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66496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项 脊脊 轩轩 志志教案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 学习并积累常用实虚词及文言特殊句式。 2、 学习本文取材于平凡生活的写作手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重视文言文基础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亲情,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项脊轩志选自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六单元自主赏析部分。属于明清时期的散文,此篇文言文语言较为浅易,授课时无须全文翻译,可针对一些关键字词、句式加以强调。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 学习并积累常用实虚词及文言特殊句式。 2、 学习本文取材于平凡生活的写作

2、方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教学设想教学设想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依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授课时,通过对文章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理解和思维的能力,结合现实生活的体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体悟日常生活中的亲情、友情,另外还设计了思考延伸的环节,下设五个问题,有意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文,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这可以算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1、情景教学法;2、诵读法;3、自主学习法;5、多媒体教学学习用时学习用时1 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有关古今文人书房名称的意蕴

3、和来历,查找关于项脊轩、 项脊轩志的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现实生活中,感动我们的事情很多。惊天动地的事固然可以振奋人心,但这类事情少之又少,而恰恰是身边的小事,常常令人感动,也显得弥足珍贵。二、明确学习目标。二、明确学习目标。1、 学习并积累常用实虚词及文言特殊句式。 2、 学习本文取材于平凡生活的写作方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教师范读)2、文章围绕什么来写的?(找出文中能代表作者情感的一句话。 )四、走进文本四、走进文本1、翻译文中关键字句。 (一字一句的“较” )(1

4、)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2)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3)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4)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5)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6)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2、 (1)两种情感。 本文以喜悲为线索,写了哪些悲喜之事?明确五喜:修缮后,修缮后, “不上漏不上漏” 、 “室始洞然室始洞然” ,一喜;,一喜; 兰桂增胜,二喜;兰桂增胜,二喜;“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庭阶,庭阶 寂寂寂,小鸟来食,三喜;寂,小鸟来食,三喜;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5、,风移影动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四喜;补记一段,四喜;补记一段,夫妻欢乐,五喜。夫妻欢乐,五喜。五悲:诸父异爨,庭中多墙,一悲;祖母对自己生活的关心,祖母对自己的厚望到现在还没实现,诸父异爨,庭中多墙,一悲;祖母对自己生活的关心,祖母对自己的厚望到现在还没实现,二悲;轩四遭火,三悲;妻死室坏而不修,四悲;妻子所种之树,现已亭亭如盖,但物在二悲;轩四遭火,三悲;妻死室坏而不修,四悲;妻子所种之树,现已亭亭如盖,但物在人亡,五悲。人亡,五悲。(2)作者在回忆与轩有关的祖母、母亲和妻子三人时,采用什么方法描写她们的?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她们怎样的感情?母亲:娘以指叩门扉曰:娘以

6、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儿寒乎?欲食乎?”某所,而母立于兹某所,而母立于兹祖母:大母过余曰: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他日汝当用之!”妻子: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

7、也,今已亭亭如盖也。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也。明确: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情感:怀念和愧疚。(3)本文写作特色选材:取材生活 描写:细节描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因为自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正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真 细微之处显真情细微之处显真情3.用一句话评价归有光其人。归有光是一个 有情、有义、有学识、心思缜密 的人。五、疾思速写五、疾思速写写出一则让你记忆深刻的生活片段写出一则让你记忆深刻的生活片段六、小结速记六、小结速记学

8、习目标,以及三句话,十二个字: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个女人。学习目标,以及三句话,十二个字: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个女人。七、思考延伸。七、思考延伸。1、为什么是、为什么是“借书满架借书满架”?2、何谓、何谓“偃仰啸歌偃仰啸歌”?“啸啸”一般是魏晋时隐士的做法?一般是魏晋时隐士的做法?3、“余既为此志,后五年余既为此志,后五年”,从这句话可以推断本文后两段与前三段不是同期写的,那么,从这句话可以推断本文后两段与前三段不是同期写的,那么去掉好不好?去掉好不好?4、束发是指十五岁,还有其他表示年龄说法吗?、束发是指十五岁,还有其他表示年龄说法吗?5、先妣是母亲,先大妣为祖母,还有哪些类似的称谓?、

9、先妣是母亲,先大妣为祖母,还有哪些类似的称谓?八、课后作业八、课后作业自主赏析李乐薇自主赏析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我的空中楼阁。相关资料一、关于作者归有光(1502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九岁能文,但命途不顺,35 岁才中举人,后来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无奈,后来迁居至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学生称之为震川先生。到 60 岁他才中了进士,授县令职,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有震川文集40 卷。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反对拟古主义,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抒胸臆,强调真情实感。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

10、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后人誉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归有光的散文不是写重大的社会题材,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项脊轩志可为代表。二、解题1、 “志”着重于记人,“记”着重于记事。本文着重于记事还是怀人?2、 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命名的几种解释。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三、文中有关的文化常识1、涉及建筑方面的:“鸡栖于厅

11、。”“厅”,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多具有小型公共建筑的性质,用以会客、宴请、观赏花木。因此,室内空间较大,门窗装饰考究,造型典雅、端庄,前后多置花木、叠石,使人置身厅内就能欣赏园林景色。文中“厅”指一般说的客厅。“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文中“中闺”指内室或妇女的卧室。“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牖”,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上古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

12、“牖”。后泛指窗。2、涉及称谓方面的:“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先大母”,已去世的祖母。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太后(帝王的母亲)、大父(父亲的父亲)、大母(母亲的母亲,即祖母)。在称谓前加“先”表已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或年长者。“先妣”,已去世的母亲。礼记:“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故去世的父亲称“先考”,去世的母亲称“先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指男孩 15 岁。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儿童时期,头发向上收起,束成小髻,称谓“总角”,于是称童年时期为“总角”。男孩成童束发为髻称“束发”,而“成童”即长到一定年龄的儿童,一般认

13、为是 15 岁,故男孩 15称“束发”。3、涉及婚姻及其他方面的:“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女子出嫁何谓为“归”?易渐:“女归,吉。”孔颖达疏:“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此外,女子出嫁亦称“适”。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吾妻归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诗周南葛覃:“归宁父母。”朱熹集传:“宁,安也。谓问安也。”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冬,杞伯姬来,归宁也。”杜预注:“宁,问父母安否。”另外,古时诸侯朝觐毕,天子问其民安否,也叫“归宁”。“顷之,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手板。古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据明史舆服志,一品到五品官员上朝用象牙做的手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