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6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初诊临床特点分析(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336443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6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初诊临床特点分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急诊6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初诊临床特点分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急诊6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初诊临床特点分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急诊6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初诊临床特点分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6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初诊临床特点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 0 3 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急诊6 l 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初诊临床特点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广州5 1 0 1 2 0 ) 罗翌李际强唐雪春钟世杰杨荣源叶烨欧爱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简称非典型肺炎,A t y p i c a lP n e u m o n i a ,A P ) 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目前认为是由变异的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l J J ,世界卫生组织( w H o ) 将其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 e v e r e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S y n d r o m e ,S

2、 A R S ) l “,其在家庭及医院有显著聚集现象,目前仍在我国 及世界一些国家流行。为提高对非典型肺炎的认识,使其能尽早被认识和诊断,并及时治疗,我们对6 1 例曾于本院急诊留观,后确诊为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早期临床资料作初步分析。1 研究对象及方法:1 1 研究对象:本文中所有患者均曾于2 0 0 3 年l 一4 月在本院急诊科以发热为主诉就诊。6 1 名患者后确诊为非典型肺炎作为观察组,其l 临床特点均符合卫生部所拟定的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临床诊断标准( 试行) 。同期急诊就诊的1 5 1 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病人作为对照组,该组中所有人均已排除非典型肺炎,主要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

3、管炎、病毒性肺炎等患者。观察组中男性2 8 例,女性3 3 例,年龄最小者2 l 岁,最大者5 6 岁,平均3 1 7 7 9 5 4 岁,初诊时已发热天数最短者0 5 天,最长者l O 天,平均发热时间为2 2 7 I 9 6 天;对照组中男性7 0 例,女性8 1 例,最小者1 3 岁,最大者9 0 岁,平均年龄为3 2 8 5 - , -1 8 8 2 岁,初诊时已发热时问最短者0 3 天,最长者1 0 天,平均发热时间为1 6 9 1 8 1 天。通过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中的性别、年龄及初诊时已发热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即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1 2 研究方法:本研究中采用临床症状、体

4、征、实验室资料等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资料的差异性。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恶寒、咳嗽、咯痰、头痛、头困重、鼻塞、流涕、咽痛、胸痛、l Z l 渴、身酸痛、乏力、恶心、呕吐、便秘、腹泻、食欲减退等;体征包括体温、呼吸音、肺部干湿罗音、心率、扁桃体肿大、咽充血、淋巴结肿大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资料有胸部X 线片、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 w a c ) 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数( N E ) 等。 本研究数据统计采用S P S S1 0 0 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其中计量资料组间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 检验,检验水平o t - - 0 0 5 。2 结果:2 1 早期临床常见症状的比较:本研究非典型肺

5、炎患者早期,有4 4 1 9 的患者出现咳嗽,与急性呼吸道感染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O 0 5 ) 。咽充血及扁桃腺肿大两项体征在非典型肺炎患者较急性呼吸道感染少见( P O 0 5 ) ;非典型肺炎组的心率明显高于急性呼吸道感染( P O 0 5 ) ,见表3 。衰3 急诊非典型肺炎与呼吸道感染发热病人初诊时计资料的比较 _ _ - _ -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6、 _ _ -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_ _ - -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一 项目非典型肺炎急性呼吸遭感染FP例数i 单位例数i b单位体温6 I3 8 ,4 7 0 7 01 4 23 83 9 0 6 30 6 1 9O 4 3 2心率4 08 8 5 唧5 8次分1 3 68 4 3 9 1 0 6 5攻分48 1 0o 0 3 0W B C5 67

7、0 6 8 4 0 6 8l d 帆1 3 39 8 8 6 3 7 9 4x l O 。2 0 8 3( 0 0 0 1N E 5 l6 9 6 2 1 14 91 3 07 28 4 1 0 4 23 3 0 30 0 7 17 52 0 0 3 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3 讨论A P 是一种新型传染病,正在全世界蔓延,已造成了数百人死亡,数千人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其诊断与治疗是目前全世界科学家正在努力研究的重点。该病初发以发热作为主要症状,面临床上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疾病都会有高热等症状,怎样根据早期的临床资料

8、做出初步的判断对于A P 的及时诊治和早期防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发现,与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相比,A P 一般没有呼吸道的卡他症状,即鼻塞、流涕等( P ( o 0 0 1 ) ;两组的发热、恶寒、头痛、口渴等症状及初诊体温、肺部湿罗音、淋巴结肿大等体征差异无显著性( P O 0 5 ) ;急性呼吸道感染组在发病初期的咽痛、咳嗽、扁桃体肿大、咽充血等症状与体征的比例比A P 组大( P 0 0 5 ) 。A P 组外周血自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氏0 0 1 ) ,而两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这也符合诊断标准中“早期血W B C 计数不升高,或降低”b

9、 。两组中初诊体温无明显差异( | P o 0 5 ) ,但平均值A P 组高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组,两组心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A P 组心率较快,P 0 0 5 ) 。胸片 是A P 确诊的必备检查,A P 。组发病早期胸片发现肺部病变的比例远远高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组( P 0 0 0 1 )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示:A P 常为急性起病,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主要呈现持续高热,早期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胸痛、胸闷、腹泻;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一般情况下不伴呼吸道古他症状及咽痛。早期肺部体征多有呼吸音增粗,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干、湿罗音、心率较快。外周血白细胞( w B c )

10、 计数一般不升高,甚至降低。胸部X 线早期多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样改 变,许多患者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不致( 症状体征较轻丽肺部阴影明显) 。上述资料与现行A P 诊断标准基本吻合,在目前尚无明确的病原学方法的情况下,这些临床特点对早期临床诊断是很有意义的,因此在发病早期发热伴有以上临床症状、体征、检查结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本研究可为临床早期诊断A P 提供参考。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还观察到,A P 合并其它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热的同时会伴咽痛、扁桃体肿大、咽充血等;A P 合并细菌感染时,外周血自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这些情况会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应继续深人研究

11、,不断完善诊断标准,为尽早征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作出贡献。参考文献:1 P e i r i sJ S M L a iS T , P o o hL L M ,e ta 1 C o r o n a v i m s s8p o s s i b l ec a u s eo fs e v e r e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s y n d r o m e L a n c e t ,2 0 0 3 ,3 6 1 :9 3 6 62 O u t b r e a ko fs e v e r e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s y n d r o m

12、 e w o r l d w i d e ,2 0 0 3 ,M M W RM o r bM o r t a lW k l yR e p ,2 0 0 3 ,5 2 :2 2 6 2 2 83 钟南山主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 0 0 3 ,5 :4 6 _ 4 8机械通气治疗C O P D 合并呼吸衰竭 天津市人民医院I C U ( 3 0 m 2 0 ) 何慧英摘要:C O P D 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当其在感染等诱发因素下极易并发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当常规治疗无效时,我们采用德国D r a g e rE v i t a1 I 或D r a g e rS a v i n a 呼吸机经气管插管对病人进行辅助呼吸,同时进行抗感染、改善通气、改善心功能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中我们着重观察了病人的神志、呼吸、心率、P H 、P C O :。在我们观察的2 l 例C O P D 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人中2 4 小时神志均有明显好转、呼吸性酸中毒得到改善、生命体征稳定。除两例放弃治疗外,其余均好转出院。我们体会到机械通气为C O P D 合并呼吸衰竭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生存率。7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