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58975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化2.0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信息化2.0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信息化2.0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信息化2.0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信息化2.0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2.0(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 2.0 将会是什么模将会是什么模样样?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的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深入应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从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展开了教育发展的新图景,是破解新时代教育矛盾,办成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近日指出,把办好网络教育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意味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了一个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即将进入 2.0时代。前 40 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征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基础建设+设备配套+应用探索”,这个阶段称为教育信息化 1.0 时代。从 1.0 时代走向 2.

2、0 时代绝非仅仅是一个提法上的改变,而是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在发展理念、建设方式上的一次跃升。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必将出现以下四大趋势:一是,教育范式亟待从经验走向科学;二是,教育目标亟待从知识走向能力;三是,教育机制亟待从管理走向治理;四是,教育过程亟待从阶段走向终生。面对上述趋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很显然,如果没有新理念、新方式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的参与,针对上述趋势的改革将难以奏效。而这种“新理念、新方式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信息化 2.0。教育信息化 2.0 将呈现以下五大特征:第一,教育信息化 2.0 将更以“体验”为依归。 “体验”是“人”的体验,以往的教育信息化

3、建设更为注重的是业务、行为和流程,注重的是物与事,但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教育信息化只有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归结于人才能真正发挥出效能。第二,教育信息化 2.0 将更以“数据”为基础。不同于以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 1.0,教育信息化 2.0 将以数据技术(DataTechnology)为基础,将一切参与主体、教育元素、教育行为数据化将是教育信息化 2.0 的基本特征。第三,教育信息化 2.0 将更以“联接”为要义。教育信息化 1.0 更加注重的是教育单位与教育体系内部的联接,但为了更好地因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将从教育内部

4、“小联接”走向教育与其他各领域的“大联接”,可以想见,教育信息化 2.0 下的教育边界将更为模糊。第四,教育信息化 2.0 将更以“开放”为策略。事实证明“开放”与“共享”是信息时代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教育信息化 2.0 将在充分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开放各类数据,实现教育大数据的全社会的共同挖掘、共同获益。第五,教育信息化 2.0 将更以“智能”为目标。破解当前各项教育难题的根本还是在于能不能将优质教育资源经济地、有针对性地投向学习者。建设更加智能、更加自动的教育信息化既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教育信息化 2.0 的一大建设目标。教育信息化从 1.0 到 2.0 既是目标,

5、也是要求,更是挑战。随着科技发展的提速以及各级政府对教育重视和投入程度的提升,在教育信息化从 1.0 向 2.0 的升级中硬件和设备将不再是主要障碍,相反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人力资源上的问题将更加凸显:在思想观念方面,尽管教育领域内部就信息技术对教育有着革命性影响已有共识,但应当以信息技术重构教育流程的观念还远未深入人心,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还停留在“教育+互联网”的阶段,正确理解“互联网+教育”尚待时日。在体制机制方面,顺应信息化规律、释放信息技术活力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模式还远未确立,人们更多的时候是在用信息技术来巩固原有的管理逻辑。在人力资源方面,以“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 2.0,

6、将更需要数据领域的人才,也更需要教师具备“数据素养”。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要牢记使命,抓住机遇,进入一个既要提速又要提质、既要创新又要普惠、既要均衡又要充分的 2.0 版发展时期,在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同时,真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路子。西安西安电电子科技大学校子科技大学校长杨长杨宗宗凯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 2.0 的的颠颠覆与覆与创创新新2017 年末,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指出,我国将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教育制度变革的内生要素,推动实施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可以说,教育信息化 2.0 将为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做出重要指引。那么,教育信息化 2.0 与

7、 1.0 有何本质区别?高校在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有何重点工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特为本刊撰文,总结教育信息化 1.0 的阶段性特点,展望教育信息化 2.0 的内涵及其未来发展。教育信息化 2.0 带来的是整个教育生态的重构,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终致力于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从 1.0 到 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十年发展提出了两个阶段的构想,2015 年以前为第一阶段,重点是建设、应用,2016 年以后为第二阶段,重点是融合、创新。经过前期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基本度过了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信息技术在我

8、国各级各类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尚未引发教育的深层变革。杜占元副部长在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会暨教育大数据应用研讨会上指出,以“十九大”的召开为标志,教育信息化从以“教育信息化”为重点的 1.0 时代进入到以“信息化教育”为重点的 2.0 时代,并且从教育资源、教师能力、发展动力三个方面阐述了其中的重要转变。总体上,2.0 时代的核心目标就是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构建新时代教育的新生态。教育信息化 1.0 时代重点关注量变,强调应用驱动、融合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倒逼教育信息化发展。在教育信息化 1.0 时代,信息技术的重

9、要作用逐步受到重视,各地在逐步完善的硬件设施基础上,打破原有“批量生产”式的流水线教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初步形成数字资源服务体系。例如国家层面,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鼓励信息化支持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并提供符合信息化课程标准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在地区和学校层面,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水平,培养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积极推动示范学校的创建,信息化教育的雏形开始显现。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重点关注质变,注重创新引领、生态变革。进入 2.0 时代,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教学的工具和手段,而是成为与教育共生的融合的整体。教育信息化

10、2.0 不仅改变了物理环境、学习内容等教学形态、流程、模式上的变化,从更深的层面上改变了教育生态系统,致力于实现人的现代化。从人才培养模式上看,教育信息化 2.0 借助远程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实现随时、随地、随需学习。从教育系统上看,教育信息化 2.0 致力于构建面向全社会的新型教育生态,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从教育服务功能上看,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和创新发展,为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从教育管理上看,科学布局构建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总体上就是要推动由“

11、教育信息化”向“信息化教育”的转型发展,构建全新的教育生态,实现更加开放、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2.0 时代高校的四大任务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于“化”,即技术驱动的教育综合改革。对于高校而言,教育信息化 2.0 意味着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探索全新的发展模式,赋予教育信息化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第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新时代的优秀人才固然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但更需具备创新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协作沟通能力、自主学习与发展能力等一系列新型特质,人才培养的宗旨应该是能力先于知识,而不是知识先于能力。因此,2.0 阶段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点在于全面创设以

12、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并通过基于大数据的高度精确的过程化评价,实现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研究型教学。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实施严格规范的形成性学业成绩评价体系,并突破高校围墙实现开放式共享;在教学空间方面,推进物理空间、资源空间、社交空间深度融合,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学情诊断、学习规划、精准教学等智能化服务。第二,科学研究范式创新。在 1.0 阶段,基于互联网的科研文献资源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在我国高校已经比较普遍,信息化科研管理系统也在很多高校得到实际应用,信息技术为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并未彻底改变高校科研活动的基本范式。进入

13、 2.0 阶段,随着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变得越来越普遍,传统的基于科学实验的实验型科研、基于模型归纳的理论型科研、基于模拟仿真的计算型科研范式将逐步过渡到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科研中的深度利用将成为常态,高校科研的组织管理方式也将随之发生重大改变。第三,学校管理方式创新。进入 2.0 阶段,高校管理创新的步伐必然大大加快,再造利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将成为高校管理方式改革的主要动力。在机构设置方面,高校管理体系将逐步由传统的科层式组织管理体系过渡到更加扁平化、更加灵活开放的治理体系。在管理业务方面,

14、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将更为普遍,大量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业务流程将会取代传统流程,管理效率将会大幅度提升。在决策支持方面,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支持将在高校管理中大量采用,越来越多的管理决策将依赖于“数据说话”。在师生服务方面,更加灵活、更具个性的服务将会得以广泛实现,数字校园的建设和利用水平将逐步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第四,高校育人文化重塑。教育信息化 2.0 的推进,必将导致高校育人文化的重塑,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将极大缓解,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良性互动将更加普遍,互联网、自媒体等平台使师生互动更加频繁、高效,传统的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的育人文化将逐步弱化,

15、教学相长、师生共助的文化理念将深入人心。总之,信息技术不仅为教育治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可以实现教育治理的“流程再造”。从构建教育内部的结构和优化外部的环境两个方面入手,教育信息化 2.0 带来的是整个教育生态的重构,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终致力于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 2.0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水平,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人工智能将引发“零点革命”人工智能将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还是第二次机器革命?有人说是前者,也有人说是

16、后者。但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给出的答案是,零点革命。在 12 月 16 日由长江教育研究院、中国教育智库网和中国教育智库联盟联合主办的首届“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 50 人圆桌论坛”上,杜占元以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变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给出了他的前瞻性见解。教育部将实施“教育信息化 2.0”行动作为主管教育信息化的教育部领导,杜占元首先回顾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巨大成就、成效总体超出预期的秘诀,也就是“一个核心理念”和“两个基本方针”。其中,核心理念是,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而第一个基本方针是,从应用切入深度融合,而非技术驱动;第二个基本方针则是机制创新,调动全社会力量特别是产业界力量,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我们是基本上在没有中央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取得的成绩,像校园宽带接入基本都是依靠产业界的投入和支持。 ”那么,这些经验在教育部将要实施的“教育信息化 2.0”行动中,还能适用吗?杜占元认为,如果说教育信息化 1.0 是引入外部变量的话,那么,2.0 就是要把这些外生变量转化成内生变量。在此过程中,要做好 3 项重点工作: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