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宜居宜游新张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75029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宜居宜游新张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宜居宜游新张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宜居宜游新张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宜居宜游新张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宜居宜游新张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宜居宜游新张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宜居宜游新张掖建设宜居宜游新张掖中共张掖市委书记中共张掖市委书记 陈克恭陈克恭 张掖市市长张掖市市长 栾克军栾克军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从今年7月开始,市县乡自下而上进行换届。在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同时,全面系统总结过去工作,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把握发展规律,完善工作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在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中找准定位,彰显特色,突出组团优势,统筹部署好未来工作,这是换届的基本要求和任务。为此,我们组织市县领导干部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进行现场观摩,并召开市委二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审视已经做和正在做的事情,总结经验,看清差距,坚定方向,为换届和召开市县党代会、人代

2、会作好思想准备。实现绿色发展、建设“两型”社会,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张掖南依祁连山脉,北望巴丹吉林沙漠,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黑河,孕育了张掖这块沙漠中的绿洲,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称。 “一山一水”,既孕育了“金张掖”辉煌的历史,也承载着“金张掖”灿烂的未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以感恩之心善待祁连山、善待黑河,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宜居宜游新张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实现张掖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更是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一)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及其态度。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也是关于发展的方法论。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必须顺应自然,遵

3、循发展规律,特别是遵循本地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之规律,顺其之方能可持续;必须顺应时代要求,顺势而为,趁势而上;必须顺应民心,体现人民意愿,反映人民立场,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张掖是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中的城市。实现张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张掖置于一个更为宽广的区域、更为深远的背景下,寻找其时代分工、区域特色和结构优势,判定其定位,确定其功能,走出符合张掖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历届市委、市政府不懈探索,提出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推进城镇化进程“三大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实施“三大

4、战略”的路径必须随之具体化。为此,我们借助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审视张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审视张掖所处的方位和阶段、拥有的优势和劣势,着眼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三大战略”的实施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引领的城市发展路子,以特色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为支撑的新农村建设路子,推动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并以实施“十大工程”为具体支撑,推进了张掖的科学发展。只有坚持特色方向,才能走好三条路子。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对自身特色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在全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

5、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指导下,我们从张掖自然属性、历史属性和现状特征的认识出发,基于对生态基础性、脆弱性和特殊性的感知,对时代潮流和科学发展大环境、大背景的把握,敢于取舍,敢于选择,敢于决策,确立了“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战略定位和“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三项重点,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后,我们改变参照系、调整坐标,立足绿洲经济这一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把已有的工作部署与国家宏观政策、时代宏观要求紧密结合,对“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变到哪里、怎样转变,经

6、济结构向什么方向调整、如何调整”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把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攻方向,努力实现张掖发展新跨越,使我们对张掖发展的认知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二二)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在生态文明理念之下,我们对自身拥有资源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探索了一些新途径,创造了一些新经验,以崭新的实践对生态经济作出诠释。宜居宜游的田园般生态城市应运而生。黑河是张掖的母亲河。以往我们更多侧重于开发利用黑河,没有做过太多亲水的文章,特别是对黑河湿地的保护不够。现在,我们积极顺应国家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时代要求,建立了黑河湿地

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了国家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并把湿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使黑河沿岸的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变成了戈壁水乡城市,呈现出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别致风韵。市府所在的甘州区,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西有滨河新区,北有循环经济工业园,南有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和沙漠地质公园,中间有国家湿地公园为屏障的5个新型功能区集成的“1+5”生态城市框架初步形成,使新老城区和谐共生,古韵新风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彰显了“湿地之城、戈壁水乡”的独特魅力。这些变化,颠覆了人们对河西走廊、地处西部干旱地区城市的概念和传统印象,使张掖宜居宜游的优势逐步凸现。以节水、高效、生态为主要

8、特征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张掖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把农业比重大当“劣势”来看待,试图通过发展工业降低农业比重,推动经济发展。现在,我们在生态背景下,积极探索建立统筹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与中国农科院共建了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现已成为全国首批、甘肃唯一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把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得到较大提升,形成了“前引后推”的发展格局,为现代农业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基础;按照“多采光、少用水、节省地、高效益”的要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制种、肉牛、鲜食葡萄、马铃薯等产业

9、特色进一步凸现,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张掖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基地建设,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占到了全部工业的四成以上,对工业的贡献率接近五成,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迅速崛起、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使我们没有了过去的自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我市人口近八成生活在农村,推进城镇化建设,决不是简单地把农民转移到城市。我们大力推广“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张掖发展模式,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甘州区前进村等一批“四化”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逐步健全,已经拥有了城市的现代元素,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方便舒适的服务。这是我们坚持特色方向的结果,是统

10、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的成功实践。以生态文化旅游为重点的通道经济强势推进。我们借助立体交通枢纽形成的优势,不断强化通道基础,扩大通道截面,扩充通道内涵,在生态背景下,加快发展以生态旅游、资源加工、区域服务为重点的通道经济。我市旅游资源丰富,但受发展阶段的限制,旅游产业却一直没有做起来。现在,我们顺应人们消费转型升级、周边大旅游格局形成的趋势,依托立体交通枢纽,着力打造“七彩丹霞、湿地之城、裕固家园、戈壁水乡”的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中心旅游城市,开展“旅游发展年”活动,成功举办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中国张掖首届祁连玉石文化博览会, “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丹霞山、

11、焉支山等旅游景区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旅游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与张掖实际相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生动的实践,也是顺应自然、顺应时代要求、顺应民心的结果。(三三)生态经济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其实现途径是立体的、多元的,形式是丰富的、多样的,可以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彰显自然资源之本质属性是生态经济的基本要义。每一种自然形态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有其特性、特征,看起来是偶然的自然现象、存在形式,其实都有其必然规律。我们必须透过偶然看其必然,把握其本质,顺应其规律,发挥其优势,在彰显

12、其本质属性的基础之上去开发利用,宜沙则沙,宜水则水,宜林则林。逆天命而行,只能是越做越累、越做越穷,最终还会失去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家园。在传统观念中,沙漠戈壁自然条件严酷,似乎毫无利用价值和意义。但用发展生态经济的眼光来看待,它则成为集原生性、多样性、开放性为一体的自然系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休闲价值、审美价值。连绵起伏的沙丘可以将其打造成沙漠地质公园, “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荒漠戈壁可以建成为国际赛车城,等等,使自然资源的本质属性得以彰显。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是生态经济的核心。良好自然生态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人类之所以能够繁衍、生存,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都是有赖于大自然

13、的恩施和生态体系的支撑。 “因自然生态兴而兴、也因自然生态衰而衰”,这是人类历史演变的一条规律。因此,发展经济必须摒弃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为,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有所敬畏,不搞不顾资源环境条件的无序发展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过度开发。张掖是一座绿洲城市,水是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有水既成绿洲,无水则为荒漠。只有保护好赖以生存的整个生态环境系统,并以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孕育生态产业,才能使张掖绿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强。突出特色、彰显个性是生态经济的灵魂。特色是不同于别人的地方,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灵魂。生态经济本身就是一种特色经

14、济。 “一山一水”孕育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张掖的特色所在,也是张掖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农业耕种条件优越,光照充足、灌溉便利、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农业比重大、特色浓,这是张掖的优势所在。只要农业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张掖就具有绝对优势。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我们以生态为背景发展现代农业,将会更具优势,前景更为广阔。只要我们坚持特色方向,以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为契机和平台,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我们必将迎来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一山一水生态市,宜居宜游金张掖”是张掖本质属性的反映,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所在。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立足于“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战略定位,着力于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三项工作重点,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和民族团结进步市的目标,努力把张掖建设成为符合国家功能区划要求、顺应人民意愿的生态经济功能区和宜居宜游生态文明城市,推动张掖绿洲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从张掖实际出发,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校对:何玲 张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