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6江苏四小龙腾飞探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99263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26江苏四小龙腾飞探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案例26江苏四小龙腾飞探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案例26江苏四小龙腾飞探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案例26江苏四小龙腾飞探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26江苏四小龙腾飞探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26江苏四小龙腾飞探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 26:江苏“四小龙”腾飞探秘被称为江苏省“四小龙”的江阴、常熟、张家港、昆山 4 个市,曾是 “苏南模式”的主要代表,对集体经济有着特殊的感情。伴随着旧有模 式的打破,虽然这几个地方文化相似,地缘相近,但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 路,形成了各自的优势与特色。思想解放释放了巨大潜能思想解放释放了巨大潜能乡镇企业曾是苏南经济的基石,也是苏南人的骄傲。随着时代的发展, 其产权模糊、政企不分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成为制约发展的障碍。在以 集体经济为主的模式中,苏南个体私营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多大发展, 潜能爆发不出来。l998 年,就在不少人仍陶醉于“苏南模式”时,浙江乡 镇企业的主要指标全面超过江苏

2、。桂冠的失落,惊动了全省上下。苏南人放下架子,奔赴浙南等地“取 经”,对自己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认识到主要差距是个体私营企业 发展滞后。“早改制少流失,晚改制多流失,不改制要消失”,逐渐成为苏南各 县的共识。张家港先后进行了三次改制,一次比一次深入。不少企业厂长 反映,改制后,企业的兴衰成败都由自己负责,等于引进了“跳楼机制”, 由原来的“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据这 4 个市的负责同志介绍, 其乡镇企业都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像对待外企业一样,苏南各地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亲商、安商、 富商”的良好环境,催生出万千个私营老板。个体私营经济的崛起与勃兴, 成为“四小龙”一道新的亮

3、丽风景线,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一大引擎。善抓机遇找到了经济腾飞的跳板善抓机遇找到了经济腾飞的跳板江苏“四小龙”的许多干部,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抢抓机遇是启动发 展的钥匙,实现飞跃的跳板。谁能抓住机遇,一步主动就可能赢得步步主 动;谁错失机遇,一步被动就可能导致步步被动。要实现率先发展,离不开地区争先,企业争先,人人争先。就县域发 展而言,江苏“四小龙”都至少抓住过一次较大的发展机遇:江阴抓住了 企业上市融资的机遇;昆山抓住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张家港抓住了 企业改组改制、做大做强企业集团的机遇;常熟抓住了商贸兴市和较早放 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机遇。就企业发展而言,江苏“四小龙”的许多企业家更

4、是抢抓机遇的高手。 经常到这些地方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什么时候到这里,映人眼帘的 都是热气腾腾的场面。人们时常抱怨,现在搞什么,什么多,为何在苏南 人眼里总是商机无限呢?江阴澄兴磷化工集团是一家多年来始终昼夜不停产的村办企业,由于 产品供不应求,他们又四面出击,北到天津、连云港,南下昆明、遵义, 进行收购兼并、投资办厂。公司董事长李兴告诉记者,他们的市场完全是 “抢”出来的。1996 年,他们从海关的资料获悉,从国外进口的饮料用磷 每吨 9800 元,而国内每吨才 3500 元。巨大的利差,促使他们下决心揭开 其中的奥秘并抢下这块肥肉。通过一番周折,他们弄清了买主原来是可口 可乐公司。经过

5、 3 年多锲而不舍的努力,他们终于满足了所有要求,成为向其提供食品级用磷的唯一中国厂家。“四小龙四小龙”四条路四条路江阴市去年财政总收入 68.6 亿元,比上年增长 52,被称为江苏省 的“第一财神县”。他们不仅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 创造了超过二自五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而且通过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崛起了一批全国同行业的“龙头老大”。这里拥有的国家级企业集团在全 国县市中名列第一;这里有 8 个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至于市场占有率居 全国第一的“单打冠军”就更多,被称为“江阴现象”。市委书记王伟成介绍说,江阴走的是一条通过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和上 市融资,推动产业升级的路子。当乡

6、镇企业还处于“火红的年代”的时候, 江阴市的领导就认识到短缺经济的好日子不会长久,狠抓“企业上规模、 产品上档次、技改上水平、管理上效益”。上世纪 90 年代,市委、市政府 又较早察觉到了资本经营的重要性,认为企业的发展要以产品经营为基础, 实施资本运作,再以资本运作获得的利润投入产品经营,这样才能使企业 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规模,实现超常规、裂变式发展。他们由于“醒得早、 起得快、跑得稳”,企业上市一个成一个,上准一个带动一批。目前,这 个市已有 14 家上市公司,被称为“华夏 A 股第一县”。去年,在全国第三 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江阴市名列第一位。与江阴不同,昆山市走的是一条外向带动

7、、后来居上的发展之路。在 苏南第一轮大发展中,紧靠上海的昆山并没有“显山露水”。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他们走出了一条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 ,接连创下了多个全国第一:全国唯一自费创办的国家级开发区、共和国 历史上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依靠外向型经济的带动,昆山迅速 实现了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已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一跃成 为经济繁荣、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的新兴工商城市,成为全省乃至长江三 角洲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在全国第三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昆山 市名列第四位。张家港的前身是沙洲县,l962 年才由常熟、江阴的部分“下脚料”组 合而成。由于历史较短,基

8、础薄弱,被称为“苏南的苏北”。面对周边县 市咄咄逼人的态势,不肯服输的张家港人有了一种寝食难安的危机感。就 经济基础而言,张家港论工业不如常熟,论外向型经济不如昆山,论私营 经济不如吴江。1992 年初,张家港瞄准周边先进县(市),提出了“工业、 外贸、城市建设争先进,各项工作创一流”的奋斗目标。这种“公开叫板、 明枪交战”的锐气,犹如一粒石子激活了苏南经济的一池春水。在全国第 三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张家港市名列第三位。当苏南一些县还热衷于“乡镇企业集体办”时,常熟却较早地走出了 “苏南模式”的桎梏,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这里的百姓成为苏南最 殷实的群体。目前,常熟市的私营企业累计数

9、、注册资本金、固定资产投 入等多项指标居全省第一。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与特色,是常熟市私营经 济快速崛起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常熟人历来就有经商的传统,1985 年,市 委、市政府根据这一优势,办起了招商城,打起了“商贸兴市”这张牌。 经过几年的发展,招商城从最初的马路市场壮大到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 场,商品交易额连续 7 年超过 1OO 亿元。一个以常熟招商城为依托、以农 贸市场为基础、以专业市场为骨干的投资多元化、商品多样化、层次多极化、全方位开放的区域市场体系已经形成。在全国第三届县域经济基本竞 争力评比中。常熟市名列第二位。“四小龙”的成功实践启示人们,县域经济的活力来自符合本地实际 的思路

10、,来自特色所产生的竞争力。目前,他们正大胆改革,扬长避短, 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思考讨论思考讨论1.江苏“四小龙”的成功实践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结合本案例谈一谈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案例点评案例点评江阴、张家港、昆山和常熟这四个县级市被称为江苏省的“四小龙”, 它们文化相同,地缘相近,但在突破“苏南模式”束缚之后,通过不断改 革,却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各自的优势与特色。江阴走的是一条通过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和上市融资,推动产业升级的 路子。当乡镇企业还处于“火红的年代”的时候,江阴市的领导就清醒地 认识到短缺经济那种“不怕卖不出,就怕产不出”的“好日子”不会长久。 于是,狠抓了“企业

11、上规模、产品上档次、技改上水平、管理上效益”。 上世纪 90 年代,市委、市政府又较早地察觉到了资本经营的重要性,通过 实施资本运作,推动企业上市,实现超常规,裂变式发展。被称为“苏南的苏北”的张家港,面对周边县市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 不肯服输,不断寻找竞争对手,作为自己赶超的目标。正因为张家港的干 部、群众有了“不甘落后、敢于争先”的锐气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 能后来居上,创造了“赶超经济”的奇迹。昆山市走的是一条外向带动、后来居上的发展之路。从上个世纪 80 年 代中期开始,他们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出了一条以外向型经 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当苏南一些县还热衷于“乡镇企业集

12、体办”时,常熟却较早地走出了 “苏南模式”的桎梏,多年来始终坚持富民为本的宗旨,不事张扬、不做 表面文章,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这里的百姓成为苏南最殷实的群体, 并形成了一个投资多兀化、商品多样化、层次多极化、全方位开放的区域 市场体系。私营个体经济已成为常熟活力最强、后劲最足、潜力最大的经 济增长点,常熟也由此成为创新 “苏南模式”的代表。江苏“四小龙”的实践证明,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上决不能搞“克隆” 。县域经济的活力来自符合本地实际的思路,来自特色所产生的竞争力。 但坚持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并不排斥吸取众家之长。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本案例揭示了江苏“四小龙”经济腾飞的

13、奥秘。通过本案例的教学, 使学生明确文化相同、地缘相近的“四小龙”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走出 不同的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在于因地制宜的改革,进而体会改革是社会发 展的重要动力。本案例可用于第三章第二节中“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部分内容 的辅助教学,或用于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2.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江苏“四小龙”的实践证明,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上决不能搞“克隆”。县域经济的活力来自符合本地实际的思路,来自特色所产生的竞争力。 使用本案例,必须突出“四小龙”在发展过程中的“特色”,更要强调他 们的“特色”在于因地制宜的改革。正是由于改革才走出了不同的“特 色”之路,因此,讲授过程中要通过四小龙的“特色”之路使学生理解改 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版权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