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安全及急救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320618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外安全及急救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野外安全及急救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野外安全及急救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野外安全及急救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野外安全及急救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野外安全及急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安全及急救(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野外常见伤病的防治一、野外常见伤病的防治1、蚊虫叮咬、蚊虫叮咬在野外为了防止蚊虫的叮咬,应穿长袖衣和长裤,扎紧袖口、领口,皮肤暴露部位涂搽防蚊药。不要在潮湿的树荫和草地上坐卧。被昆虫叮咬后,可用氨水、肥皂水、盐水、小苏打水等涂抹患处卡痒消毒。被昆虫咬伤或者蜇伤时,可还用冷水或冰水冷敷患处后,再在伤口上抹些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了之后,就用镊子将蜂刺拔出之后再在伤口上涂些氨水或牛奶。一、蚂蝗咬伤的急救一、蚂蝗咬伤的急救蚂蟥头部有一吸盘,当遇到人体的皮肤粘膜处即钻进去吸血,同时分泌一种抗凝物质,阻碍血液凝固。它吸血时,很难自动放弃。蚂蟥是危害很大的虫类。遇到蚂蟥叮咬时,不要硬拔,可用手拍或用肥皂液

2、、盐水、烟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盘处,或用燃烧着的香烟烫,让其自行脱落,然后压迫伤口止血,并用碘酒涂搽伤口以防感染。如在鞋面上涂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蚂蟥上爬。涂一次的有效时间约为 48 小时。此外,将大蒜汁涂抹于鞋袜和裤脚,也能起到驱避蚂蟥的作用。注意注意 1.发现蚂蟥叮咬,不要强行拉它,以防拉断而吸盘仍留于创口,加重伤情。2.采用以下办法使它自动脱离伤口。(1)用食醋、酒精或饱和盐水,半棉球浸湿放在蚂蟥的头部。(2)用手拍打或针刺,或烟油刺激其头部,使其自动脱开皮肤。(3)如喉、鼻腔、消化道被咬时,可用 1%-2%丁卡因溶液,或 2%-4%的多卡因溶液涂于蚂蟥头部使其麻醉,然后用镊子轻轻取下

3、。(4)有出血可用 2%麻黄素溶液浸湿棉球压迫止血。(5)伤口用盐水冲洗,无菌纱布包扎。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6)如果病情不严重,即在当地急救处理,如创伤严重即速送医院治疗。二、蜂蜇二、蜂蜇如何应付蜂蛰如何应付蜂蛰离草丛和灌木丛远些,因为那里往往是蜂类的家园。 发现蜂巢应绕行,一定不要做出过与“亲近”的表现。 最好穿戴浅色光滑的衣物,因为蜂类的视觉系统对深色物体在浅色背景下的移动非常敏感。 如果有人误惹了蜂群,而招至攻击,唯一的办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不要试图反击,否则只会招致更多的攻击 。 如果不幸已被蜂蛰,可用针或镊子挑出蜂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

4、体内。然后用氨水、苏打水甚至尿液涂抹被蛰伤处,中和毒性。可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伤处,减轻肿痛。最后,直奔医院吧 !三、蛰伤三、蛰伤蜇伤:被蝎子、蜈蚣等毒虫蛰伤后,伤口红肿、疼痒,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要先挤出毒液,然后用肥皂水、氨水、烟油、醋等涂擦伤口,或用马齿苋捣碎,汁冲服,渣外敷。也可用蜗牛洗净捣净后捣碎涂在伤口上。此外,蒜汁对蜈蚣咬伤有疗效。2、毒蛇咬伤、毒蛇咬伤在野外如果被毒蛇咬伤,患者会立即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几小时内就会出现休克等危险,不及时治疗甚至会造成死亡。因此,一旦遇到毒蛇咬伤,必须马上用布条、手帕或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

5、刀(来不及消毒,将刀放在火上烧一下即可)在伤口处划开一个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只要口腔粘膜没有损伤,将其液化,可起到中和的作用。毒毒 蛇蛇 咬咬 伤伤 处处 理理 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牙痕,并在 20 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条件再送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症状症状: 神经毒:侵犯神经系统为主,局部反应较少,会出现脉弱、流汗、恶心、呕吐、视觉模糊、昏迷等全身症状。 血液毒:侵犯血液系统为主,局部反应快而强烈,一般在被咬后三十分钟内,局部开使出现剧痛、肿胀、发

6、黑、出血等现象。时间较久之後,还可能出现水泡、脓包,全身会有皮下出血、尿血、咳血、流鼻血、发烧等症状。 混合毒:同时兼具上述两种症状。 处理处理:1.保持冷静千万不可以紧张乱跑奔走求救,这样会加速毒液散布。尽可能辨识咬人的蛇有何特征,不可让伤者食用酒、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2.立即缚扎用止血带缚于伤口近心端上五至十公分处,如无止血带可用毛巾,手帕或撕下的布条代替。扎敷时不可太紧,应可通过一指,其程度应以能阻止静脉和淋巴回流不妨碍动脉流通为原则,每两小时放松一次即可(每次放松一分钟)。而以前的观念认为 15 至 30 分钟钟要放松 30 秒至 1 分钟,临床视实际状况而定,如果伤处肿胀益形扩大

7、,要检查是否绑得太紧,绑的时间应缩短,放松时间应增多,以免组织坏死。3.冲洗切开伤口,适当吸吮在将伤口切开之前必须先以生理食盐水、蒸馏水,必要时亦可用清水清洗伤口。在将伤口以消毒刀片切开成十字型,以吸吮器将毒血吸出,或在伤口上覆盖45 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允(口内不能有伤口,用嘴吸毒并不是好方法,吸毒的人也可能因此中毒)4.立即送医院除非肯定是无毒蛇咬伤,否则应视作毒蛇咬伤。此时应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如不能确定是那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 预防预防:1.进入有蛇区应着厚靴及厚帆布绑腿。2.夜行应持手电筒照明,并持竹竿在前方左右拨草将蛇赶走。3.野外露营时应

8、将附近之长草,泥洞,石穴清除,以防蛇类躲藏。4.大多数蛇不会主动攻击人,只有人不小心踩或要抓它,才会露牙咬人。在山野中行走,不要随便把手插入树洞或岩石空隙。手中拿一根小棍子,行走时“打草惊蛇”,也是方法之一。3 3、骨折、骨折骨 折 急 救 处 理 症状症状:1.由于软组织受伤所致,如出血、水肿等。2.由于骨头断裂所产生移位,如变短、成角度等。 处理处理:1.应用适当工具来固定,用夹板固定患处附近及两端关节,以保持骨折部位及两端关节不动,夹板必须超出两端关节,无夹板时,以硬板、竹板或折叠的报纸代替。2.止痛:用止痛药物如吗啡或度冷丁肌肉注射,但头部受伤及呼吸困难者禁用,且送医时要告知用多少剂量

9、。3.若为开放性骨折,应优先处理伤口,止血後再固定。4.露出肢体末端,便於观察血液循环。5.保暖并预防休克的可能。6.若无法判定是扭伤、脱臼或骨折应以骨折方法固定之。7.患部可用冰敷以减轻疼痛,并尽速送医院。8.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损伤脊椎时,应立即将患者放在平坦而坚硬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体晃动,然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4 4、中暑、中暑在湿热无风的山区中开展登山活动时,由于身体无法靠汗液蒸发来控制体 温,人就会中暑。中暑的症状是突然头晕、恶心、昏迷、无汗或湿冷,瞳孔放大,发高烧。发病前,常感口渴头晕,浑身无力,眼前阵阵发黑。在夏季登山前一定要准备好预防和治疗中暑的药物,如:十滴水、清凉油、仁丹等

10、。另外,还应该准备一些清凉饮料和太阳镜、遮阳帽等防暑装备。一旦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将其衣服用冷水浸湿,裹住身体,并保持潮湿,或不停扇风散热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直到其体温降到38C 以下。如果中暑者意识清醒,应让其一半坐姿休息,头与肩部给予支撑。若中暑者已失去意识,则应让其平躺,掐人中穴、合谷穴使其苏醒。通过以上救治措施,中暑者的体温如已下降,则改以干衣物覆盖,并充分休息否则重复以上措施,并尽快送医院救治。5 5、中毒、中毒中毒:其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胃疼、心脏衰弱等。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洗胃,快速喝大量的水,用指触咽部引起呕吐,然后吃蓖麻油等泻药清肠,再吃活性炭等解毒药及其

11、他镇静药,多喝水,以加速排泄。为保证心脏正常跳动,应喝些糖水、浓茶,暖暖脚,立即送医院救治。6 6、昏厥、昏厥昏厥:野外昏厥多是由于摔伤、疲劳过度、饥饿过度等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脸色突然苍白,脉搏微弱而缓慢,失去知觉。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一般过一会儿便会苏醒。醒来后,应喝些热水,并注意休息。7 7、扭伤、扭伤(1)手指扭伤活动中不慎扭伤手指,应立即停止运动。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但一般没有准备,可用水代替。将手指泡在水中冷敷 15 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直位置。如果一周后肿痛继续,可能是发生了骨折,一定要去医院诊治。 (2)脚扭伤如果踝关节扭伤,首先是要静养,

12、用枕头把小腿垫高,第一天用冰敷,第二天可用茶水或酒敷伤处,外加包扎。(3) 腰扭伤腰部扭伤也是要静养。应在局部作冷敷,尽量采取舒服体位,或者侧卧,或者仰平卧屈曲,膝下垫上毛毯之类的物品。止痛后,最好是找医生来家治疗。8 8、烫伤、烫伤(1)小面积轻度烫伤:小面积的轻度烫伤,早期未形成水泡时,可用食盐、茶油、麻油、豆油等涂敷烫伤部位。(2)水泡不能刺破:如果已经形成水泡,不能刺破,避免外界病菌从破处侵入感染。可外涂茶油、麻油、菜油或烧伤膏,用薄层纱布保护。然后使用抗菌素,或上医院治疗。(3)大面积严重烫伤,必须立即送医院急救。9 9、膝盖酸痛、膝盖酸痛(1)造成下山时膝盖痛的原因听说这种膝盖痛目

13、前医学上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病状呢?大体上应该是以下三种情况造成的。一是长时间超负荷行走造成;二是过量负重造成;三是下山时不正确的姿势或奔路造成。还有就是本身就有些旧伤引起等原因。总的来说都是属于冲击性过大造成的劳损慢性伤,一旦发现一般都比较严重了。(2)膝盖伤预防预防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吧(一)走路的姿势是十分重要也是被很多人忽略的。特别是下山的时候,有些人喜欢跑着下山,有些人喜欢跳来跳去,这些都是造成膝盖受伤的最直接原因。正确的方法是,下山或走较陡的山路时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这样造成的冲击性会比站直跑和跳下去的姿势减少几倍或十几倍。特别是负重时更

14、应该注意这种行走姿势,要不然过不了多久你的膝盖就会向你提出抗议,另外下山时一般下蹲着跑可以把冲击力减到更小。正确的行走姿势对膝盖的保护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二)正确对待科学的负重,过量的负重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主要的伤害是脚膝关节和腰等。负重的标准大致就是不要超过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一,路程较长的负重不要超过人体的四分之一。具体情况要视个人的自身情况而定,不要用教条的形式去理解。长时间的徒步负重要尽量减少,要作适当的休息,可以配用护膝和登山杖。(三)平时多做一些体能上的训练,特别是脚部的锻练,一定要循续渐进。(四)为保护你的膝盖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尽量避免没必要的比猛斗快,也没有必要非要背

15、得比别人的背包更重。(3)膝盖伤的治疗一般发现病状时很多人都会用一些喷剂、药酒、药膏等治疗,这些药品只能起到暂时缓和的作用。物理治疗也只能是起到治标的作用,休息一段时间可能有一点效,但以后走狠了症状同样还会出现。每种药物对每个人的疗效是不同的。我觉得药物治疗不是目的,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预防上去。10、外伤出血、外伤出血(1)止 血 法 1.直接加压法直接加压法:直接在伤口或周围施以压力而止血。2.升高止血法升高止血法:将伤肢或受伤部位高举,使其超过心脏高度。3.止血点止血法止血点止血法:直接施压于伤口近端的动脉上。4.强屈患肢止血法强屈患肢止血法:只可使用于肘关节或膝关节以下的肢体,将棉垫置於

16、肘窝或膝窝,再强屈其关节,并以绷带紧缚之,每二十分钟要放松十五秒。5.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由于该法可能对末梢神经有害,一般不用此法。 要诀要诀:a.止血带系於伤口上端,不可过紧,也不可过松。b.止血带不可直接缠绕於皮肤,其间应垫以布片或棉花,并置一卷垫物于动脉位置上,以加强效果;缠绕时,不容有皮肤皱折摺存在。c.每隔 15 至 20 分钟要放松 15 秒。放松时应在伤口上用敷料压迫止血,凡经 15 秒不复出血时,可将止血带放松置於原位,以备不虞。(2)鼻出血不止怎样处理?鼻出血也称鼻衄。常见原因以下几种:1、面部、鼻外伤或用手抠鼻孔,使鼻腔内的血管破裂;2、鼻腔异物或鼻腔的急慢性炎症,鼻粘膜破裂出血;3、急性传染病,如流感、猩红热等,血液病也常表现为鼻出血;4、维生素 C、维生素 K 缺乏症;5、高烧、空气干燥、鼻粘膜充血,一碰也易出血;6、高血压病人常因咳嗽、打喷嚏使血压急剧增高诱发鼻出血。正确的止血方法应该是,让病人安静,让其坐下,头稍向后仰,然后采取措施:压迫止血法压迫止血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鼻的鼻翼(软部)并向鼻腔中央施加一定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