持续发展,无疑成为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为此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土地学会联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于 2005 年 5 月 28 日在北京国谊宾馆举办了“健康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和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小虎主持。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和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胡存智到会并讲话。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文甲、

2、原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光器、北京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周一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蒋大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刘守英、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尹海林、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教授严金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牛慧恩、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规划所所长郑伟元等专家在会上先后发言。会议围绕健康城市化、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土地合理利用、体制问题、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土地市场和土地价格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京报

3、、财经杂志、法制早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建设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做了现场采访。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一、 关于健康城市化问题关于健康城市化问题有专家认为,城市土地无序扩张是城市化不健康的主要表现。城市化应是一个土地集约利用的过程,但实际上这些年我国城市用地呈全面扩张的态势。目前有将近 30 个省提出来要加速发展城市化,但城市化不是自己想快就快,想慢就慢的。有专家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计算认为,城市化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城市化速度应和经济、就业、用地等因素的增长相协调。建议今后,至少在 2020 年以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 0.6 到 0.8 个百分点,超过 0.8 个百分点就是高速度

4、。个别年份达到 1 个百分点是有可能的,如果连续多年一个百分点的增长是有风险的,经济、土地、环境都支撑不了。而连续多年 1.44 个百分点的增长完全是虚假的,如果有也是可怕的。有专家认为,目前城市总体规划已被指责成为是一个“圈地工具” ,原因一是在编制规划的时候,单一强调了目标导向,却不考虑客观条件。城市发展的目标定得很高很远,然后根据这个目标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二是急功近利,不考虑在资源约束条件下,怎么样去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专家认为,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的关键是核定合理的城市规模,合理的城市规模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是符合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东京、巴黎、伦敦等国外经验显示,随着经济

5、发展阶段的不同,城市人口增长是一个曲线。因此,城市规模应与这个城市人口增长的曲线相适应。二是符合就业岗位的供给。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研究就业岗位,没有通过就业岗位测算城市规模。实际上,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的就业岗位数是不同的,城市人口搞得太大,但就业率很低,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三是符合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一个成熟的社区,没有二三十年是建不成的。比如,北京现在的卫星城只有 20、30 万人,到 2020 年要达到 80、90 万,这是不可能的。二、二、 关于城市发展战略问题关于城市发展战略问题不少专家都认为,应尽快制定全国的城市发展战略。当前这种盲目追求经济指标、经济政绩的城市发

6、展模式,像洪水一样,硬堵是堵不住的,只能靠疏导,靠城市发展战略来引导。由于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城市发展战略,目前的城市规划只能是一个过渡性的规划。研讨中,专家们主要提出了以下城市发展战略思路:1 1、多中心分散集团式、多中心分散集团式有专家认为,如果走多中心分散组团式城市发展模式,在各个组团之间既有绿色空间穿插隔离,又有便捷的交通相互联系,不仅能够避免堵车、污染等城市病,又能避开占用优质的耕地。2 2、都市圈、都市圈有专家提出,中国应在 2030 年前建成 20 个都市圈。认为都市圈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大大的节省道路用地。比如日本三大都市圈之间的物流量,只占全部货运量的 1.5,98.5的货运量是

7、在三大都市圈内部发生的,而每一个都市圈对外开放度都很高,出口都占到都市圈 GDP 的 20以上。日本都市圈之间的相对封闭性是由土地的稀缺性决定的,我国的土地比日本更稀缺,因此,更应该走都市圈的道路。3 3、大城市带小城镇、大城市带小城镇有专家认为,在我国专门发展大城市有许多问题,专门发展小城镇也有许多问题,而应该发展大城市带周边小城镇的城镇体系,农田作为中间的隔离带。认为这种模式与目前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可能比较容易发展,也可以回避大城市、小城镇的一些问题。三、关于城市合理用地问题三、关于城市合理用地问题有专家认为,从国际上看,城市用地可分成三种类型,一是低密度,二是中密度,三是高密度。人均 1

8、00300 平米是低密度,60100 平米是中密度,小于 60 平米是高密度。目前我国的标准是 60120 平米,属于中密度。从理论上和这个标准执行的 10 多年来看,这个标准基本上还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是能够满足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的。而低密度和高密度都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有专家认为,应在不同的区域背景条件下形成均衡合理的用地结构,建设用地、耕地、林地等应该是一种均衡的合理布局。应该在共同的资源约束条件下,考虑哪一类地的弹性系数大一些,哪一类小一些,哪一类地有一定的刚性不可以调整。现在很多用地都是侵占耕地的罪魁祸首。有专家认为,住宅、绿地、工业、交通等各类用地应适度,城市居住用地占整个

9、城市用地的比例不应该太高,比如北京以 18到 20左右为好。不应该修建太多的低层住宅,也不提倡修建太多的高层住宅,因为高层比低层实际上省不了多少地,耗能却很大,不便于管理。城市绿地国家标准规定的下线是 7平米,但真正达到 7 平米就很不错了。城市绿地关键是在城市中要有合理的分布,大型的公园不能太多,应多搞一些小的街头绿地。工业用地应有一个整体布局和设想,应尽量采取现代技术搞大型现代化企业,多搞一些占地少的劳动密集性企业。中国应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发展家用汽车带来的土地供求等矛盾越来越大,为了发展小汽车而建快速路、立交桥,相应的很多公用事业用地就满足不了。有专家认为,我国的粮食问题完全靠我国自己

10、解决困难很大,建议将我国粮食的自给率降到 90,或者更低一些,认为从国外进口粮食等于是向国外借土地。四、关于体制问题四、关于体制问题1 1、城市越做越大是体制造成的、城市越做越大是体制造成的在发言中,有专家提出在许多城市规划中: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太快,高到了两位数;二是城市化速度太快,超过了 1.5;三是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搞得太快,高达 20 ,而实际上这些数字都不很真实。比如,中国的 GDP 从 1978年到 2004 年增长了 370,年增长是 6.1,而 2005 年到 2020 年,各地计划的增长速度都是两位数,这没有根据。有专家认为,城市越做越大的原因是体制造成的。目前中国的政府是一个经

11、济发展型的政府,跟西方国家服务型政府有很大区别。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济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经济,行政推动城市化的力度非常大。土地产权不明晰,各级政府比较容易获取土地,用地成本比较低,卖地是重要的财源,搞政绩工程,是造成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原因。2 2、目前的财税体制是城市无序用地产生的根本原因、目前的财税体制是城市无序用地产生的根本原因有专家认为,城市建设用地如此快速扩张,深层次的原因是行政体制有问题。80 年代以来,乡改镇、县改市等等一系列的行政区划改革,都是朝着扩大行政管辖空间发展的。目前,我国市长和镇长管辖的空间,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他们拥有的土地资源太丰富了。2002 年,直辖市、地级

12、市管的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的 50,被市长管辖的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 90。一个地级市,平均面积是一万几千平方公里,难怪动不动划一百多平方公里作为开发区是如此的轻而易举,因为这只不过是他管辖面积的百分之零点几。有专家则认为,城市用地无序扩张的根本原因是目前的财税体制。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划分之后,地方就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了。目前存在一个矛盾,中央财权大概占了六成以上,地方占不到四成;但从实际需要看,中央占不到四成,地方支付大概是六成。地方财源不足,于是就想到了卖地。卖地(出让土地)的收益极大,根据 30 多个城市的统计,从获取土地的成本,到出让的收益,平均是 18 倍。花 1 块钱买地,卖 18 块钱,

13、净赚 17 块钱。如果这样的财税体制不改变,任何措施都控制不了地方政府卖地(出让土地) 。五、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问题五、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问题有专家认为,1998 年以来,规划越来越受到各地各部门的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空间的控制成了政府干预市场很有力的杠杆。但目前国土部门、建设部门、发改委形成三个规划体系,而且互不衔接。规划本身应该是一个从上到下的整体,但是由于目前部门的分别管理,各自侧重点不同,矛盾就自然产生了。有专家认为,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不衔接,实质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协调。土地规划是五级规划,指标控制是中央的意图,所以地方土地规划首先

14、要反映中央的意图,但是城市规划却是城市自己编的,在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完全反映的是地方政府的意图,于是两个规划就不衔接了。有专家认为,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土地规划,目前存在的问题都很多,但是很多问题不是规划本身的问题,是规划之外的问题,所以需要各个方面一起努力去解决。有专家认为,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问题:一是目标太单一,就是一个保护耕地,实现动态平衡。这个目标对于国土资源部来说没问题,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很矛盾,地方政府既要保耕地,又要发展经济,在选择的时候,受目前考核机制的限制,地方政府会偏向发展这一块。二是信息不对称。国土资源部不能把各省发展和资源的条件搞清楚,不能有根据地说清哪个

15、省哪个市该多少用地指标,只好一刀切下去。而事实上各个地方条件不一样,真正条件较好的地方,给的用地指标不够,而条件不好的地方,给的指标又太多,他们是不用白不用。研讨中,专家们对如何实现两个规划的衔接问题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主要有:(1)各司其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为主要目标,侧重于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对建设时序及保障措施提出意见;城市总体规划侧重于对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布局的控制,同时深化到城市设计和建筑艺术层面,保障技术层面的合理性;(2)规划编制阶段两个部门加强沟通,比如,国土部门负责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关于土地利用的研究,建设规划部门负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关

16、于建设用地的研究等;(3)在规划审批时注意衔接;(4)在规划实施时注意衔接,如两个部门共同编制土地供应年度计划,共同指导乡镇基层编制规划,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共用一套卫星资源,对规划工作共同进行评估等;(5)只搞 5 年规划。有专家认为,中国目前发展这么快,20 年的事情说不准,应仅和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结合起来,搞五年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6)围绕土地资源约束条件搞规划。有专家认为,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粮食问题严峻,因此,规划的起点和核心应是土地。比如,多少土地用于粮食生产,多少土地用于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多少土地决定容积率是多少,什么容积率决定什么建材需求,什么规划都要围绕土地展开;(7)两个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中国土地学会),两家研究机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应进一步合作,共同研究用地分类标准,使其能在两个规划中兼容。六、关于土地市场和土地价格六、关于土地市场和土地价格1 1、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弊大于利、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弊大于利有专家认为,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大多数地方来讲是弊大于利。因为地方政府从农民手上拿到地,是要通过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