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里鲁迅是否还值得继续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79296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一世纪里鲁迅是否还值得继续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十一世纪里鲁迅是否还值得继续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十一世纪里鲁迅是否还值得继续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十一世纪里鲁迅是否还值得继续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十一世纪里鲁迅是否还值得继续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一世纪里鲁迅是否还值得继续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一世纪里鲁迅是否还值得继续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一世纪里鲁迅是否还值得继续读? .鲁迅基本上是存在于现代性当中的。在这层次上说,在世纪的日本、甚至在中 国(只指大都市而言)和韩国,以社会的规模来说恐怕再也没有接受鲁迅的条件了。就是 说,想让一般的年青人感兴趣也已经做不到。文化全球化促进这条件。就鲁迅所追求的精 神而说,是否全面实现了?恐怕没有。但只以此论据很难说仍有社会效果价值。.鲁迅的思想本身原来不适宜推荐给一般的年青人,其毒气过分浓厚。也有可能使不成 熟的年青人引起精神问题、或会铤而走险、或者使他们伤害别人的危险性极大。对本人不 利,对别人也不利,还是不轻易推荐读鲁迅比较安全些。.但是对个别的人会有价值继续阅读。其一,鲁迅的伪士观念

2、会启发我们反思一百 年的亚洲现代化过程的另一个视角。其二,前面渺茫的世纪里为了我们保持清晰的思 考,鲁迅的存在也可能给予精神上的支撑。一、近三、四年大陆文坛议论鲁迅是非的景象十分热闹,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性的图书也 陆陆续续出版了不少,有些人要严厉批评鲁迅,有些人坚决站起来捍卫鲁迅。到了世纪之 交的现在,人们为什么还要面红耳赤地议论鲁迅以及鲁迅文学的价值呢?我认为这些现象 本身值得思考,它反映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历史背景。据介绍,年谢泳指出鲁迅的悲剧在于被专制利用(其实八十年代已有被 利用说,其后这一说法不断被重复) 。同年,新一代作家(大都出生于六十年代,代表人物 为朱文、韩东、于坚等)在一个测验

3、里表态要跟“五四”新文学传统决裂,同时针对鲁迅也 发表了相当激烈的断裂宣言,引起了很大反响。第二年葛红兵继承“断裂”说、发表了一篇 悼词,对鲁迅讲了很不客气的话,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怒。年,作家王朔撰文否定 鲁迅的文学成就,同时批评了吃鲁迅饭的人,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尤其是在互联网 上。世纪末这些以轰动文坛的规模爆发出来的相当激烈的非议鲁迅的论调,其实也继承 着八十年代早期的否定神化鲁迅的想法,只是“否定”的语气越来越直截,态度越来越大胆 而已。我个人虽是认同鲁迅、吃过点鲁迅饭的,但是对这些非议鲁迅的说法却不能不表示 同情。因为他们表示不能接受的,看来主要是“社会”赋予鲁迅的固定的意识形态。如

4、果不 提具体内容、只提反对“社会”赋予鲁迅的固定的意识形态(“钦定经典”, “鲁迅圣殿”)的话, 我会毫不犹豫地表示完全赞同。去年周海婴写的鲁迅与我七十年(南海出版公司)在大陆读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有关鲁迅的各种“秘密”过去只有部分鲁迅研究者私下谈论过(其中有些是学术上早已明确 地否定过的) ,由周海婴形诸文字后就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作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的原 意肯定是保卫鲁迅的声望,但事与愿违,客观上似乎反而把鲁迅的形象拉进了普通人的世 界,损伤了鲁迅的尊严,离非议鲁迅已经不是太远。下面从另一个角度,以日本的鲁迅阅读的经验来看一看。鲁迅在日本文化界的形象 曾经是相当高大的。现在呢?年轻的学

5、生对鲁迅已经感到十分陌生,水平一般的学生甚至 连鲁迅的名字都没听到过。日本战败后,除了社会领导层里的极少数人士以外,几乎所有日本人都对参与和被 卷入战争的体验进行了深刻反省。虽然当时意识到那场战争的侵略性的人恐怕不多,但社 会上总的说来充满了厌战情绪,因此人人乐于接受美国占领军制定基本原则的放弃国家武 装和战争权利的新宪法。当时竹内好提出了跟日本帝国过去走过的道路完全相反的的另一 种现代化道路,取得了很多知识分子的认同。竹内好提到的不同道路的象征就是鲁迅和毛 泽东。竹内好以他们为镜反观日本的现代化道路,对过去建设日本帝国的逻辑和原理进行了彻底批判。相当多有良心的知识份子也与竹内好一道向往他的精

6、神依托鲁迅,认为 现代中国文学里也有世界性的文学家,这一现象导致世界文学大系一类的丛书也收进 了鲁迅的作品。后来美国占领军因冷战开始而改变了政策,开始镇压左派和民主分子、支持和推动 顽固保守派掌握政权、促使他们重用原日本帝国军队骨干再度武装、并使其成为自己的附 属军,从而结成了反对苏联和中国的阵线。这样奠定了日本战后五十年的政治格局。反省 忏悔战争的左派和进步民主份子开始反抗美国占领军和保守派政权。他们在鲁迅的社会评 论里找到恰当的批判和反抗的逻辑感到非常亲切,鲁迅的极富批判性的一字一句都成了他 们的口头禅。在这种气氛下,有些中学国文课本选用了鲁迅的非政治性的散文和小说,如藤野 先生和故乡等。

7、课本编者由于生活在上述年代,充分吸收过那种政治空气,因而对 鲁迅十分向往。很多中学老师也基本上有过同样的经历,因此对鲁迅也是敬佩有加,推荐 学生阅读狂人日记 孔已己等小说。这样,鲁迅的相当高大的形象一直流传下来,传 到了我这一代。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发展以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之交社会的最底层在结构上发生 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的农村社会基本消失,整个日本社会走进了后工业社会。文化界也 跟着变化,战败以后的文化格局(进步和保守)失去了其现实性和方向,走入了迷津。促 成这种变化的就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失败(真相的透露)和以后的“六四”事件以及苏联东 欧的崩溃。左派和进步派的精神依托统统失去了信用,因而他

8、们在社会上的信用也跟着失 落。过去拥有的对未来历史发展的信心都丧失了,代之而来的是单纯的美国式的用金钱和 数码来衡量一切的“自由主义经济”信仰,而从中是找不到鲁迅精神的一席之地的。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学课本里的鲁迅作品慢慢消失,学生们连鲁迅的名字都感到 陌生。过去随时都能买到的鲁迅作品的译本,现在市上几乎不卖了。最典型的七十年代竹 内好编的六卷本鲁迅文集 ,这套选集九十年代初曾被收进在文库里,我们很重视这套选 集,曾向学生大力推荐。但没过几年这套书遽然绝版不再上市。我们上课时要让学生读鲁 迅作品就很不方便了。绝版的理由很简单,卖不出去,赔本。这反映出近十来年日本文化 界对待鲁迅比过去非常冷淡,

9、鲁迅的名字几乎被忘掉,文化刊物上也很少看到鲁迅的字眼。对于这些现象,年纪稍大的前辈鲁迅学者当然很不满意,他们如有机会便积极介绍 鲁迅。我对他们的热情感到敬佩,但是同时对鲁迅形象的淡化却感到不无自然,以为现在 的社会恐怕已经不需要鲁迅了。反过来说,过去推戴鲁迅的现象本身变得可疑。过去对鲁 迅的爱好是否含有实用主义成分、是否离鲁迅本身太远(暂时不谈什么是本身) 、是否被用 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另外,通过鲁迅的眼睛来看其他作家以及现代文学史有多大程 度的真实性?日本的上述情况,觉得跟在大陆发生过的现象有点类似,就是说对近几年大陆发生 过的鲁迅事件感到似曾相识。不过日本没有大陆那么强烈,规模和深刻

10、性都不可比拟, 因此也没有发生漫骂鲁迅的现象,不需要骂,忘掉了就消失了。其实,在社会上没有真正 扎下根来的作家被忘掉,恐怕不是什么值得悲哀的事。鲁迅基本上是存在于现代性当中的。他的历史大背景不用说是世纪末到 世纪前半国家和民族的存在危机。为了拯救自己的文明和民族,倡导彻底的自我改造, 以便形成新的现代化(欧化)人性(立人)。鲁迅主张彻底破坏旧社会的秩序意识、伦理、 规范、习俗以及人际关系,同时严厉批评了新的现代化病态,追求真正的现代人和现代社 会规范。在这一层次上,鲁迅与其他现代启蒙人士以及改革者没什么两样,虽然要求的深度和彻底性等有所不同。到了世纪初的现在,就中国而言,已经建成了强大稳固的现

11、代民族国家,成了 世界大国,根本不存在被外国列强吞食消灭或被开除球籍的可能性,除非自己失败。并且 大城市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跟世界一流水平相差不远,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这些 现实情况离鲁迅的时代已经很远,我完全能够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年青人感到鲁迅他们的主 张和立论好像异国异境的话语,跟自己完全不相干。因此即使希望或强制年青人阅读鲁迅 读懂鲁迅,恐怕也没用。阅读接受鲁迅的客观条件恐怕基本上不存在了。我们实在无力超 越时代的变化而让年青人适应。这种情况估计在韩国也相同。然而在中国恐怕由于现实政治的理由不能摘下鲁迅这 面旗帜,这对鲁迅本身以及大陆的精神状态来说都是不幸的。那么,鲁迅追求的立人到底现

12、代社会里实现了没有?很难说。当时的历史大背 景下共通要求的现实条件基本上实现了,但鲁迅特有的精神上的深刻要求恐怕在一般社会 层次上或者所谓民族性层次上很难说已经实现了。可是如果想只要以这个条件主张鲁 迅还值得读下去,恐怕也不成。因为鲁迅立论后面的推动力量就是历史大背景已经基本上 消失,还有什么来支撑那些立论呢?现在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感到满足、感不到痛苦熬煎着 改造自己精神的需要,说得轻一点,感到做些改善就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因此鲁迅的苛刻 的言论打动不了他们,这不是明显不过的事情吗?另举一个日本的例子。日本战败后一直追求真正欧化的现代社会建设。这方面最有 代表性、最优秀的就是丸山真男。他很是理想主

13、义,以欧洲文明的最理想的精神态度和思 惟模式批判了日本社会历来的思维惯性,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有点像当时的鲁迅。社 会的主导舆论也是沿着这个方向走过来的。可是走了五十年,丸山真男的理想社会形成了 没有?只要看现在日本的政府和执政党的混乱就可明白。丸山的思想没有产生效果吗?也 不是。在社会制度上和人的行动习惯上确实部分地实现了他的理想,这是肯定的,但是还 不够。他所追求的独立/自主/自由/努力向上的个人主义精神恐怕没有充分地扎下根,或者 基本上没有扎下根。将来会有希望吗?恐怕没有。明治维新以后学了一百多年,得到的是 一次明显地失败,战败后重新开始学习,学习了五十年还是没有学到,谁能说还有希望?

14、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其可能性的存在。起码可以说,原样的丸山真男的理想主义已经失效, 不会再产生社会作用,如果觉得还需要,那么应该想办法改变方式。我估计鲁迅在现代中 国社会的地位与此相似,在日本和韩国社会里的鲁迅也差不多。还有另一种排斥鲁迅的因素,那就是文化全球化。主要在美国产生并发展的大众文 化先在日本这个本来不严肃的文化里扎下根,稍微改变样式,又靠信息革命和全球化趋势 进入东亚各地区,尤其是在一般青年文化里慢慢赶走严肃的现代文化而代替性地成了主流。 近现代文学基本特点的主知主义和伦理主义被排斥掉,没法站得住。情况如此,还怎么让 年青人阅读鲁迅?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层次进行思考。就是人人以信息社

15、会或者大量消费社会以及后 工业社会等词来描写的现在新型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延续还是走进了新的阶段?这个问 题将在后面再次提到。二、还有个问题。对鲁迅稍有理解的人都知道他的文字是批评能力尖锐而且破坏能力极 大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其鬼气和毒性极其浓厚。如不小心接受了他的文字及其批判性 思惟,不成熟的年青人就很有可能加深自己精神的阴暗面、给自己的精神造成危险,甚至 会铤而走险;有不满情绪的年青人则可能得到攻击别人的语言武器进而伤害别人。前面介绍的鲁迅事件里有个比较年轻的学者黎湘萍说得很好。他说读史至此,常感心寒。因而也就常想到我最敬重的也是“颇喜讥议”的鲁迅。刘半农曾用“托尼精神,魏晋文章”来概括鲁迅

16、。而人们所注意的,更多是鲁迅身上的“尼采”的味 道,或者所谓旷野上的“狼”的气息。我却想,耶稣也曾在旷野沉思过的,但并非就一定有 “狼”气。鲁迅的本根还是他所深涵的托尔斯泰的精神,这是阅读过祝福 、 药 、 故乡 的人们都深有体会的。我的一些性情激愤的朋友常说,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读了鲁迅。 这理由当然不是太靠得住,但我也因此想到,如果要让我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应读的书,我 当然要选鲁迅,但也必不愿他过早读鲁迅,而宁愿他先读新约或托尔斯泰。因为学耶 稣与托尔斯泰不得,仍不失其温蔼,学鲁迅而不得,恐怕只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狗”了。这个“画虎不成反类狗”的意思似乎是如果学鲁迅不成就会成为不伦不类的恶棍或者 无赖。其实文化大革命当中的对鲁迅的实用主义利用大量制造了这类癞皮狗。即使好些, 也是性情激愤 ,本人吃苦。下面还是黎湘萍的文字。其实,鲁迅早就知道他所感到的寂寞有很强的“传染性”。1924 年 9 月 24 日他在给 认识不久的青年李秉中写信时就非常坦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