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要摆事实,关键还得讲道理——刘浪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56256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止要摆事实,关键还得讲道理——刘浪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不止要摆事实,关键还得讲道理——刘浪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不止要摆事实,关键还得讲道理——刘浪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不止要摆事实,关键还得讲道理——刘浪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不止要摆事实,关键还得讲道理——刘浪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止要摆事实,关键还得讲道理——刘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止要摆事实,关键还得讲道理——刘浪(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止要摆事实,关键还得讲道理谈论证的核心架构刘浪(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校,重庆石柱 409100)摘要摘要:一直以来,围绕议论文“摆事实”的话题有不少的探讨,但大多是孤立、片面地就摆事实而言摆事实,而割裂了“摆事实”与“讲道理”之间密不可分的重要联系,因此似乎也未能真正解决怎样“摆事实”的问题。议论文的写作本质上是一个论证的过程。本文借用日常会话的分析,厘出论证的核心架构:观点建立在以事实为据的理由之上,以期弄清“摆事实”与“讲道理”在议论文写作中,各自的地位、作用以及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关键词关键词:论证 核心架构 观点 理由 事实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切忌空谈道理,当有例有据,正所谓“事实胜

2、于雄辩” 。这本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现实的情况却走向了极端:很多学生在作议论文时,“蛮横无理蛮横无理” ,只是简单地不断罗列事,只是简单地不断罗列事例,然后将事例与观点生硬地“粘贴”在一起,罔顾二者是否具备逻辑上的一致性,认为只要摆出了很多事实就是完成了论证。其结果是, “观点就是观点,事实就是事实” ,没能说清楚为何观点是正确的,文章缺乏说服力。从表面看来,这仅是关于怎样“摆事实”的问题,实际上它涉及到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深层次病根:至今未能从学理和实践层面弄透彻“摆事实”与“讲道理”在论证的核心架构中,各自的地位、作用以及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一、一、 “观点观点”与与“事例事例”两张皮式

3、议论文的三种常见类型及其成因两张皮式议论文的三种常见类型及其成因对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观点”与“事例”两张皮式的议论文写作,可如此描述其基本特征:简单、反复罗列事例,致力于致力于“事例扎堆事例扎堆” ,像是在做原始素材搜集,而无意于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概括,也缺乏支撑观点成立的理由阐述,始终停留在“从表面滑向表面从表面滑向表面”的层的层次,更谈不上对观点认识的梯度深入。然而,最令人担忧的还不是这种基本形态,因为它相对较易辨识。反倒是另外两种变形(也可以说是针对“观点”与“事例”两张皮式写作的弊端,而采取的两种失败的补救办法)才更具迷惑性、更加有害。一种是抒情化、散文一种是抒情化、散文化。化。

4、指在陈述事例时,一味追求抒情化的表达与散文化的语言风格。诚然,适度的抒情本无可厚非,但议论文中掺入过多的抒情成分则会使其失掉本身的文体特征,成为“四不像” ,关键是还会干扰、妨碍对观点的阐说与论证。更为不可取的是,学生在超出自己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范围之外去刻意抒情。通俗通俗地讲,议论文就是说理文。地讲,议论文就是说理文。因此,越是一味地刻意去抒情,只不过是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第二种是如孙绍振先生所说、时下最流行的“名人开会,名名人开会,名言荟萃言荟萃”的作文应试模式。原本应该清晰明了的观点,却往往躲在了由一大堆的名人名言、花言巧语编织而成的迷魂阵背后,摇曳生花言巧语编织而成的迷魂阵背后,

5、摇曳生“枝枝” ,叫人眼花缭乱,叫人眼花缭乱,不得要领不得要领,而面对如此繁多的所谓权威话语和典故,阅卷教师则经常只好常只好“投投降降”给分给分。因此,在众多的中高考高分卷中,亦不乏此类文章的席位。可怕的是,此种作文模式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常说“摆事实讲道理” 。摆事实,是为了直观地表明论者观点的合理与正确;而讲道理,则是阐释“为何观点合理与正确” ,直接支撑观点的成立;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不难看出,基本形态的“观点”与“事例”两张皮式写作显然是在孤立、片面地“摆事实” ,而忽略了“讲道理”在论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抒情化、散文化的议论文写作所做的努力也仍是将着力点放在“摆事实”这个

6、方面。不同之处在于,它多了华丽的包装,看似优美、有味的它多了华丽的包装,看似优美、有味的语言,跌宕回环的句式。一言以蔽之:从语言形式上把事例摆得好看,语言,跌宕回环的句式。一言以蔽之:从语言形式上把事例摆得好看,以此来掩饰在说明“观点为何合理与正确观点为何合理与正确”方面的方面的“硬伤硬伤” 。最后,我们来谈谈“名人开会,名言荟萃名人开会,名言荟萃”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此类写作的突出特点是充斥着大量名人典故和名人语录。相比前两种类型而言,这或许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毕竟已不再是只摆事实,而是通过引用名人语录,有了“讲道理”的部分。可遗憾的是,这仍然是一个失败的方案。所有的引文就算是没有胡编乱

7、造,也没有错误,但终归是他人的, “是在不同的时代,针对不同现象而发,其间并无现成的逻辑联系,因而是没有生命的。 ”只有将其内化,才能赋予其活力。但是,论者引用一味贪多,有些一知半解,有些又肆意混淆,不顾其原本意味,生拉硬扯,敷衍一番就算完事。此做法本身就是基于错误的信念:只要引用了名人名言,就能增强文章说理的力量;同时,文章就有了底蕴,有了文化味儿。上述常见三种类型的写作皆将功夫用在了如何“摆事实”上,而对“讲道理”则基本无所用心。为何大多数学生议论文写作不会讲道理,甚至“蛮横无理”?这就涉及到了其根源症结所在:对论证核心架构的认识模糊以及论证意识的缺乏。依惯常的提法,议论文三要素中的的“论

8、证论证”它不是一个动词,它不是一个动词,而是名词,是指“举例论证” 、 “类比论证” 、 “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在写作时,学生也往往将自己的观点当成无需证明的结论,缺乏论证的意识。或许,部分学生本来具有一定程度的论证意识,但苦于对论证的核心架构认识不清,而单凭几种所谓的论证方法或是更加抽象的“分析” 、 “概括”等思维方法又无法助其达成对观点的论证。进一步说,对论证的架构认识不清,反过来又会导致论证意识的继续缺乏。二、日常会话与论证的核心架构二、日常会话与论证的核心架构1 1、事实与理由事实与理由下面是一个日常会话中的片段:(1)我们应该走了。 (观点)指给对方看天空中密布的乌云(事实)事实

9、是指对于任何人(尤其是听话人)来说都显而易见、没有争议的“确凿”证据。比如例(1)中,你发表“我们应该走了”的观点或主张后,就可以指给对方看天空中密布的乌云。然而,假如他不能很好地理解事实与观点之间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在哪里(他可能会问“乌云密布与我们应该走了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就可能会拒绝拒绝你的观点。此时,你就得陈述理由你就得陈述理由“因为天要下雨了因为天要下雨了”。这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简单论证:。这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简单论证:(2)我们应该走了, (观点)因为天要下雨了。 (理由) 指给对方看天空中密布的乌云(事实)但我们不可能总是期待对方很轻易就接受你给出的理由。因此,我们会需

10、要寻找更多的理由来支持它。如此一来,前面给出的理由就变成了需要证明的观点。事实上,任何一句话可能同时既是理由又是观点,它可能支持一个观点,同时又为另一个理由所支持,例如:(3)我们应该走了, (观点 1)因为天要下雨了。 (理由 1 支持观点 1/观点 2 为理由 2 所支持)我可不想被淋湿。 (理由 2 支持理由 1 即观点 2)“天要下雨了”既是支持观点 1 的理由,同时又作为观点 2 为理由 2 所支持。理由可以是以理由为基础的,但最后都必须落脚在事实的基础上。理由可以是以理由为基础的,但最后都必须落脚在事实的基础上。2 2、理由与观点、理由与观点不过,就算听者接受你给出的理由,但如果认

11、为你的理由和观点之间毫无不过,就算听者接受你给出的理由,但如果认为你的理由和观点之间毫无关联,他仍会难以接受你的观点。关联,他仍会难以接受你的观点。此时,就需要补充一般都被省略了的论据。必须要澄清的是,这里的论据并非议论文三要素之一的“论据”。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据” 同时包涵“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无形当中把“摆事实”与“讲道理”放在了同一个层级上。这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要么空谈道理、废话连篇,要么就是“事例扎堆”、“名人开会”。此处的论据是指我们从理由到观点的推理依据。这些推理依据大部分深深地嵌在我们的各种假设和知识中,是一种常识性的概括,往往被视为不证自明的,

12、如“无风不起浪”,仅当被质疑理由和观点之间的关联性时,才会加以出示。比如在例(2)中,就算听话人接受你的理由“我可不想被淋湿”,但他可能仍会问“为什么你不想被淋湿,我们就应该走了呢?”。那么,为了阐明“我们应该走了”和“我可不想被淋湿”之间的关联,就还得补充我们的推理依据以便展示推导的思路:一般情况下,没有人愿意被淋湿;当然,我们也不想被淋湿,所以应该走了。论据连接理由和观点,是论证的一个基本要素。从该例可以看出,它包含两部分,一般性前提和一般性后果。如果“一般性后果”是由“一般性前提”推导而来,那么,一般情况下的“特定后果”也能由其“特定前提”推导出来。可用公式来表示:如果 X,则 Y。尽管

13、论据在对话和写作中一般并不直接出现,但是若没有这些前定的各种假设和知识提供推理的依据,我们将会出现认知和思维上的“超载”,是不可想象的。“论证是一系列用以支持某种观点或思想的断言或陈述。所谓结论,是指为所有其他陈述所支持的断言。于是那些陈述就成为接受该结论的理由。 ”简而言之,论证就是用理由去证明某些观点的过程。是用理由去证明某些观点的过程。对于我们日常的交谈来说,观点可以指任何一句话,而这句话是要去断言一件事情是真是假,因此需要有理由来支持,如:儿童不宜长时间看电视。那么与“为何儿童不宜长时间看电视 ”相关的句子陈述的就是理由。理由直接支撑观点的成立,换句话说:观观点建立在理由的基础之上。点

14、建立在理由的基础之上。3、反驳与回应、反驳与回应虽然例(2)论证的架构是基本完整的,但如果对方认为我们的理由与观点之间毫无关联的话,可能仍不会接受我们的观点,他可能会质疑我们的理由甚至是原本认为确凿的事实。比如,他也许会反驳道“据中央 1 台天气预报,近几天不会下雨”、“那不是会下雨的乌云,那只是”。论证与推论有所不同,推论是由前提(因)到结论(果)的线性思维过程;论证与推论有所不同,推论是由前提(因)到结论(果)的线性思维过程;篇章语言学家认为,论证不是要去证明观点,而是去解释观点论证不是要去证明观点,而是去解释观点,论证的过程呈现呈现为一种为一种“解释结构解释结构”。由于颠倒了因果,当起始

15、节点出现时,听者不能按照习惯的顺序到前文中去寻找依据,而是要到后面去等待解释的出现。正如例(3)所展示的那样,理由是观点的不断后退。同样,事实也是理由的不断后退。两两之间形成一个有限递归的关系有限递归的关系:其起点是说话人提出的观点或理由,而起点是说话人提出的观点或理由,而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则取决于会话双方在思维和认知水平以及所拥有的信息量上与终点之间的距离则取决于会话双方在思维和认知水平以及所拥有的信息量上的差异的差异。借用伽达默尔的话说,会话就是一个“视界融合”的过程,表现为会话双方不断地反驳与回应。当然,写作与日常会话还是有所不同,它缺乏即时的、面对面的读者(听者) 。因此学生在作议论

16、文时往往不能觉察到应努力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说服对在作议论文时往往不能觉察到应努力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说服对方的重要性,使得其写作就容易成为一种无对象的情绪方的重要性,使得其写作就容易成为一种无对象的情绪宣泄。当然,要让学生完全掌握如何进行反驳与回应,是不合实际的。但它至少向我们凸显了“读者意识”的重要性,而这也正是大多数学生所普遍缺乏的。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现在已确定了论证的四个基本要素:观点、理由、观点、理由、事实,和论据。事实,和论据。而论据大多是隐而不现的,所以论证的核心架构可表述为:观点建立在以事实为据的理由之上。当然,还可更简洁地表述为“观点观点-理由理由-事实事实”。三、论证的核心架构三、论证的核心架构, ,作为分析和调整具体议论类文本的有力工具作为分析和调整具体议论类文本的有力工具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我们要想达到对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有效指导,只把论证核心架构的相关知识当成一个“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