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7、8单元精品教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59810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7、8单元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最新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7、8单元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最新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7、8单元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最新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7、8单元精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最新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7、8单元精品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7、8单元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7、8单元精品教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单元分析第七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 夜宿山寺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敕勒歌是北朝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雾在哪里这篇课文通过不同地方的雾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现象的奇妙,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留心观察自然的良好习惯。 风这篇课文描写了风像个小孩子似的调皮捣蛋,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 雪孩子通过对雪孩子在危机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白兔,却化成了雪水的故事,赞扬了雪孩子舍身救小白兔的事迹和舍己救人的精神。单元

2、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1. 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了解古诗特点。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3. 积累语言,提高查阅资料的能力。4. 了解雾和风的常识,学习雪孩子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了解古诗特点。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理解课文内容。难点: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单元课时分配单元课时分配18 古诗两首 2 课时19 雾在哪里 2 课时17 雪孩子 2 课时语文园地七 3 课时1818 古诗两首古诗两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 8 个字,会写 6 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

3、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 8 个字,会写 6 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正确、端正地书写 6 个字。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标签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课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新授(一)初读古诗。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

4、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 (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二)理解诗句。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2.小组汇报。(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

5、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 (高)(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尊重学生,以学生评析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指导)三、练习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根据诗意加上动作背诵古诗。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

6、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四、总结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五、作业1.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2.也可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

7、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导语由歌曲美丽的草原是我家引入新课。 (一首优美的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入北方美丽的大草原,仿佛让我们看到蓝蓝的天,青青的草,洁白的云,成群的牛羊。在古代同样有一首歌,它写尽了北方草原的富饶壮丽,写尽了草原人对家乡的热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敕勒歌 )2、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导语:诗歌重在朗读和品味,有的同学已迫不及待,下面同淡们的自由朗读,扫清诗中的文字障碍。1、学生自由读2、字词检测敕勒川( ) 天似 ( ) 穹庐( ) 笼盖 ( ) 见牛羊( )3、学生再读4、找两名学生读每名学生读完之后,由学

8、生点评,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并由点评的学生再读。5、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要注意节奏(划出节奏) 、重读的字(找出重读的字)以及音调的高低起伏(最后一句的读法)6、师范读7、生再读8、男女生 PK9、师生齐读(过渡语:读这么多遍,你感受如何?很美,就像歌曲一样,在古代它就是一首歌)三、背景介绍敕勒歌是我国在南北朝时流传在敕勒族的民歌 ,主要反映北方人的尚武精神、人民疾苦、风光景色等,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四、整体感知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各有所获,下面根

9、据诗歌的内容思考1、 敕勒歌都写了等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的图画,抒发了敕勒人的感情。2、想象敕勒歌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把这幅画面描绘下来。五、语言赏析过渡语:诗歌虽短,描绘的画面却如此丰富,情感如此真挚,可见这首诗歌的艺术魅力,下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具体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赏析方法:从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句子包含的意境、句式等方面分析。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赏析: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草原的天高地阔、一望无际、浩瀚无边的特点,表达了敕勒人对家乡的热爱。2、天苍苍,野茫茫此句运用叠字, “苍苍” “茫茫”把草原的辽阔无边、人烟稀少的特点形象的表现出来。给人一种旷远迷茫的感觉。

10、3、风吹草低见牛羊此句写出了草原的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特点,看到这样的景色,人们不免生出一种喜悦感、生机感、悠闲自得感。过渡:我还有一个问题, “诗中为何选择穹庐?诗中见到人了吗?为什么不写人?”六、写作特色1、句子短小,语言简练2、运用比喻的修辞,亲切自然3、动静结合,由远及近.4、寓情寓景,借景抒情5、画面开阔,色彩鲜明七、课堂练习1、这首诗歌选自,是时期的一首民歌。2、文章描写景物的特点非常鲜明,请根据课文内容在每种景物前面加一个恰当的形容词。天空 草原牛羊 家乡八、拓展提升导语:谁不热爱自己的家园,用你的眼睛发现家乡的美,激起你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欣赏家乡的优美风景九、布置作业选取

11、家乡的一两处景点,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敕勒歌苍苍 茫茫 静(辽阔无边)草低 见牛羊 动(茂盛肥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919 雾在哪里雾在哪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淘、藏”等 10 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等 7 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2、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3、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

12、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 (板书课题)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3、。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 6 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1)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 ,重点指导正音。(2)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 (渗透自理) ;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5、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

14、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三、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1、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2、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四、指导写字1、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2、动笔临写。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 ,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9. 雾在哪里淘气、顽皮 藏起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了解“雾”的特征及成因,知道它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2、对雾这一自然现象产生兴趣,能用多种材料制造“雾” 。教学过程:教学

15、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2、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朗读感悟第 25 自然段1、自由读第 25 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出示: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2、学习第 2 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还是都”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3、同桌互读课文第 3 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4、朗读第 4、5 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三、练习说话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16、出现什么情况?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四、指导写字1、出示“街、躲、该、散”4 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共同点:“街”是左右结构,其他三个都是左右结构,左右部件紧密穿插。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3、展示评改。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9. 雾在哪里淘气 顽皮 笼罩山川、树林、学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020 雪孩子雪孩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快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