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八册第七单元教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271701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语八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语八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语八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语八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语八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语八册第七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语八册第七单元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05 -六六灶灶学学校校小小学学部部集集体体备备课课记记录录表表四 年级 语文 备课组备 课 时 间2011 年 5 月 17 日 星期二出 席 教 师何永胜 居永桂中心发言人何永胜备 课 内 容2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 材 分 析 34本文是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亲情依依”。本 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 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 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为四段,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 典型的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学 情 分

2、析本课所写的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平凡的事迹,对学生来说,对这位科学家是陌生的。语文教学重在“悟”字。在读书中悟,在对话中悟,在讨论交流 时悟,在悉心思考时悟。既要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又要感悟实实在在的文本, 既要感悟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又要感悟文本的价值追求。本课教学中要引导 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教 学 目 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6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4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能用“一面一面”和“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 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 学 重 点读好

3、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教 学 难 点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物不同特点。教 学 方 法抓住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这一研究主题,引导学生走进文 本,与人物对话,在思辨中感悟人物品质,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 学 时 间二教时教 学 过 程个人修改第一教时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组织审题。 2、从题目上看,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篇写什么的课文?你看到这个题 目,想到些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生自读课文。 2、读完以后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请学生按课文叙述顺序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完以后进行点 评。 (2)请学生说说读了以后你对刚才

4、的疑问处有了什么答案,请学生概- 108 -括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多次相遇,小女孩教因斯坦穿戴 和整理房间,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3)学习生字新词,指导描红。踱 噢 嘛 耸蓄 裹 鞋 鬼 呵 啥 裹 鬼脸 蓬乱 纳闷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 拖鞋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请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他们几次见面?找出有 关句子读一读,思考他们每次见面有什么不同? 2、读完以后请同学们进行交流,说说他们见了几次面,课文中哪些话 分别写出了他们的每次相见? 课件出示: 1940 年的一天下午,一个 12 岁

5、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 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3请同学认真读三句话,想一想,他们三次见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从 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次相遇方式不同,特别是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待”小姑娘,请学 生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根据以上内容对课文进行分段,并尝试概括大意。 第一段(1-3),写一个 12 岁的小女孩在街上偶然撞上了在科学家爱因 斯坦。 第二段(4-5),写小女孩第二次遇上爱因斯坦,教爱因斯坦衣服鞋子 的穿戴要领。 第三段(6),写爱因斯坦请小女孩去作客,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整理东 西、布置房间。 第四段(

6、7-8),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亲密相处,小女孩的母亲感到好 奇。 四、读熟课文,巩固练习 1、请学生分别演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母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 话,其他同学读课文的其他部分。 2、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教后反思】84第二教时第二教时 一、揭示研究主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 4 题: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 说说理由。 2、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是“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 3、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小女孩的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对这个问题 的看法,读懂人物语言。 二、一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自读课文,找出小女孩的父

7、亲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的句子。 3、交流句子:“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 因斯坦!” 4、说说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师生交流利- 109 -用课前搜集的爱因斯坦的资料来说明。 5、读好小女孩父亲的话。 三、二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找句子: “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 呢?” “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读句子,理解句意,从文中找写爱因斯坦衣衫不整的句子。 4、议议:“衣衫不整”说明什么?爱因斯坦注意的是什么? 5、读句子:他

8、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6、补充介绍相关小故事,感受爱因斯坦醉心科学研究的精神。 四、三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爱因斯坦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人吗? 2、找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 3、读句子,说说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爱因斯坦很谦逊) 4、分角色朗读小女孩与父亲、爱因斯坦的话。 五、四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发表看法,不同看法辩论。 3、找文中描写爱因斯坦神情、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爱因斯坦的平 易近人、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特点,感受其人格的

9、伟大。 4、小结: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方面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忽略 生活小节,是为了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科学研究上。他是一位伟大的科 学家,但他却很谦逊,关爱孩子,乐于与小孩交往。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所有这些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尊敬。爱因斯坦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 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与敬仰。 六、布置作业,主题延伸 1、课外借阅介绍中外伟大科学家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的伟人。 2、收集爱因斯坦的名言,把最受启发的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七、课堂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bo u du b x h z sn jin 包 裹 踱 步 蓄 胡 子 耸 肩 (二)字词积累。 裹 蓬乱 纳闷 冷

10、不丁 衣衫不整 蓄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三)造句。 1、一面一面 2、只好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纳闷: 2、一塌糊涂: (五)句子练习。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改为陈述句: 2、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出温柔有目光。 缩句: 3、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改为反问句: 【教后反思】85- 110 -六六灶灶学学校校小小学学部部集集体体备备课课记记录录表表四 年级 语文 备课组备 课 时 间2011 年 5 月 17 日 星期二出 席 教 师何永胜 居永桂中心发言人何永胜备 课 内 容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宋庆龄

11、故居的樟树教 材 分 析 35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 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 之处。文章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 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学 情 分 析这是一篇颇有挑战性的文章,学生要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是有难度的,因 此教学中老师要放缓坡度,巧妙安排,引导学生真正地能走进文本,去感受人 物的内心世界教 学 目 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 5 个生字,两条

12、绿线内的 2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能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 和怀念之情。教 学 重 点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体现的可贵品质。教 学 难 点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 学 方 法朗读、感悟、背诵。教 学 时 间二教时教 学 过 程个人修改第一教时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2、板书课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3、解题。(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范读课

13、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11 -1、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三、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3)通读每个自然段。(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检查自读情况。(1)抽读词语卡片,辨字形,生字描红。(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3)交流学会的词语。(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 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14、四、指导分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是樟树。3、第 4、5 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1-3) ,讲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第二段(4-5) ,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永久保持香气 的可贵之处。 第三段(6) ,讲人们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五、作业1、抄写生词。2、分段朗读课文。 【教后反思】86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认读文后 3 中的词语。二、细读课文、细读第一段()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

15、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细读第二段()学习第自然段。- 112 -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默读第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 (板书:蓬蓬勃勃)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现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学习第自然段。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 出写樟树的句子。学习第句。a、指名读。b、理解“繁衍、寄

16、生”等词语。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学习第句。a、自由读课文。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c、理解句子。“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 树能“永久保持”香气。(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再读第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自然段的体会。指导朗读。指导背诵。、细读第三段(第自然段) 。()指名朗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 (崇敬、瞻仰)()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 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